第七卷 64.近戰

類別︰子部 作者︰劉基(明) 書名︰百戰奇略

    【提示】

    本篇以《近戰》為題,旨在闡述采用“近而示之遠”的佯動戰法奇襲殲敵的指導原則問

    題。它認為,在與敵人隔河對抗時,倘若打算從近處進擊敵人,就要采取多設疑兵之法,偽

    裝成遠渡之狀以吸引和分散敵人兵力,然後我從敵人近處空虛之地襲擊它,就能把敵人打

    敗。“近而示之遠”與“遠而示之近”,都是古代戰爭中常為兵家所采用的一種佯動誤敵為

    內容的“示形”戰法。春秋越吳笠澤之戰,就越方來看,就是運用“近而示之遠”戰法的成

    功一例。

    發生在春秋末期(即公元前478年)的越吳笠澤之戰,是越國滅亡吳國的關鍵一戰。

    越軍所以能夠戰勝吳軍,從作戰指導上看,越王勾踐成功地運用“近而示之遠”的佯動誤敵

    戰法,是其取得此戰勝利的重要原因。當時,越王勾踐利用夜暗條件,在主力部隊的兩翼設

    置左、右句卒(分隊),采取兩翼(遠處)佯渡調動敵人,中央(近處)突破,乘虛搗隙的

    戰術,親率三軍主力從近處偷渡過河,出其不意,大敗吳軍主力,為滅亡吳國奠定了勝利基

    礎,創造了我國戰爭史上較早的一次采用“近而示之遠”戰法奇襲殲敵的成功戰例。

    【譯文】

    大凡與敵人隔河對陣,我如要從近處進攻敵人,就反而偽裝成從遠處渡河的樣子。為

    此,必須多多設置一些疑兵,裝作從河的上、下游遠處渡河進攻的架勢,敵人一定會分散兵

    力來應付。這樣,我就可以乘隙暗中出兵從近處襲擊敵人,敵人就可以被打敗。誠如兵法所

    說︰“打算從近處進攻敵人,就偽裝成從遠處出擊的樣子。”

    春秋時期,越國討伐吳國,吳王出兵于笠澤進行抵抗,而與越軍隔笠澤水對陣相抗。越

    軍分為左右兩翼,乘夜擂鼓呼號而進,吳軍則分兵進行抵御。越王勾踐親率主力部隊偷偷從

    中央近處渡過笠澤水,直奔吳國中軍主力而擊鼓沖殺過去,致使吳軍大敗,吳國最終滅亡。

    【原文】

    凡與敵夾水為陣,我欲攻近,反示以遠,須多設疑兵,上下遠渡,敵必分兵來應,我可

    以潛師近襲之,其軍可破。法曰︰“近而示之遠。”ヾ

    春秋,越人伐吳,吳人御之笠澤,夾水而陣。越人ゝ為左右陣、夜鼓噪而進,﹝吳師分

    以御之。越子以三軍潛涉,當﹞吳中兵而鼓之,吳軍大敗,遂至滅亡。ゞ

    【注釋】

    ヾ近而示之遠︰語出《孫子兵法•計篇》。

    ゝ越人︰馬本及各本皆誤作“楚人”,今據史校改。

    ゞ本篇史例同《夜戰》,出自《左傳•哀公十七年》。


如果你對百戰奇略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百戰奇略》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