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 ○敘歷代能畫人名

類別︰子部 作者︰唐•張彥遠 書名︰歷代名畫記

    (自軒轅至唐會昌,凡三百七十一人)

    軒轅時一人

    史皇

    周一人

    封膜

    齊一人

    敬君

    秦一人

    烈裔

    前漢六人

    毛延壽、陳敞、劉白、龔寬、陽望、樊育。

    後漢六人

    趙岐、劉褒、蔡邕、張衡、劉旦、楊魯。

    魏四人

    曹髦、楊修、桓範、徐邈。

    吳二人

    曹不興、吳王趙夫人。

    蜀二人

    諸葛亮、亮子瞻。

    晉二十三人

    明帝、荀勖、張墨、衛協、王M、王羲之(子獻之)、康昕、顧愷之、

    史道碩、謝稚、夏侯瞻、嵇康、溫嶠、謝岩、曹龍、丁遠、楊惠、

    江思遠、王鰲 麇逵子教勃、弟頤)

    宋二十八人

    陸探微(探微子綏、綏弟弘肅)、顧寶光、宗炳、王微、謝莊、

    袁倩(倩子質)、史敬文、史藝、劉斌、尹長生、顧駿之、康允之、

    顧景秀、吳  旁頡 踟紛弟紹祖、子璞)、蔡斌、濮萬年

    (弟道興)、史粲、朱僧辯、褚靈石、範惟賢

    南齊二十八人

    宗測、劉系宗、姚曇度(子釋惠覺)、蘧道愍(甥沙門僧珍)、

    章繼伯、範懷珍、鐘宗之、王奴、王殿、戴蜀、陳公恩、陶景真、

    張季和、沈標、謝赫、沈粲、丁光、周曇斫、謝惠連、謝約、虞堅、

    丁寬、劉、毛惠遠(弟惠秀、子稜)

    梁二十人

    元帝(子方等)、蕭太連、蕭賁、陸杲、陶弘景、張僧繇(子善果、

    善果,弟儒童)、袁昂、焦寶願、稽寶鈞、聶松、解倩、陸整、江僧寶、

    僧威公、僧古、底俱、僧摩羅菩提、僧迦佛佗

    陳一人

    顧野王

    後魏九人

    蔣少游、郭善明、侯文和、柳儉、閔文和、郭道興、楊乞德、王由、祖班

    北齊十人

    高孝珩、蕭放、楊子華、田僧亮、劉殺鬼、曹仲達、殷英童、

    高尚士、徐德祖、曹仲璞。

    後周一人

    馮提伽

    隋二十一人

    閻毗、何稠、劉龍(龍弟袞)、展子虔、鄭法士(弟法輪、子德文)

    孫尚子、董伯仁、楊契丹、劉烏、陳善見、江志、李雅、王仲舒、

    閻思光、解、程瓚、尉遲跋質那、僧曇摩拙V。

    唐二百六人

    漢王元昌(弟韓王元嘉、滕王元嬰)、閻立德(弟立本)、張孝師、

    範長壽、何長壽、尉遲乙僧、劉孝思、靳智翼、王定、梁寬、吳智敏、

    康薩陀、王知慎、王韶應、檀智敏、楊須跋、趙武端、範龍樹、

    周烏孫、楊德紹、陳義、殷參獢B殷季友、許琨、僧法明、錢國養、

    左文通、王陀子、牛昭、吳道子、張慶兒、楊惠之、員明、程進、

    韓伯通、竇弘果、毛婆羅、孫仁貴、談皎、僧金剛三藏、張遵禮、

    王紹宗、宋令文、司馬承禎、盧鴻、釋然、鄭虔、鄭逾、曹霸、

    李果奴(果奴孫士P)、韓干、孔榮、陳閩、孟仲暉、杜景祥、王允之、

    王維、張、劉方平、王熊、王象、田琦、竇師綸、江都王緒、李逖、

    李平鈞、崔陽元、李靈、張維亙、李滔、張通、耿昌言(弟昌期)、

    周古言、嚴杲、楊德本、具俊、李韶、魏晉孫、蒯廉、白F、

    韓嶷(子文肅)、陳庭、高江、車道政、滕王湛然、齊皎(皎弟映)、

    朱審、王宰、畢宏、楊炎、史瓚、裴、韋鑒(弟鑾、子)、張、

    陳曇、顧況、沈寧、李生、金忠義、翟琰、劉商、張藏、楊庭光、

    盧稜伽、姚景仙、武靜藏、董萼、陳靜心(弟靜眼)、程雅、

    楊垣(垣子爽)、楊仙喬、解倩、馮紹正、姜皎、

    李思訓(弟恩誨,恩誨子林甫,林甫弟昭道,林甫佷湊)、

    薛稷、郎余令、曹元廓、劉行臣、暢(子明瑾)、楊寧、

    楊升、張萱、尹琳、李仲昌、李嗣真、韋無忝(弟無縱)、

    朱抱一、竺元標、蔡金剛、毛嵩、姚彥山、程遜、董好子、

    楊樹兒、耿純、任真亮、陸庭曜、暢整、李相國、陳愨、劉智敏、

    史晟、何君墨、京元成、崔霞、冷元、馬光業、李蠻子、馬樹鷹、

    祝丘、潘細衣、周子敬、段去惑、僧智瑰、殷令名、殷聞禮(子仲容)、

    劉整、劉之奇、邊鸞、于錫、強、梁廣、陳庶、陳恪(恪子積善)、

    戴重席、劉之章、周P、趙博文(兄博宣)、王F、鄭寓、韓輟br />
    戴嵩(嵩弟嶧)、李漸(子仲和)、蕭悅、周太素、曲庭、蕭悅、

    張志和、侯莫陳廈、僧道芬、鄭町、梁洽、項容、吳恬、王默。


如果你對歷代名畫記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歷代名畫記》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