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貽書

類別︰子部 作者︰漢•黃憲  書名︰天祿閣外史

    陸續歸吳,貽征君書曰︰“續也佩先生之訓,竊榮一職,私激所心,欲試于當時,而效犬馬之勞也。不圖漢室罷敝,諸賢錮戮,董氏造亂,肆謀不軌,海內器喁有新室之風,此豪杰之所以怨慕而盤桓也。續賴先範,得奉諸賢之清塵,每與元禮接論,稱先生以王佐之才,續實望焉。若內難不復,諸賢盈朝,濟濟戮力,以樹中興之功,挽孟世之威,則先生奚舍蒲輪而就衡榻,去王國而賓藩籬乎。續嘗負笈從游,觀風壤以志之,蹈山川以紀之,八馳孔轍,九游禹川,續之願也。及館于秦邑,將執酒掃,辱主上以孝廉之舉,先生命續曰仕,遂許身于漢室,亦唯先生是賴。

    嗟乎!漢室已矣,自竇憲、梁冀之徒制其命,侯覽、單超、左 、唐衡、王甫、曹節、趙忠、張讓之屬玩其權,南單于、西羌、北匈奴之群削其勢,黃巾張角之眾殘其民,而又劫之以董氏,禍亂相仍,國家涂炭,內無比干之忠,外有箕子之嘆,天地災,宗廟社稷宮闈之禍,慘于春秋。夫漢室之敝也,若是何能輔之。續是以逃祿避難,家于吳中,與鴟夷子游濯纓五湖之濱,流憩長洲之野,漁釣而歌,以卑吾志,是亦先生之訓也。

    續去國以來,寒暑二謝,每念漢室多故,未嘗不慷慨而赴之以泣也。先生在晉,令德日彰,垂聲于九夷八蠻,諸侯賓之,百姓懷之,此隱功于漢者也,其奈國家何哉。

    夫先生之出為漢室也,而漢室不能自為,殺戮豪杰,分立鉤黨,而國無社稷之臣,則先生亦卷道而弛志,可乎以先生之明哲,固已亮矣。而又淹驅馳之踵,理必亡之緒,勸諸侯而持漢室,誅奸雄而安海內,屏左道而正朝廷,皆欲望諸侯而為之。雖檀繆復興亦不獲已,然而先王之淹于此游者,無亦以負鼎為心而置其利鈍耶?然則仲尼棲棲干宋衛,子與濡遲于齊梁,信乎大賢之為也。

    續也,復欲從事于未,竭菲薄之軀而不敢以吳晉為遠。朝夕講德,恭敬無怠,此續之所以事先生之心也。奈婚姻未畢,疚癘久作,又無余粟以養老母,躬耕薄疇聊以卒日。

    邇來東南告饉,而吏不加恤,稅役繁興而民不加供,盜賊充路,關市唯識,是吳之危甚于晉,續又安能舍父母之邦而游也。往歲歸吳,假道于汝南,廬家有司守之,春秋有司祀之,義陽之出耕而不賦,麒山之台藏琴而不毀。雀巢于衡,慎陽之人皆不弋;草蕪于徑,慎陽之人皆不樵,此耕桑之所楫讓也。是以元禮竭忠,林宗潔身,公偉不渝節,蔚鄉不辱命。其仲舉、游平、子干、孟博、公孝、元節、光有皆附德音而興者也。續不敏,進無毛焦之諫而忠于主,退無陳蔡之從而信于師。不自砥礪以遠令名,而厚為天下戮笑。所以中夜感激,長嘆而不寐也。道里遼阻,朔風其寒。行者歌授衣,居者歌蟠蟀。時雲暮矣,君子悠悠,悠悠無期。抗情于辭,不盡種種。”

    征君以書示李玄曰︰“傷哉,中原之書達矣。”

    是歲,征君去晉。

    洎曰︰“此篇文氣慷慨,情意懇惻。”


如果你對天祿閣外史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天祿閣外史》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