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 ○唐朝上

類別︰子部 作者︰唐•張彥遠 書名︰歷代名畫記

    唐高祖神堯皇帝、太宗皇帝、中宗皇帝、玄宗皇帝並神武聖哲,藝亡不周,書畫備能,非臣下所敢陳述。

    漢王元昌,高祖神堯皇帝第七子、太宗皇帝之弟,少博學,能書畫。武德三年封魯王,十年封漢王,為梁州都督,坐太子承乾事廢。(《漢畫賢王圖),鞍馬鷹鶻,傳于代)李嗣真雲︰“天人之姿,博綜伎藝,頗得風韻。自然超舉,碣館深崇,遺跡罕見。在上品二閻之上。”(裴孝源雲︰“六法俱全,萬類不失。”)

    漢王弟韓王元嘉,亦善書畫。天後授之太尉。善畫龍馬虎豹。

    滕王元嬰,亦善畫。

    閻立德(上品下。閻讓字立德,以字行于代),父毗在隋以丹青知名。(已上第八卷中具載)與弟立本俱傳家業。武德中為尚衣,奉御造袞冕大喪等六服,腰輿傘扇,咸得妙制。貞觀初為將作大匠,造翠微玉華宮,稱旨,官至工部尚書,封大安縣公。顯慶元年,贈吏部尚書、並州都督。謚曰︰“康。”(《文成公主降番圖》、《玉華宮圖》、《斗雞圖》並傳于代)

    立德弟立本(上品下),顯慶初代立德為工部尚書。總章元年拜右相,封博陵縣公。有應務之才,兼能書畫,朝廷號為丹青,神化初為太宗秦王庫直。武德九年,命寫秦府十八學士,褚亮為贊。(《秦府十八學士駕真圖》序曰︰“武德四年,太宗皇帝為太尉尚書令,雍州牧、左右衛大將軍,新命為天策上將軍,位在三公上,乃銳意經籍,怡神藝學,開學館以待四方之士。乃降教曰︰‘昔楚國尊賢重道,先于申穆;梁園接士,比德至于鄒枝。咸以著範前修,垂光後烈,顧惟菲薄,多謝古人。高山仰止,能亡景慕。于是芳蘭始被,深冠蓋之游;丹桂初叢,廣旄俊之士。既而場苗蓋寡,空留皎皎之姿;喬木徒遷,終愧嚶嚶之友。所異過人正訓,匡其闕如。側席亡倦于齊庭,開筵有慚于燕館。屬大行台司勛郎中杜如晦,記室考功郎中房玄齡及于志寧,軍諮祭酒甦世長,天策府記室薛收,文學褚亮、姚察,太學博士陸德明、孔穎達,主簿李玄道,天策倉曹李守素,秦王記室虞世南,參軍蔡允恭、顏相時,著作郎記室許敬宗、薛元敬,太學助教蓋文達,典簽甦勖等。或背淮而致千里,或通趙以欣三見。咸能垂裾邸第,委質藩維,或弘禮度而成典則,暢詞學而銘風雅,優游幕府,是用嘉焉。宜可以守本官兼詞學館學士。’及薛收卒,征東虞州錄事參軍劉孝孫入館,尋遷庫直。閻立本圖形貌,具題名字爵里,仍教文學諸亮為之像贊。勒成一卷,號十八學士。並給珍膳,分為三番,更直宿于閣。每軍國務靜,參謁歸休,即引見。論討墳典,商略前載,考其得失,或夜分而寢,又降以溫顏,禮數甚厚。由是天下歸心,奇杰之士感思自效于時,預入館者時所傾慕,謂之登瀛州雲。)貞觀十七年,又詔畫凌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上自為贊。(貞觀十七年詔曰︰“自古皇王,褒崇勛德,既勒名于鐘鼎,又圖形于丹青。是以甘露良佐,麟閣著其美;建武功臣,雲台紀其跡。司徒趙國公無忌,故司空楊州都督河間元王孝恭,故司空蔡國公如晦,故司空相州都督鄭國文貞公徵,司徒梁國公玄齡,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僕謝申國公士廉,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敬德,特進衛國公靖,特進宋國公,故輔國大將軍楊州都督褒國忠壯公志玄,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弘基,故尚書左僕射忠國公通,故陝東道大行台尚書右僕射鄖節公開山,故荊州都督譙國公紹,故荊州都督邳襄公順德,洛州都督鄖國公張亮,光祿大夫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故左驍衛大將軍郯襄公張公謹,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故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故盧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光祿大夫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李蓿 市 荻級膠  厥灞Φ齲 蠆淖級傲海 遍嗑 叮 耒厭♂   謁 跡換蜓[劬   路豆餉  竿 攏 億勻湛 換蚪 σ迤歟  史 。 恍謀斫冢 僬科媯換蚴諉硤茫 攀糠矯媯 胤趙 剩 趼藻諦 趵 瀉螅 糾褪β茫 蘧耙滌誆菝粒 硨杌 諑Σ劍   斡梗 諉崍斜  災鋇潰 7剁粕稹9桃哉耙諒藍 猓 醴矯ミ駝咭印R俗霉適擔 胱仁 洌 剎く薊 諏柩談螅 罟Τ賈 常 魴揮誶霸兀混合橢 澹 狸縈諍罄ャ時天下初定,異國來朝,詔立本畫外國圖。又鄂杜間有蒼虎為患,天皇引驍勇千騎取之。虢王元鳳,太宗之弟也,彎弓三十鈞,一矢斃之,召立本寫貌,以旌雄勇。《國史》雲︰“太宗與侍臣泛游春苑,池中有奇鳥,隨波容與。上愛玩不已,召侍從之臣歌詠之,急召立本寫貌。閣內傳呼畫師閻立本,立本時已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伏池側,手揮丹素,目瞻坐賓,不勝愧赧。退戒其子曰︰‘吾少好讀書屬詞,今獨以丹青見知,躬廝役之務,辱莫大焉。爾宜深戒,勿習此藝。’”然性之所好,終不能舍。及為右相,與左相姜恪對掌樞務。恪曾立邊功,立本唯善丹青,時人謂千字文,語曰︰“左相宜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言並非宰相器。咸亨元年,復為中書令。四年薨,謚曰︰“文貞。”僧琮雲︰“閻師于鄭,奇態不窮,像生變故,天下取則。”(竇蒙雲︰“直自師心,意存功外,與夫張鄭了不相干。”)裴雲︰“閻師張,青出于藍。人物衣冠、車馬台閣,並得其妙。歷觀古今,法則巧思。唯二閻、楊、陸,迥出常表;張家父子,稍居其次。”(彥遠雲︰“二閻、楊、陸,雖則畫美,張家父子,品第居最。裴雲︰‘張在閻下。’此論未當。”)李嗣真雲︰“博陵大安難兄難弟,自江左陸、謝雲亡,北朝子華長逝,象人之妙,號為中興。至若萬國來庭,奉涂山之玉帛;百蠻朝貢,接應門之位序。折旋矩度,端簪奉笏之儀;魁詭譎怪,鼻飲頭飛之俗。盡該毫末,備得人情。二閻同在上品。”(田舍屏風十二扇,位置經略,冠絕古今。元和十三年,彥遠大父相國鎮太原,詔取之。《西域圖》,王知慎亦榻之。《永徽朝臣圖》、《昭陵列像圖》傳于代)彥遠論曰︰“前史稱魏明帝起凌雲閣,敕韋誕題榜。工人誤先釘榜,以籠盛誕釣上,去地二十五丈。及下,須發盡白,才余氣息,遂戒子孫絕此楷法。謝安嘗論其事,子敬正色答曰︰‘仲將魏之大臣,豈有此事!若如所說,知魏德之不長’。彥遠嘗以子敬為有識之言。閻令雖藝兼繪事,時已位列星郎,況太宗皇帝洽近侍有援貂之恩,接下臣亡撞郎之急,豈得直呼畫師、不通官籍?至于馳名丹表,才非輔佐,以閻之才識,亦謂厚誣。淺薄之俗,輕藝嫉能,一至于此。良可于悒也?”

    張孝師(下品),為驃騎尉,尤善畫地獄,氣侯幽默。孝師曾死復甦,具見冥中事,故備得之。吳道玄見其畫,因號為“地獄變。”(竇雲︰“跡簡而粗,物情皆備。除謝、顧、陸、張、揚、田、董、展外,難可比儔也。”)

    範長壽(下品),師法于張僧繇,官至司徒校尉。(《風俗圖》、《醉道士圖》傳于代)僧琮雲︰“博贍繁多,有所雅尚。至于位置,不煩經略。”(竇雲︰“制打提筆,落紙如飛,雖乏窈窕,終是好手。”)

    何長壽與範同師法,但微劣于範。範、何並有《醉道士圖》傳于代,人雲是僧繇所作,非也。(劉竦《博記》雲︰“張僧繇為《醉僧圖》,僧斂錢輿立本,添冠子改為道士,殊不近理矣。”)

    尉遲乙僧,于闐國人,父跋質那(具第八卷)。乙僧國初授宿衛官襲封郡公,善畫外國及佛像,時人以跋質那為大尉遲、乙僧為小尉遲。畫外國及菩薩,小則用筆緊勁,如屈鐵盤絲,大則灑落有氣概。僧琮雲︰“外國鬼神,奇形異貌,中華罕繼。”(竇雲︰“澄思用筆,雖與中華道殊,然氣正跡高,可與顧、陸為友。”)

    劉孝師,僧琮雲︰“點畫不多,皆為樞要。鳥雀奇變,甚為酷似。”彥遠雲︰“不止鳥雀,曾見畫他物,皆好。”

    靳智異,僧琮雲︰“祖述仲達,改張琴瑟。變夷為夏,肇自斯人。在範長壽上。”

    王定,官至中散大夫、尚方令。貞觀初得名,筆跡甚快。(《本草訓戒圖》傳于代。)僧琮雲︰“骨氣不足,遒媚有余。菩薩聖僧,往往驚絕。在張孝師上。”(彥遠按︰定畫骨氣不甚長,既亡骨氣,何故驚絕?”)

    梁寬、吳智敏,僧琮雲︰“智敏師于寬,神襟更為俊逸。”

    康薩陀(中品。或雲菩陀),為振威校尉。僧琮雲︰“亡所服膺,虛心自悟。初花晚葉,變態多端。異獸奇禽,千形萬狀。在尉遲下。”(竇雲︰“曾見畫人馬,措意非高,琮公之語過當也。”)

    王知慎(中品下),終少府監。工書畫,與兄知敬齊名。僧琮雲︰“師于閻,寫貌及之。筆力爽利,風采不凡。在張孝師下。”

    王韶應(或作沼象),畫鬼神,深有氣韻。(竇雲︰“善山水人馬。”)

    檀智敏(中品),為振武校尉。竇雲︰“師于董伯仁。”僧琮雲︰“棟宇樓台,陰陽向背,歷觀前古,獨見斯人。”(《游春戲藝圖》傳于世)

    楊須跋(中品),趙武端(下品),範龍樹(下品),周烏孫(下品),楊德紹(下品),已上五人國初擅名。

    陳義,國初丞相,叔達之孫,尤工寫貌,玄宗少與之善。特承恩遇,為武德南薰中尚等使、銀青光祿大夫、少府監。

    殷<參支>,殷季友,許琨,同州僧法明,已上四人,並開元中善寫貌,常在內庭畫人物,海內知名,時錢國養未出。(《唐朝七聖圖》、《高祖及諸王圖》、《太宗自定輦上圖》、《開元十八學士圖》並殷<參支>、韋無忝為之,傳于代)法明,開元十一年敕令寫貌麗正殿諸學士,欲畫像書贊于含象亭,以車駕東幸,遂停。初詔殷<參支>、季友、無忝等分貌之。粉本既成,遲回未上絹。張燕公以畫人手雜,圖不甚精,乃奉追法明,令獨貌諸學士。法明尤工寫貌,圖成進之,上稱善,藏其本于畫院。後數年,上更索此圖,不知所由,賴康子元先寫得一本以進,上令卻送畫院,子元復自收之。子元卒,其子貨之,莫知所在,今傳榻本。(張說、徐堅、賀知章、趙冬曦、康子元、侯行果、韋述、敬會真、趙玄默、東方顥、李子劍、呂回、毋 餃а  M業、余欽、孫季良,都十七人,其官爵具韋述《集賢記》下卷)

    錢國養,開元中善寫貌、海內推服。竇雲︰“衣裳凡鄙,未離賤工。格律自高,足為出眾。”彥遠雲︰“既言凡鄙賤工,安得格律出眾?竇君兩句之評,自相矛盾。”

    左文通,善寫貌。

    王子,善山水,幽致,峰巒極佳。世人言山水者,稱子頭、道子腳。(竇雲︰“山水獨運,別是一家。絕跡幽居,古今無比。”時有牛詔,亦善山水)

    吳道玄,陽翟人。好酒使氣,每欲揮毫,必須酣飲。學書于張長史旭、賀監知章。學書不成,因工畫,曾事逍遙公韋嗣立為小吏。因寫蜀道山水,始創山水之體,自為一家。其書跡似薛少保,亦甚便利。初任兗州瑕丘縣尉。初名道子,玄宗召入禁中,改名道玄。因授內教博士,非有詔不得畫。張懷雲︰“吳生之畫,下筆有神,是張僧繇後身也。”可謂知言。官至寧王友。開元中將軍裴F善舞劍,道玄觀F舞劍,見出沒神怪,既畢,揮毫益進。時又有公孫大娘,亦善舞劍器。張旭見之,因為草書,杜甫歌行述其事,是知書畫之藝,皆須意氣而成,亦非懦夫所能作也。(時有張愛兒,學其畫不成,便為捏塑。玄宗御筆,改名仙喬。雜畫蟲像亦妙。時又有楊惠之,亦善塑像,員名程進,雕刻石像,隨韓伯通,善塑像。天後時尚方丞竇弘果、毛婆羅,苑東監孫仁貴,德宗朝將軍全忠義,皆巧絕過人。此輩並李畫跡皆精妙,格不甚高,吳畫《明皇受圖》、《十指鐘旭》,傳于代)彥遠雲︰親叔祖主客員外郎諗有《吳畫說》一篇。(在本集)

    翟琰者,吳生弟子也。吳生每畫,落筆便去,多使琰與張藏布色,濃淡無不得所。

    李生,失名,亦吳弟子。善畫地獄佛像,有類于吳而稍劣。

    張藏,亦吳弟子也。裁度粗快,思若涌泉。寺壁十間,不旬而畢。然六法不及師之門牆,亦好細畫。

    楊庭光,與吳同時。佛像經變、雜畫山水極妙。頗有似吳生處,但下筆稍細耳。

    盧稜伽,吳弟子也。畫跡似吳,但才力有限。頗能細畫,咫尺間山水寥廓,物像精細。經變佛事,是其所長。吳生嘗于京師畫總持寺三門,大獲泉貨。稜伽乃竊畫莊嚴寺三門,銳意開張,頗臻其妙。一日吳生忽見之,驚嘆曰︰“此子筆力常時不及我,今乃類我。是子也,精爽盡于此矣。”居一月,稜伽果卒。(《釋教畫源》傳于代,時有姚景仙,能畫寺壁)

    武靜藏,善畫鬼神,有氣韻。(東都敬愛寺果山亭院地獄變,畫甚妙)

    董萼,字重照。開元中多在尚方,善雜畫車牛,最推其妙。(《盤車圖》,余亦曾模之)

    陳靜心,善寺壁。弟靜眼,善地獄、山水。

    程維,善雜畫。

    楊垣、楊仙喬並長安人,好圖佛寺鬼神,垣子爽亦善之。

    解倩,善鬼神。

    馮昭正,開元中任少府監,八年為戶部侍郎。尤善鷹鶻雞雉,盡其形態,觜眼腳爪,毛彩俱妙。曾于禁中畫五龍堂,亦稱其善,有降雲蓄雨之感。

    姜皎,上人。善鷹鳥。玄宗在藩時為尚衣奉御,有先識之明。玄宗即位,累官至太常卿,封定國公。開元五年,以事廢,復拜銀青光祿大夫、秘書監。十年復流欽州。

    李思訓,宗室也,即林甫之伯父。早以藝稱于當時,一家五人,並善丹青。(思訓弟思誨,思誨子林甫,林甫弟昭道,林甫佷湊)世咸重之,書畫稱一時之妙。官至左武衛大將軍,封彭城公。開元六年,贈秦州都督。其畫山水樹石,筆格遒勁,湍瀨潺  葡肩午浚 倍蒙襝芍 攏 然岩嶺之幽。時人謂之“大李將軍”其人也。

    思訓弟思誨,即林甫之父也。善丹青,任朝散大夫、揚州參軍,贈禮部尚書。

    李林甫,亦善丹青。高詹事與林甫詩曰︰“中興唯白雲,身外即丹青。”余曾見其畫跡甚佳,山水小類李中舍。思訓子昭道,林甫從弟也。變父之勢,妙又過人。官至太子中舍,創海圖之妙。世上言山水者,“稱大李將軍、小李將軍”,昭道雖不至將軍,俗因其父呼之。

    李湊,林甫之佷也。初為廣陵倉曹,天寶中貶明州象山縣尉,年二十八。尤工綺羅人物,為時驚絕。本師閻令,但筆跡疏散,言其媚態,則盡美矣。

    薛稷,字嗣通,河東汾陰人。道衡之曾孫,元超之從子,詞學名家,軒冕繼代。景龍末為諫議大夫、昭文館學士。多才藻,工書畫。薛稷外祖魏文貞公富有書畫,多虞、褚手寫表疏,稷銳意橫學,窮年忘倦。睿宗在藩特見引遇,拜黃門中書侍郎、禮工二部尚書。先天二年,官至銀青光祿大夫。太子少保,封晉國公。竇懷貞累之,年六十九。尤善花鳥、人物、雜畫。畫鶴知名,屏風六扇鶴樣,自稷始也。

    郎余令,有才名,工山水。古賢為著作佐郎,撰《自古帝王圖》。按據《史傳》想像風采,時稱精妙。

    曹元廓,天後朝為朝散大夫、左尚方令。師于閻,工騎獵,人馬山水,善于布置。天後鑄九鼎于東都,備九州山川物產,詔命元廓畫樣、鐘紹京書,時稱絕妙。(《後周、北齊、梁、陳、隋、武德、貞觀、永徽等朝臣圖》、《高祖太宗諸子圖》、《秦府學士圖》、《凌煙圖》皆傳于代,徐嶠之題)

    劉行臣,善畫鬼神,精采灑落,類王韶應。(東都敬愛寺山亭院西壁有鬼神抱野雞,實為妙手)

    暢,善山水,似李將軍。(子明瑾,妙過于父)

    楊寧、楊升、(《望賢宮圖》,《安祿山真》)張萱,以上三人並善畫人物。寧以開元十一年為史館畫直,萱好畫婦女嬰兒。(有《妓女圖》、《乳母將嬰兒圖》、《按羯鼓圖》、《秋千圖》、《號國婦人出游圖》傳于代)

    尹麻,善佛事、神鬼、寺壁。高宗時得名,筆跡快利。今京師慈恩寺塔下南面師利普賢極妙。李仲昌、李嗣真並琳弟子,並善佛道鬼神。

    韋無忝,官至左武衛將軍,善鞍馬、鶻象、鷹圖,雜獸皆妙。

    韋無蹤,乃無忝弟,善寫貌。

    朱抱一,開元二十二年直集賢,善寫貌。寫張果先生真,為好事所傳。

    竺元標、蔡金剛、毛嵩、姚彥山。

    程遜善寺壁、禽獸。董好子善人物。

    楊樹兒、耿純。

    任直亮,開元中直集賢,時有畫直邵齋欽,書手吉曠,皆解畫。

    陸庭曜善人物鬼神,有氣韻。

    暢整、李相國、陳愨、劉志敏、史晟、何君墨、京元成、崔霞、冷元繡、馬光業、李蠻子、馬樹鷹、祝丘、潘細衣、周子敬、段去惑。

    僧智瑰,善山水、鬼神,氣韻灑落。

    已上皆唐朝以來名手畫工,有同蘭菊叢芳,競秀蹤跡,布在人間,姓名不可遺棄。

    殷令名,陳郡人。父不害,累代工書畫。

    殷聞禮,字大端,書畫妙過于父。武德初為中書舍人、趙王友兼侍讀、弘文館學士。

    聞禮子仲容,天後任太僕秘書丞、工部郎中、申州刺史。善書畫,工寫貌及花鳥,妙得其真。或用墨色,如兼五采。

    談皎,善畫人物,有態度。衣裳潤媚,但格律不高。大髻寬衣,亦時當所尚。與李湊小相類。(《武惠妃舞圖》、《佳麗寒食圖》、《佳麗妓樂圖》並傳于代)

    僧金剛三藏,獅子國人。善西域佛像。運筆持重,非常畫可擬。東京廣福寺木塔下素像,皆三藏起樣。

    張遵禮,善畫斗將鞍馬、戈矛器械。用筆塹差,小畫尤佳。

    王紹宗,瑯琊人。父修禮畫跡與殷仲容相類,亦善書。官至秘書少監。

    宋令文,亦書畫皆善。

    司馬承禎,字子微,自梁陶隱居至先生四世傳授仙法。開元中自天台徵至,天子師之。十五年至王屋山,敕造陽台觀居之,嘗畫于屋壁。又工篆隸詞采,眾藝皆類于隱居焉。制雅琴鎮名,美石為之,詞刻精絕。開元中彥遠高王父河東公獲受教于先生,玄宗皇帝制碑具述其妙。二十三年尸解白雲,從堂戶出雙鶴,繞壇而上,年八十一,謚“貞一先生”。

    盧鴻,一名浩然,高士也。工八分書,善畫山水樹石,隱于嵩山。開元初,徵拜諫議大夫,不受。

    釋修然,俗姓裴氏,楚州刺史思訓之子。為人恢誕強學,不成一名。好朋從詩酒,善丹青,工山水,曉解絲竹。卒年三十九。(開元中,嘗夜醉臥街,犯禁乃為詩曰︰“遮莫冬冬鼓,須傾滿滿杯。金吾如借問,報道玉山頹。”官不罪之,或雲道士)

    鄭虔,高士也。甦許公為宰相,申以忘年之契,薦為著作郎。開元二十五年,為廣文館學士,饑窮坎坷。好琴酒篇詠,工山水、進獻詩篇及書畫。玄宗御筆題曰︰“鄭虔三絕。”與杜甫、李白為詩酒友。祿山受以為水部員外郎。國家收復,貶台州司戶。

    鄭逾,善山水。天寶中得名于梁宋間。逾即遷之弟。遷有書名。

    李果奴,筆跡調潤。天寶中寫貌人物及僧佛為妙。元和初有李士P,即果奴之孫,筆跡及其祖,寫貌極妙。在翰林即賢院。

    曹霸,魏曹髦之後。髦畫稱于魏代,霸在開元中已得名。天寶末,每詔畫御馬及功臣。官至左武衛將軍。

    韓干,大梁人。王右丞維見其畫,遂推獎之,官至太府寺丞。善寫貌人物,(《龍朔功臣圖》、《姚崇及安祿山圖》、《玄宗試馬圖》、《寧王調馬打述圖》,傳于代)尤工鞍馬。初師曹霸,後自獨擅。杜甫贈霸《畫馬歌》曰︰“弟子韓干早入室,亦能畫馬窮殊相。干唯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彥遠以杜甫豈知畫者,徒以干馬肥大遂有畫肉之誚。古人畫馬有《八駿圖》,或雲史道碩之跡,或雲史秉之跡,皆螭頸龍體,矢激電馳,非馬之狀也。晉宋間顧陸之輩已稱改步,周齊間董展之流亦雲變態,雖權奇滅沒,乃屈產蜀<馬冉>,尚翹舉之姿,乏安徐之體。至于毛色多騮騅駁,無他奇異。玄宗好大馬,御廄至四十萬,遂有沛艾大馬。命王毛仲為監牧使,燕公張說作《牧頌》。天下一通,西域大宛,歲有來獻。詔于北地,置群牧,筋骨行步,久而方全,謂習之能,逸異並至,骨力追風,毛彩照地,不可名狀,號木槽馬。聖人舒身安神,如據床榻,是知異于古馬也。時主好藝,韓君間生,遂命悉圖其駿,則有玉花駿、照夜白等。時岐、薛、寧、申王廄中皆有善馬,干並圖之,遂為古今獨步。祿山之亂,沛艾馬種遂絕。韓君端居亡事,忽有人詣焉。稱鬼使請馬一匹,韓君畫馬焚之。他日見鬼使乘馬來謝,其感神如此。弟子孔榮為上足,陳閎為永王府長史,善畫寫貌,工鞍馬,與韓同時,家蓄圖畫絕多。(寫《安祿山圖》、《玄宗馬射圖》、《上黨十九宗圖》)

    孟仲暉,善寫貌,筆跡類陳閎,又似閻令,時有杜景祥、王允之並畫,跡與仲暉相近也。


如果你對歷代名畫記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歷代名畫記》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