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六回 楚昭王棄郢西奔 伍子胥掘墓鞭尸

類別︰集部 作者︰馮夢龍(明)、蔡元放(清) 書名︰東周列國志

    話說沈尹戍去後,吳、楚夾漢水而軍,相持數日。武城黑欲獻媚于令尹,進言曰︰“吳人舍舟從陸,違其所長,且又不識地理,司馬已策其必敗矣。今相持數日,不能渡江,其心已怠,宜速擊之!"瓦之愛將史皇亦曰︰”楚人愛令尹者少,愛司馬者多,若司馬引兵焚吳舟,塞隘道,則破吳之功,彼為第一也,令尹官高名重,屢次失利,今又以第一之功,讓于司馬,何以立于百僚之上?司馬且代子為政矣,不如從武城將軍之計,渡江決一勝負為上!"囊瓦惑其言,遂傳令三軍,俱渡漢水,至小別山列成陣勢,史皇出兵挑戰,孫武使先鋒夫概迎之,夫概選勇士三百人,俱用堅木為大棒,一遇楚兵,沒頭沒腦亂打將去,楚兵從未見此軍形,措手不迭,被吳兵亂打一陣,史皇大敗而走。囊瓦曰︰“子令我渡江,今才交兵便敗,何面目來見我?"史皇曰︰”戰不斬將,攻不擒王,非兵家大勇,今吳王大寨扎在大別山之下,不如今夜出其不意,往劫之,以建大功!"囊瓦從之,遂挑選精兵萬人,披掛餃枚,從間道殺出大別山後,諸軍得令,依計而行。

    卻說孫武聞夫概初戰得勝,眾皆相賀,武曰︰“囊瓦乃斗筲之輩,貪功僥幸,今史皇小挫,未有虧損,今夜必來掩襲大寨,不可不備!"乃令夫概、專毅各引本部,伏于大別山之左右,但听哨角為號,方許殺出,使唐、蔡二君分兩路接應;又令伍員引兵五千,抄出小別山,反劫囊瓦之寨,卻使伯航佑Γ凰鏤漵質構 由獎;ソ饌  僕陀諍閡跎劍 員蜨膌楷厥牷@檣桁浩歟 衾先跏偈} ︰帕鉅馴稀br />
    時當三鼓,囊瓦果引精兵,密從山後抄出,見大寨中寂然無備,發聲喊,殺入軍中,不見吳王,疑有埋伏,慌忙殺出,忽听得哨角齊鳴,專毅、夫概兩軍左右突出夾攻,囊瓦且戰且走,三停兵士折了一停;才得走脫,又聞炮聲大震,右有蔡侯,左有唐侯,兩下截住。唐侯大叫︰"還我肅霜馬,免汝一死!“蔡侯又叫︰"還我裘佩,饒汝一命!”囊瓦又羞又惱,又慌又怕,正在危急,卻得武城黑引兵來,大殺一陣,救出囊瓦。

    約行數里,一起守寨小軍來報︰“本營已被吳將伍員所劫,史將軍大敗,不知下落。"囊瓦心膽俱裂,引著敗兵,連夜奔馳,直到柏舉,方才駐足。

    良久,史皇亦引殘兵來到,余兵漸集,復立營寨。囊瓦曰︰“孫武用兵,果有機變,不如棄寨逃歸,請兵復戰。"史皇曰︰”令尹率大兵拒吳,若棄寨而歸,吳兵一渡漢江,長驅入郢,令尹之罪何逃?不如盡力一戰,便死于陣上,也留個香名于後。"囊瓦正在躊躇,忽報︰“楚王又遣一軍來接應。"囊瓦出寨迎接,乃大將射也。射曰︰”主上聞吳兵勢大,恐令尹不能取勝,特遣小將帶軍一萬,前來听命。"因問從前交戰之事,囊瓦備細詳述了一遍,面有慚色。射曰︰“若從沈司馬之言,何至如此?今日之計,惟有深溝高壘,勿與吳戰,等待司馬兵到,然後合擊。"囊瓦曰︰”某因輕兵劫寨,所以反被其劫。若兩陣相當,楚兵豈遽弱于吳哉?今將軍初到,乘此銳氣,宜決一死戰。"射不從。遂與囊瓦各自立營,名雖互為犄角,相去有十余里。

    囊瓦自恃爵高位尊,不敬射,射又欺囊瓦無能,不為之下,兩邊各懷異意,不肯和同商議。吳先鋒夫概探知楚將不和,乃入見吳王曰︰“囊瓦貪而不仁,素失人心。射雖來赴援,不遵約束。三軍皆無斗志,若追而擊之,可必全勝。"闔閭不許。

    夫概退曰︰“君行其令,臣行其志,吾將獨往,若幸破楚軍,郢都可入也!”晨起,率本部兵五千,竟奔囊瓦之營。孫武聞之,急調伍員引兵接應。

    卻說夫概打入囊瓦大寨,瓦全不準備,營中大亂。武城黑舍命敵住。瓦不及乘車,步出寨後,左胛已中一箭,卻得史皇率本部兵到,以車載之,謂瓦曰︰“令尹可自方便,小將當死于此。"囊瓦卸下袍甲,乘車疾走,不敢回郢,竟奔鄭國逃難去了。髯翁有詩雲︰

    披裘佩玉賀名駒,只道千年住郢都。

    兵敗一身逃難去,好教萬口笑貪夫!

    伍員兵到,史皇恐其追逐囊瓦,乃提戟引本部殺入吳軍,左沖右突,殺死吳兵將二百余人。楚兵死傷,數亦相當,史皇身被重傷而死。武城黑戰夫概不退,亦被夫概斬之。射之子延,聞前營有失,報知其父,欲提兵往救,射不許,自立營前彈壓,令軍中︰"亂動者斬!"囊瓦敗軍皆歸于射,點視尚有萬余,合成一軍,軍勢復振。射曰︰“吳軍乘勝掩至,不可當也。及其未至,整隊而行,退至郢都,再作區處。"乃令大軍拔寨都起,延先行,射親自斷後。

    夫概探得射移營,尾其後追之,及于清發。楚兵方收集船只,將謀渡江。吳兵便欲上前奮擊,夫概止之曰︰“困獸猶斗,況人乎?若逼之太急,將致死力,不如暫且駐兵,待其半渡,然後擊之。已渡者得免,未渡者爭先,誰肯死斗,勝之必矣!"乃退二十里安營。中軍孫武等俱到,聞夫概之言,人人稱善。

    闔閭謂伍員曰︰“寡人有弟如此,何患郢都不入。"伍員曰︰”臣聞被離曾相夫概,言其毫毛倒生,必有背國叛主之事,雖則英勇,不可專任。"闔閭不以為然。

    再說射聞吳兵來追,方欲列陣拒敵。又聞其復退,喜曰︰“固知吳人怯,不敢窮追也!”乃下令五鼓飽食,一齊渡江,剛剛渡及十分之三,夫概兵到,楚軍爭渡大亂。射禁止不住,只得乘車疾走,軍士未渡者,都隨著主將亂竄,吳軍從後掩殺,掠取旗鼓戈甲無數。孫武命唐、蔡二君各引本國軍將,奪取渡江船只,沿江一路接應。

    射奔至雍蹋  浼 ⑶ 荒鼙甲擼 滄繁言叮 萸彝A簦 窆旆埂7共攀歟 獗值劍  患跋卵剩 扯擼 糲孿殖墑旆梗 從胛獗苡謾N獗Ю常 淳×ψ分穡 韻嗉ゅ 勒吒唷br />
    射車躓,被夫概一戟刺死;其子延亦被吳兵圍住,延奮勇沖突,不能得出。忽聞東北角喊聲大振,延曰︰“吳又有兵到,吾命休矣!"原來那枝兵,卻是左司馬沈尹戍行至新息,得囊瓦兵敗之信,遂從舊路退回,卻好在雍逃鮒獗[ e延。戍遂將部下萬人,分作三路殺入。夫概恃其屢勝,不以為意,忽見楚三路進兵,正不知多少軍馬,沒抵敵一頭處,遂解圍而走。沈尹戍大殺一陣,吳兵死者千余人,沈尹戍正欲追殺,吳王闔閭大軍已到,兩下扎營相拒。

    沈尹戍謂其家臣吳句卑曰︰“令尹貪功,使吾計不遂。天也!今敵患已深,明日吾當決一死戰。幸而勝,兵不及郢,楚國之福;萬一戰敗,以首托汝,勿為吳人所得。"又謂延曰︰”汝父已歿于敵,汝不可以再死,宜亟歸,傳語子西,為保郢計。"延下拜曰︰“願司馬驅除東寇,早建大功!"垂淚而別。

    明旦,兩下列陣交鋒。沈尹戍平昔撫士有方,軍卒用命,無不盡力死斗。夫概雖勇,不能取勝,看看欲敗,孫武引大軍殺來,右有伍員、蔡侯,左有伯骸ぎ坪睿 抗  笤誶埃 癱諍螅 背迦氤 鋇悶 惆寺洹br />
    戍死命殺出重圍,身中數箭,僵臥車中,不能復戰,乃呼吳句卑曰︰“吾無用矣,汝可速取吾首,去見楚王。"句卑猶不忍,戍盡力大喝一聲,遂瞑目不視。句卑不得已,用劍斷其首,解裳裹而懷之,復掘土掩蓋其尸,奔回郢都去了。吳兵遂長驅而進。史官有贊雲︰

    楚謀不臧,賊賢升佞,伍族既捐,宗復盡。

    表表沈尹,一木支廈,操敵掌中,敗于貪瓦。

    功隳身亡,凌霜暴日,天忠臣,歸元于國。

    話說延先歸,見了昭王,哭訴囊瓦敗奔,其父被殺之事。昭王大驚,急召子西、子期等商議,再欲出軍接應,隨後吳句卑亦到,呈上沈尹戍之首,備述兵敗之由,,皆因令尹不用司馬之計,以至如此!"昭王痛哭曰︰“孤不能早用司馬,孤之罪也!”因大罵囊瓦︰“誤國奸臣,偷生于世,犬豕不食其肉。"句卑曰︰”吳兵日逼,大王須早定保郢之計。"昭王一面召沈諸梁領回父首,厚給葬具,封諸梁為葉公。一面議棄城西走。

    子西號哭諫曰︰“社稷陵寢盡在郢都,王若棄去,不可復入矣!"昭王曰︰”所恃江漢為險,今已失其險,吳師旦夕將至,安能束手受擒乎?“子期奏曰︰”城中壯丁,尚有數萬,王可悉出宮中粟帛,激勵將士,固守城堞,遣使四出,往漢東諸國,令合兵入援,吳人深入我境,糧餉不繼,豈能久哉?“昭王曰︰”吳因糧于我,何患乏食?晉人一呼,頓、胡皆往;吳兵東下,唐、蔡為導,楚之宇下,盡已離心,不可恃也!“子西又曰︰”臣等悉師拒敵,戰而不勝,走猶未晚!"昭王曰︰“國家存亡,皆在二兄,當行則行,寡人不能與謀矣!"言罷含淚入宮。

    子西與子期計議,使大將斗巢引兵五千,助守麥城,以防北路;大將宋木,引兵五千,助守紀南城,以防西北路;子西自引精兵一萬,營于魯江,以扼東渡之路;惟西路川江,南路湘江,俱是楚地,地方險遠,非吳入楚之道,不必置備。

    子期督令王孫繇於、王孫圉、鍾建、申包胥等,在內巡城,十分嚴緊。

    再說吳王闔閭聚集諸將,問入郢之期,伍員進曰︰“楚雖屢敗,然郢都全盛,且三城聯絡,未易拔也。西去魯江,乃入楚之徑路,必有重兵把守,必須從北打大寬轉,分軍為三,一軍攻麥城,一軍攻紀南城,大王率大軍直搗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顧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孫武曰︰”子胥之計甚善。"乃使伍員同公子山引兵一萬,蔡侯以本國之師助之,去攻麥城;孫武同夫概引兵一萬,唐侯以本國之師助之,去攻紀南城;闔閭同伯旱齲 缶о 恰br />
    且說伍員東行數日,諜者報︰"此去麥城,止一舍之遠,有大將斗巢引兵守把。"員命屯住軍馬,換了微服,小卒二人跟隨,步出營外,相度地形,來至一村,見村人方牽驢磨麥,其人以棰擊驢,驢走磨轉,麥屑紛紛而下,員忽悟曰︰“吾知所以破麥城矣!"當下回營,暗傳號令︰"每軍士一名,要布袋一個,內皆盛土,又要草一束,明日五鼓交割,如無者斬!"至次日五更,又傳一令︰"每車要帶亂石若干,如無者斬!"比及天明,分軍為二隊,蔡侯率一隊往麥城之東,公子乾率一隊往麥城之西,吩咐各將所帶石土、草束築成小城,以當營壘,員身自規度,督率軍士用力,須臾而就,東城狹長,以象驢形,名曰”驢城“,西城正圓,以象磨形,名曰”磨城“。蔡侯不解其意,員笑曰︰”東驢西磨,何患‘麥’之不下耶?“

    斗巢在麥城聞知吳兵東西築城,急忙引兵來爭,誰知二城已立,屹如堅壘。斗巢先至東城,城上旌旗布滿,鐸聲不絕,斗巢大怒,便欲攻城。只見轅門開處,一員少年將軍引兵出戰,斗巢問其姓名,答曰︰“吾乃蔡侯少子姬乾也!”斗巢曰︰“孺子非吾敵手,伍子胥安在?"姬乾曰︰”已取汝麥城去矣。"斗巢愈怒,挺著長戟,直取姬乾,姬乾奮戈相迎,兩下交鋒,約二十余合,忽有哨馬飛報︰“今有吳兵攻打麥城,望將軍速回!"斗巢恐巢穴有失,急鳴金收軍,軍伍已亂,姬乾乘勢掩殺一陣,不敢窮追而返。

    斗巢回至麥城,正遇伍員指揮軍馬圍城,斗巢橫戈拱手曰︰“子胥別來無恙?足下先世之冤,皆由無極,今讒人已誅,足下無冤可報矣!宗國三世之恩,足下豈忘之乎?"員對曰︰”吾先人有大功于楚,楚王不念,冤殺父兄,又欲絕吾之命,幸蒙天,得脫于難。懷之十九年,乃有今日。子如相諒,速速遠避,勿攖吾鋒,可以相全!“

    斗巢大罵︰"背主之賊,避汝不算好漢!"便挺戟來戰伍員,員亦持戟相迎。略戰數合,伍員曰︰“汝已疲勞,放汝入城,明日再戰。”斗巢曰︰“來日決個死敵!"兩下各自收軍。城上看見自家人馬,開門接應入城去了。至夜半,忽然城上發起喊來,報道︰”吳兵已入城矣!"原來伍員軍中多有楚國降卒,故意放斗巢入城,卻教降卒數人,一樣妝束,雜在楚兵隊里混入,伏于僻處,夜半于城上放下長索,吊上吳軍。比及知覺,城上吳軍已有百余,齊聲吶喊,城外大軍應之,守城軍士亂竄,斗巢禁約不住,只得乘軺車出走。伍員也不追趕,得了麥城,遣人至吳王處報捷。潛淵有詩雲︰

    西磨東驢下麥城,偶因觸目得功成。

    子胥智勇真無敵,立見荊蠻右臂傾。

    話說孫武引兵過虎牙山,轉入當陽阪,望見漳江在北,水勢滔滔,紀南地勢低下,西有赤湖,湖水通紀南及郢都城下。武看在肚里,心生一計,命軍士屯于高阜之處,各備畚鍤,限一夜之間,要掘開深壕一道,引漳江之水,通于赤湖,卻築起長堤,壩住江水。那水進無所泄,平地高起二三丈,又遇冬月,西風大發,即時灌入紀南城中。守將宋木只道江漲,驅城中百姓奔郢都避水,那水勢浩大,連郢都城下,一望如江湖了。

    孫武使人于山上砍竹造筏,吳軍乘筏薄城,城中方知此水乃吳人決漳江所致,眾心惶懼,各自逃生。楚王知郢都難守,急使箴尹固具舟西門,取其愛妹季羋,一同登舟。子期在城上,正欲督率軍士捍水,聞楚王已行,只得同百官出城保駕,單單走出一身,不復顧其家室矣。郢都無主,不攻自破。史官有詩雲︰

    虎踞方城阻漢川,吳兵迅掃若飛煙。

    忠良棄盡讒貪售,不怕隆城高入天。

    孫武遂奉闔閭入郢都城,即使人掘開水壩,放水歸江,合兵以守四郊,伍員亦自麥城來見。闔閭升楚王之殿,百官拜賀已畢,然後唐、蔡二君亦入朝致詞稱慶。

    闔閭大喜,置酒高會。是晚,闔閭宿于楚王之宮,左右得楚王夫人以進。闔閭欲使侍寢,意猶未決,伍員曰︰“國尚有之,況其妻乎?”王乃留宿,淫其妾媵殆遍。

    左右或言︰“楚王之母伯嬴,乃太子建之妻,平王以其美而奪之,今其齒尚少,色未衰也。”闔閭心動,使人召之,伯嬴不出。闔閭怒,命左右︰"牽來見寡人,,伯嬴閉戶,以劍擊戶而言曰︰“妾聞諸侯者,一國之教也。禮,男女居不同席,食不共器,所以示別。今君王棄其表儀,以淫亂聞于國人,未亡人寧伏劍而死,不敢承命。”闔閭大慚,乃謝曰︰“寡人敬慕夫人,願識顏色,敢及亂乎,夫人休矣!”使其舊侍為之守戶,誡從人不得妄入。

    伍員求楚昭王不得,乃使孫武、伯旱齲 嚳志 畬蠓蛑 遙 淦捩 勻柚 L坪睢 毯鍆  由酵涯彝咧 遙 門逕幸廊輝隗櫻 嗨 硪 誥侵校 魅Σ湮錚 闋 子諼饌酢F淥 踅鴆   抑校 [笥以巳。 牆宓纜貳D彝咭簧盎擼 臥苡茫br />
    公子山欲取囊瓦夫人,夫概至,逐山而自取之。是時君臣宣淫,男女無別,郢都城中,幾于獸群而禽聚矣!髯翁有詩雲︰

    行淫不避楚君臣,但快私心瀆大倫。

    只有伯嬴持晚節,清風一線未亡人!

    伍員言于吳王,欲將楚宗廟盡行拆毀,孫武進曰︰“兵以義動,方為有名。平王廢太子建而立秦女之子,任用讒貪,內戮忠良,而外行暴于諸侯,是以吳得至此。今楚都已破,宜召太子建之子羋勝,立之為君,使主宗廟,以更昭王之位。楚憐故太子無辜,必然相安,而勝懷吳德,世世貢獻不絕。王雖赦楚,猶得楚也。如此,則名實俱全矣!”

    闔閭貪于滅楚,遂不听孫武之言,乃焚毀其宗廟,唐、蔡二君各辭歸本國去訖。闔閭復置酒章華之台,大宴群臣,樂工奏樂,群臣皆喜,惟伍員痛哭不已。闔閭曰︰“卿報楚之志已酬矣,又何悲乎?”員含淚而對曰︰“平王已死,楚王復逃,臣父兄之仇,尚未報萬分之一也。”闔閭曰︰“卿欲何如?”員對曰︰“乞大王許臣掘平王之冢墓,開棺斬首,方可泄臣之恨,,闔閭曰︰”卿為德于寡人多矣,寡人何愛于枯骨,不以慰卿之私耶?“遂許之。

    伍員訪知平王之墓,在東門外地方室丙莊寥台湖,乃引本部兵往。但見平原衰草,湖水茫茫,並不知墓之所在,使人四下搜覓,亦無蹤影。伍員乃捶胸向天而號曰︰“天乎,天乎!不令我報父兄之怨乎?”忽有老父至前,揖而問曰︰“將軍欲得平王之冢何故?"員曰︰”平王棄子奪媳,殺忠任佞,滅吾宗族,吾生不能加兵其頸,死亦當戮其尸,以報父兄于地下!“老父曰︰”平王自知多怨,恐人發掘其墓,故葬于湖中,將軍必欲得棺,須涸湖水而求之,乃可見也。“因登寥台,指示其處。

    員使善沒之士,入水求之,于台東果得石槨。乃令軍士各負沙一囊,堆積墓旁,壅住流水。然後鑿開石槨,得一棺甚重,發之,內惟衣冠及精鐵數百斤而已。老叟曰︰“此疑棺也,真棺尚在其下。”更去石板下層,果然有一棺。員令毀棺,拽出其尸,驗之,果楚平王之身也。用水銀殮過,膚肉不變。員一見其尸,怨氣沖天,手持九節銅鞭,鞭之三百,肉爛骨折,于是左足踐其腹,右手抉其目,數之曰︰“汝生時枉有目珠,不辨忠佞,听信讒言,殺吾父兄,豈不冤哉!"遂斷平王之頭,毀其衣衾棺木,同骸骨棄于原野。髯翁有贊雲︰

    怨不可積,冤不可極。

    極冤無君長,積怨無存歿。

    匹夫逃死,J及朽骨。

    淚血灑鞭,怨氣昏日。孝意奪忠,家仇及國。

    烈哉子胥,千古猶為之飲泣!

    伍員既撻平王之尸,問老叟曰︰“子何以知平王葬處及其棺木之詐?"老叟曰︰”吾非他人,乃石工也。昔平王令吾石工五十余人,砌造疑冢,恐吾等泄漏其機,冢成之後,將諸工盡殺冢內,獨老漢私逃得免。今日感將軍孝心誠切,特來指明,亦為五十余冤鬼,稍償其恨耳!“員乃取金帛厚酬老叟而去。

    再說楚昭王乘舟西涉沮水,又轉而南渡大江,入于雲中。有草寇數百人,夜劫昭王之舟,以戈擊昭王。時王孫繇于在旁,以背蔽王,大喝曰︰“此楚王也,汝欲何為?"言未畢,戈中其肩,流血及踵,昏倒于地。寇曰︰”吾輩但知有財帛,不知有王,且令尹大臣尚且貪賄,況小民乎?"乃大搜舟中金帛寶貨之類。

    箴尹固急扶昭王登岸避之。昭王呼曰︰“誰為我護持愛妹,勿令有傷!"下大夫鍾建背負季羋,以從王于岸。回顧群盜放火焚舟,乃夜走數里,至明旦,子期同宋木、斗辛、斗巢陸續蹤跡而至。斗辛曰︰”臣家在鄖,去此不及四十里,吾王且勉強到彼,再作區處,,少頃,王孫繇于亦至,昭王驚問曰︰“子負重傷,何以得免?"繇于曰︰”臣負痛不能起,火及臣身,忽若有人推臣上岸,昏迷中聞其語曰︰“吾乃楚之故令尹孫叔敖也。傳語吾王,吳師不久自退,社稷綿遠。”因以藥敷臣之肩,醒來時血止痛定,故能及此。“昭王曰︰”孫叔產于雲中,其靈不泯。“相與嗟嘆不已。

    斗巢出干同食,箴尹固解匏瓢汲水以進。

    昭王使斗辛覓舟于成臼之津,辛望見一舟東來,載有妻小,察之,乃大夫藍尹也。辛呼曰︰“王在此,可以載之。”藍尹曰︰“亡國之君,吾何載焉!"竟去不顧。斗辛伺候良久,復得漁舟,解衣以授之,才肯艤舟攏岸。王遂與季羋同渡,得達鄖邑。

    斗辛之仲弟斗懷,聞王至出迎。辛令治饌,斗懷進食,屢以目視昭王,斗辛疑之,乃與季弟巢親侍王寢。至夜半,聞淬刀聲,斗辛開門出看,乃斗懷也,手執霜刃,怒氣勃勃。辛曰︰“弟淬刃欲何為乎?"懷曰︰”欲弒王耳?"辛曰︰“汝何故生此逆心?"懷曰︰”昔吾父忠于平王,平王听費無極讒言而殺之,平王殺我父,我殺平王之子,以報其仇,有何不可?"辛怒罵曰︰“君猶天也,天降禍于人,人敢仇乎?"懷曰︰”王在國,則為君;今失國,則為仇。見仇不殺,非人也!“辛曰︰”古者,怨不及嗣。王又悔前人之失,錄用我兄弟,今乘其危而弒之,天理不容。汝若萌此意,吾先斬汝。“斗懷挾刃出門而去,恨恨不已。

    昭王聞戶外叱喝之聲,披衣起竊听,備聞其故,遂不肯留鄖。斗辛、斗巢與子期商議,遂奉王北奔隨國。

    卻說子西在魯江把守,聞郢都已破,昭王出奔,恐國人遣散,乃服王服,乘王輿,自稱楚王,立國于脾泄,以安人心。百姓避吳亂者,依之以居。已而聞王在隨,曉諭百姓,使知王之所在,然後至隨,與王相從。

    伍員終以不得楚昭王為恨,言于闔閭曰︰“楚王未得,楚未可滅也。臣願率一軍西渡,蹤跡昏君,執之以歸!"闔閭許之。

    伍員一路追尋,聞楚王在隨,竟往隨國,致書隨君,要索取楚王。畢竟楚王如何得免?且看下回分解。

    譯文︰

    話說沈尹戍走後,吳楚兩軍隔江列陣,相持了好幾天。武城黑想討好囊 瓦,就建議說︰“吳兵棄船上岸,違背了他們的特長,況且又不熟悉地形, 沈司馬已經算好了他們一定會失敗。如今相持數日,吳兵不能渡江,軍心已 經懈怠,應該迅速出擊。“囊瓦的愛將史皇也說︰“楚國人喜歡您的少,喜 歡司馬的多,要是司馬領兵燒毀了吳軍的戰船,堵塞了漢東的道路,那打敗 吳軍的第一功,可又是他的了。令尹官高名重,卻屢次失利,現在又把頭功 讓給司馬,將來怎麼立于百官之上?說不定司馬還會代替您執政呢。不如按 照武城將軍的計策,渡江作戰決一勝負。“囊瓦被他倆說得動了心,于是傳 令三軍全部渡過漢水,到小別山列成陣勢。史皇出兵挑戰,孫武命先鋒夫概 迎敵。夫概挑了三百名勇士,手里都拿著硬木頭做的大棒子,一見楚兵,就 沒頭沒腦一陣猛掄。楚兵從來沒見過這樣的陣勢,措手不及,被吳兵一通亂 打,史皇大敗而回。囊瓦說︰“你口口聲聲叫我渡江,現在才交戰就讓人家 打成這樣,你還有臉來見我?“史皇說︰“作戰不能斬殺敵將,進攻不能擒 獲敵王,算不上兵家大勝,現在吳王把營寨扎在大別山下,不如今夜出其不 意,前去劫營,一定能立大功。“囊瓦又同意了。于是挑選了一萬精兵,悄 悄從小路趕到大別山後。

    卻說孫武听說夫概旗開得勝,眾將都來祝賀,就對他們說︰“囊瓦見識 淺薄,貪功僥幸,如今史皇小有挫折,沒受多大損失,今夜必來偷襲大營, 諸位不能不防備。“于是命令夫概專毅各自帶領本部人馬,埋伏在大別山的 左右,听到號角一響,立刻出擊;讓唐侯蔡侯分兩路接應;命令伍員領兵五 千,抄出小別山,反劫囊瓦的營寨,伯捍佑Γ蝗霉 由獎;ソ饌踝 到漢陰山,以避免沖突;命令大寨虛設旌旗,只留幾百名老弱殘兵守衛。到 了半夜,囊瓦果然帶兵悄悄從山後殺出,見大寨里寂靜無聲,一點兒防備也 沒有,就命令士兵呼喊著殺入營寨。到里邊一看,原來是座空營,囊瓦心說 不好,趕忙又帶著兵往外殺。忽听號角齊鳴,專毅、夫概兩隊人馬突然沖出 來左右夾攻,囊瓦一邊迎戰一邊往回跑,三停人馬,剩了兩停。剛剛擺脫了 專毅、夫概,又听見一陣炮響,左有唐侯,右有蔡侯,兩下里截住,唐侯大 叫︰“還我肅霜,免你一死!“蔡侯大叫︰“還我裘佩,饒你一命!”囊瓦 又羞又惱,又急又怕。正在這時,只見武城黑領兵來到,大殺一陣,救出囊 瓦。

    又跑了有幾里路,一伙兒守寨的士兵前來報告︰“營寨已被伍員攻破,

    史將軍大敗而逃,不知去向。“囊瓦嚇得心驚膽裂,領著敗兵連夜跑到柏舉,

    才敢住腳。過了老半天,史皇才領著殘兵趕來,剩下的士兵漸漸聚集,于是

    又立了一座營寨。囊瓦說︰“孫武用兵,果然靈活多變!不如棄寨撤軍,請

    大王增派援兵後再戰。“史皇說︰“令尹親率大兵抵抗吳軍,倘若棄寨而歸,

    吳兵一旦渡過漢水,長驅直入郢都,您怎麼逃避罪責?不如全力一戰,就是

    死在陣上,也給後代留個好名聲!“

    囊瓦正在猶豫不決,忽听有人報告︰“大王又派一隊人馬前來接應。“

    囊瓦出寨迎接,原來是大將射。射說︰“主公听說吳兵來勢凶猛,擔心

    您不能取勝,特派末將領兵一萬,听候調遣。“接著問起兩軍交戰的情況。

    囊瓦從頭到尾講了一遍,臉都紅了。射說︰“要是听了沈司馬的話,何至

    于如此。依我看,現在只有挖掘深溝,修築工事,就地固守,千萬不能再主 動和吳軍交戰了,等司馬來了以後,再合兵出擊。“囊瓦說︰“我因為兵力 不足又去劫寨,才被吳兵反咬了一口。要是兵力相當兩軍對陣,我就不信楚 軍打不過吳軍!如今將軍剛到,乘著這股銳氣,應該和敵人決一死戰!“ 射不願意,于是和囊瓦各自為營,名義上說是成犄角之勢,實際上離著有十 好幾里。囊瓦自恃爵高位尊,沒把射看在眼里,射欺負囊瓦作戰無能, 也不听他指揮,兩邊各干各的,不肯一起商議戰事。

    吳軍的先鋒夫概,探听到楚將不和,就去對吳王說︰“囊瓦貪而不仁, 一向不得人心;射雖來援救,但是不听調遣。三軍都喪失了斗志,要是乘 勝追擊,必獲全勝。“闔閭不答應。夫概退出來說︰“君王可以按自己的意 思傳令,臣子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思辦事。我自己去進攻,要是走運打敗了楚 軍,郢都就唾手可得了。“第二天一早,就率領自己的五千士兵,直沖囊瓦 的營寨。孫武听說了,急忙派伍員領兵接應。

    夫概沖進楚軍大營,囊瓦一點兒防備也沒有,營里邊頓時大亂。武城黑 拼命擋住吳兵,囊瓦來不及坐車,跌跌撞撞逃出後寨,左肩膀上已經中了一 箭。正踫上史皇率本部兵馬趕到,趕緊請囊瓦上車,然後對囊瓦說︰“令尹 您自己掂量著辦吧,小將應該戰死在這里!“囊瓦脫下官袍鎧甲,駕著車急 速逃走,可是又不敢回郢都,只好一直奔鄭國逃難去了。後人有一首詩評論 囊瓦說︰

    披裘佩玉駕名駒,只道千年住郢都。

    兵敗一身逃難去,好教萬口笑貪夫。

    伍員領兵趕到,史皇惟恐他追趕囊瓦,就提著畫戟領著本部人馬殺入吳

    軍,左沖右突,殺死吳軍兵將二百余人,楚軍傷亡也不在此數以下。史皇身 受重傷而死。武城黑迎戰夫概毫不退卻,也被夫概斬于馬下。射的兒子 延,听說前營被攻破,急忙報告父親,要帶兵前去援救,射不答應,親自 站在營寨前彈壓,傳令說︰“誰敢亂動就斬了誰!“囊瓦的敗兵都歸了射, 清點一下還有一萬多人。射說︰“吳軍乘勝追殺,擋也擋不住了。趁他們 還沒攻到,不如先退回郢都,再作打算。“于是命令大軍拔寨返回,延先 行,射親自斷後。

    夫概探听到射拔寨撤走,尾隨其後一直追到清發。只見楚軍正在收集 船只,準備渡江。吳兵便要發起攻擊,夫概制止住他們說︰“困獸猶斗,何 況是人?要是把他們逼急了,一定會和咱們拼命。不如暫停追擊,等吳兵渡 過一半,然後發起進攻。已經渡過去的好容易逃脫了,沒渡過去的搶著逃命, 誰還肯拼死作戰?這一仗算是贏定了!“于是後退二十里安營下寨。等孫武 等人趕到,听了夫概的這番見解,個個點頭稱贊。闔閭對伍員說︰“我有這 樣了不起的弟弟,還愁攻不破郢都?“伍員說︰“我听說被離曾經給夫概相 過面,說他身上的汗毛倒長著,一定會發生背國叛主的事,雖然作戰英勇, 也不能委以重任。“闔閭不以為然。

    再說射听說吳兵追來了,正要列陣迎敵,又听說吳軍撤退了二十里, 喜滋滋地說︰“我早就知道吳國人膽小,不敢窮追。“于是下令全軍一早吃 飽了好過江。誰知道,剛剛渡過去十分之三,夫概的兵馬就殺過來了,楚軍 紛紛爭奪渡船,一時大亂。射制止不住,只好跳上車就跑。沒渡過去的士 兵,也都跟著主帥亂竄。吳軍從後面掩殺過來,得了無數的旗鼓戈甲。孫武 讓唐蔡二侯,各自領著本國兵將,奪取渡江的船只,沿江一路接應。

    射逃到雍蹋  且桓齦 擲塾佷觶 僖才懿歡 恕︰迷謐繁氳

    遠了,這才暫且停下,埋鍋造飯。飯剛熟,吳兵又來了,兵將們來不及把飯

    吃下去,趕緊又跑,留下現成的熱飯熱菜,反便宜了吳兵。吳兵吃飽喝足,

    又盡力追趕。楚兵自相踐踏,死傷的越來越多。射的戰車一下子被石頭絆

    倒,被夫概一戟刺穿咽喉,當即身亡。延也被吳兵團團圍住,沖殺半天也

    突不出去。忽听東北角喊聲大振,延說︰“吳軍又來援兵,我這條命算完

    了!“

    原來,這支兵馬卻是左司馬沈尹戍走到新息,得知囊瓦兵敗的消息,趕 緊從舊路撤回來,正好在這兒遇到延被圍。沈尹戍把一萬人馬分成三路沖 了過去。夫概忽然看見三路楚軍一齊殺到,也不知道敵軍到底有多少人馬, 就把包圍延的兵馬撤走了。沈尹戍大殺一陣,吳兵死了有一千多。正要追 殺,吳王的大軍趕到,兩下里各自扎營對峙。

    沈尹戍對自己的家臣吳句卑說︰“令尹急功近利,使我的計策不能實現, 真是天意啊!現在敵人已深入楚地,明天我就和他們決一死戰。要是僥幸取 勝,吳兵到不了郢都,那是楚國的福氣。萬一打敗了,我把腦袋托付給你, 千萬別讓吳兵搶了去。“又對延說︰“你父親已經為國盡忠,你不能再死 了,應該馬上回去,傳話給子西,請他趕快想辦法保衛郢都。“延一下子 跪倒在沈尹戍面前說︰“願司馬驅除吳兵,早建大功!“說完垂淚而別。

    第二天一早,兩軍列陣交鋒。沈尹戍平日愛惜士兵,治軍有方,此時將 士們沒有不拼命死戰的。夫概雖然勇武,也沒辦法取勝,眼看就要支持不住 了。孫武這時領著大軍殺到,右有伍員、蔡侯,左有伯骸ぎ坪睿 抗  在前,刀槍劍戟在後,一直沖入楚營,把楚軍殺得七零八落。沈尹戍拼死沖 出重圍,身上中了好幾箭,直挺挺地躺在戰車里不能動彈,于是大聲呼喚吳 句卑說︰“我已經沒有用了!你快來把我的首級拿走,去見楚王!“吳句卑 怎麼也不忍心下手,沈尹戍使出全力大叫了一聲,就閉上眼楮什麼也不去看 了。吳句卑迫不得已,用寶劍割下了沈尹戍的人頭,然後脫下衣服裹好了抱 在懷里,又挖了個土坑掩埋了沈尹戍的尸體,就朝著郢都的方向一直跑去。 吳兵于是長驅直入楚國的腹地。史官稱贊沈尹戍說︰

    楚謀不臧,賊賢升佞;伍族既捐,宗復盡。表表沈尹,一木支廈;

    操敵掌中,敗于貪瓦。功隳身亡,凌霜暴日;天忠臣,歸元于國。

    話說延先回到郢都,見了昭王,哭訴了囊瓦敗逃,其父被殺的事。昭

    王嚇得臉都白了,急忙把子西、子期等找來,商量怎樣派兵去接應。隨後吳

    句卑也到了,呈上沈尹戍的首級,詳細講述了打敗仗的原因和經過。昭王听

    完後失聲痛哭說︰“我不能早重用沈司馬,都是我的過錯啊!“又大罵囊瓦

    說︰“這個誤國的奸臣,貪生怕死,豬狗都不吃他的肉!“吳句卑說︰“吳

    兵一天天逼近,請大王早想辦法保衛郢都。“昭王一面叫來沈諸梁,讓他領

    回父親的首級,安排厚葬,封他為葉公;一面商量棄城逃走。子西哭喊著勸

    告說︰“社稷陵墓,都在郢都,大王要是棄城而去,再想回來可就難了。“

    昭王說︰“咱們憑借拒敵的只有漢水天險,如今吳軍已渡過漢水,很快就會

    殺到郢都,咱們怎麼能夠束手就擒呢?“子期說︰“城里邊還有幾萬士兵,

    大王可以把宮里的糧食布匹全拿出來,激勵將士,固守城池。再派使者速去

    漢東各國,叫他們合兵援救。吳兵深入楚境,糧餉肯定接濟不上,還能支持

    多久呢?“昭王說︰“吳兵在我們楚國境內找糧食,還怕沒吃的?前些日子

    晉國人一叫喚,頓國、胡國一幫人就都跟著鬧事;眼下吳兵來進攻,唐國、

    蔡國又給他們當向導。看來楚國的屬國都已離心離德,指不上了。“子西又 說︰“臣等帶領全部人馬抗拒吳兵,要是打不過,再走也不晚。“昭王說︰

    “國家存亡,全在二位兄長,你們看怎麼辦合適就怎麼辦吧,不用再和我商 量了。“說完,含著眼淚走進內宮。

    子西和子期商量了半天,決定派大將斗巢領兵五千,助守麥城,以防北 路;派大將宋木領兵五千,據守紀南城,以防西北;子西自己領精兵一萬, 在魯江扎營,以扼制東渡的道路;剩下西路是川江,南路是湘江,都是楚 國的地盤,地處險遠,不是吳國入楚的道路,因此不必設防。子期監督著王 孫繇于、王孫圉、鍾建、申包胥等,在城內往來巡視。

    再說吳王闔閭召集眾將,商議攻打郢都的日期。伍員建議說︰“楚軍雖 然屢戰屢敗,但郢都正是全盛的時期,而且三座城池互為聯絡,很不容易攻 破。往西是魯江,是進攻郢都的近路,一定有重兵把守。必須從北面進攻, 把軍隊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攻麥城,一部分攻紀南城,大王率領大軍直搗郢 都,給他來個迅雷不及掩耳,顧此失彼,麥城、紀南城被攻破,郢都也就守 不住了。“孫武說︰“子胥的這條計策妙極了!”闔閭就派伍員和公子山領 兵一萬,蔡侯帶著本國兵馬協助他們,去攻打麥城;派孫武和夫概領兵一萬, 唐侯帶著本國的兵馬協助他們,去攻打紀南城;闔閭和伯旱齲 熳糯缶打郢都。

    伍員領著兵馬走了好幾天,探子來報︰“麥城離這兒只有三十多里,大

    將斗巢領兵把守。“伍員命令人馬停止前進,自己換了便服,讓兩個小兵跟

    著,走出營處,觀察地形。來到一個村子,只見村里人正在牽著驢磨麥子,

    驢走磨轉,麥屑紛紛落下。伍員忽然心有所悟說︰“我知道怎麼破麥城了!“

    當下回營,悄悄下了一道命令︰“每個士兵都要找到一個布口袋,里邊都盛

    上砂土,還要找來一捆草,明天一早交令。沒有的斬首!“至第二天凌晨,

    又下了一道命令︰“每輛戰車要帶上一堆石頭,沒有的斬首!“

    等到天大亮了,伍員把兵馬分成了兩隊︰蔡侯帶一隊往麥城東面,公子

    乾帶一隊往麥城西面。然後吩咐他們把帶來的石頭、砂土和草捆兒,修築小

    城,當作營壘。伍員親自設計城池的規模形狀,督促士兵加緊施工,沒用多

    久就修好了。東城狹長,因為形狀像驢,就叫“驢城“;西城正圓,因為形

    狀像磨,就叫︰“磨城“。蔡侯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伍員笑著說︰“有了

    東驢西磨,還怕 ‘麥‘磨不下來?“

    斗巢听到報告說吳兵在麥城東西兩面修築城池,急忙領兵來爭奪。來到 東城後,只見城上旌旗招展,刀槍林立。斗巢大怒,就要攻城。忽然看見轅 門大開,一位少年將軍領兵出來迎戰。斗巢問他的姓名,回答說︰“我是蔡 侯的兒子姬乾。“斗巢說︰“小孩子不是我的對手!伍子胥在哪呢?”姬乾 說︰“已經取你的麥城去了!“斗巢更加惱怒,挺著畫戟,直取乾姬。姬乾 舉戈迎戰,倆人一連打了二十多個回合,忽然有人向斗巢報告說︰“吳兵正 在攻打麥城,請將軍火速返回!“斗巢怕麥城有什麼閃失,急忙鳴金收兵, 隊伍一下子就亂了。姬乾趁勢掩殺了一陣,不敢窮追就退回去了。

    斗巢回到麥城,正踫上伍員指揮著人馬攻城。斗巢把戈橫放在腿上拱手

    道︰“子胥一向可好啊?你父兄的冤仇,罪責都在費無極,如今這個奸賊已

    經被除掉,你也沒有什麼冤仇可報了。故國對你家三代的恩德,難道你都忘

    了嗎?“伍員回答說︰“我的先人為楚國立過大功,楚王不但全忘在腦後,

    還冤殺了我的父親、哥哥,又想要我的命,幸虧蒼天保佑,才使我逃脫了災

    難。滿懷仇恨我熬過了十九年才盼到今天,你如果能體諒我的苦衷,就遠遠 地躲開,別擋我的路,咱倆可以相安無事。“斗巢大聲叫罵︰“背叛君王的 奸賊!躲你就不算好漢。“說著挺戟就刺,伍員也持戟相迎。才戰了幾個回 合,伍員說︰“你已經很疲勞了,我現在放你進城,明天再戰。“斗巢說︰

    “明天一定和你決個生死!“兩邊各自收兵。城上看見斗巢回來,就開門把 他的人馬接應進去。

    到了半夜,城上忽然有人喊叫道︰“吳兵已經進城了!“原來伍員的軍 隊里有不少楚國的降兵,伍員故意放斗巢進城,卻讓降兵混在楚軍隊伍里溜 進去,潛伏在僻靜的地方,等到半夜,就從城上放下長索,把吳兵吊上來。 等楚軍發覺,城上已經有了上百名吳兵,齊聲吶喊,城外的吳兵也一起喊叫 著攻城,守城的楚兵東逃西竄,斗巢也制止不住,只得乘車逃出城去。伍員 也不追趕,得了麥城,就叫人去向吳王報捷。後人有一首詩稱贊伍子胥說︰

    西磨東驢下麥城,偶因觸目得功成。 子胥智勇真無敵,立見荊蠻右臂傾!

    話說孫武領兵過了虎牙山,轉入當陽阪,只見漳江在北面奔流,水勢滔 滔,紀南城地勢低平,西邊有個赤湖,湖水通過紀南城直抵郢都城下。孫武 不由心生一計,命令人馬駐扎在高坡上,各自準備鐵鍬簸箕,限一夜之間, 要挖開一道深壕,把漳江的水引到赤湖,又壘起了一道長堤,堵住了江水。 那江水流進湖里沒地方可去,平地漲起兩三丈高,正趕上冬天刮起了西風, 孫武就下令破壩放水,直灌紀南城。守將宋木還以為是湖水暴漲趕緊叫城里 的百姓跑到郢都躲避。那水勢浩大,連接到郢都城下,一眼看不到邊。孫武 派人到山上砍竹造筏,吳軍坐著竹筏逼近郢都。城里才知道這水是吳兵放的 漳江水,頓時人心惶惶,老百姓四散奔逃。

    昭王知道郢都守不住了,急忙叫箴尹固在城西門準備船只,帶著妹妹季 羋一起上船逃走。子期在城上正要督促士兵堵水,听說昭王已經走了,只好 和文武官員一起出城保駕,連老婆孩子也顧不得了。郢都沒人把守,不攻自 破。後人有詩寫郢都之陷︰

    虎距方城阻漢川,吳兵迅掃若飛煙。

    忠良棄盡讒貪售,不怕隆城高入天。

    孫武迎接闔閭進入郢都後,就派人放水歸江,合兵守城。伍員也從麥城

    來到郢都。闔閭登上楚昭王的宮殿,文武官員拜賀完了,唐侯、蔡侯也來致 辭祝賀。闔閭心花怒放,大擺酒宴,款待群臣。

    當天晚上,闔閭就住在楚王的宮里,手下人把捉到的楚王的夫人們叫來 服侍。闔閭想讓她們陪他睡覺,可又猶豫不決。伍員說︰“國都歸咱們了, 何況他的妻子?“闔閭就叫她們留下過夜,一連幾天,把楚王的妻妾幾乎糟 塌遍了。手下人又說︰“昭王的母親嬴,原來是太子建的妻子,平王因為她 長得美就佔為己有,如今年紀也不大,容貌也沒怎麼變。“闔閭動了心,派 人去叫,伯嬴說什麼也不來。闔閭火了,命令手下︰“把她捉過來見我。“ 伯嬴關上門,用寶劍敲著窗戶說︰“我听人說,諸侯乃是一國道德的表率。 禮法規定,男女居不同席,食不同器。現在大王丟棄了堂皇的儀表,以淫亂 聞名于百姓,我寧願死在劍下,也不能從命。“闔閭听了十分慚愧,趕緊道 歉說︰“我一直對夫人心存敬慕,只想和您見上一面,哪兒敢亂來呢?夫人 休息吧。“于是派伯嬴原來的宮女為她把門,命令任何人都不許隨便進去。

    伍員沒找著昭王出氣,就慫恿伯旱熱朔直 ≡誄蟪濟塹募依錚 塌他們的妻妾以羞辱昭王。唐侯、蔡侯和公子山一起去抄囊瓦的家,只見裘 佩仍放在竹筒里,肅霜馬還拴在馬廄里,兩人各自取回了自己的東西,又都 轉送給吳王。然後讓手下把屋里其他的金銀珠寶由性幾搬走,弄得地上都下 不去腳。可嘆囊瓦一輩子貪財受賄,又得到些什麼呢?公子山還要帶走囊瓦 的夫人,夫概來了,趕跑了公子山自己把她帶走了。一時間君臣宣淫,男女 無別,郢都城內,仿佛禽獸聚集。後人有一首詩寫道︰

    行淫不避楚君臣,但快私心瀆大倫。

    只有伯嬴持晚節,清風一線未亡人。

    伍員進宮去見吳王,要求把楚王的宗廟全部拆毀,孫武勸阻說︰“軍隊

    為了正義而戰,才稱得上師出有名。平王廢太子建立伯嬴的兒子,任用奸臣, 殘害忠良,對外又粗暴地對待諸侯,咱們吳兵因此才能來到這里。現在郢都 已被攻破,應該把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立為國君,代替昭王。楚國百姓因為 憐借太子建的無辜,一定不會鬧事,而且還會感激吳國的恩德,世代向吳國 朝貢。大王雖然放棄了楚國,卻和得到了楚國一樣。這樣,名譽、實惠就全 有了!“闔閭一心要滅掉楚國,沒听孫武的勸告,就下令燒毀了楚王的宗廟。 蔡侯、唐侯也各自辭別回本國去了。

    這天,闔閭又在章華台上大宴群臣,有樂師奏曲,大家都喝得挺高興, 只有伍員忽然痛哭起來。闔閭說︰“你向楚王報仇的志願已經實現,又怎麼 悲傷起來?“伍員流著眼淚回答說︰“平王已經死了,昭王又逃跑了,我的 深仇大恨,還沒報萬分之一呢。“闔閭說︰“你想怎麼樣呢?”伍員回答說︰

    “請求大王允許我挖開平王的墳墓,打開他的棺材,砍下他的腦袋,才能化

    解我心中的仇恨。“闔閭說︰“你對我的幫助太多了,我怎麼能喜歡那堆爛

    骨頭,而不滿足你的願望呢?“

    伍員打听到平王的墳墓,在東門外地方室丙莊寥台湖,就領著自己的部 下趕到那里。只見平原衰草,湖水茫茫,不知道平王的墓究竟在哪兒。派人 四處尋找,還是不見蹤影。伍員捶著胸膛向著天上呼叫著︰“天啊!天啊! 難道你不讓我為父兄報仇嗎?“忽然有個老翁來到伍員面前,作了個揖問道︰

    “將軍為什麼要找平王的墳墓呢?“伍員說︰“平王棄子奪媳,殺害忠良, 滅我宗族,活著我沒能把刀放在他的脖子上,他死了我也要砍殺他的尸體, 為地下的父兄報仇。“老翁說︰“平王自知仇人很多,惟恐有人挖掘他的墳 墓,因此讓人把他埋葬在湖底。將軍一定要找到他的棺材,必須抽干湖水, 才能見到。“說著登上寥台,指明埋棺材的地方。

    伍員知道了埋平王的地點,就派水性好的士兵下去尋找。在寥台東面的 湖底下果然摸到了一個大石棺。伍員又命令士兵每人背來一袋砂子,堆在墳 墓四周,擋住湖水,然後鑿開石。  至艘豢詮撞模 至刻乇鷸兀 蚩 看,里面只放著楚王的衣冠和幾百斤精鐵。老翁說︰“這是個‘疑棺‘,真 棺材還在下面。“再往下找,在石板底下果然又發現了一口棺材。伍員下令 劈開棺木,拽出尸體,仔細驗看,果然是楚平王的尸身,因為用水銀殮過, 至今沒有腐爛。伍員一見平王,怒氣沖天,舉起九節銅鞭,照著平王的身上 就是三百下,直打得平王的尸體肉爛骨折。然後左腳踩著平王的肚子,右手 剜出平王的眼珠,責罵道︰“你活著白長了一對眼珠,不辨忠奸,听信讒言, 殺我的父兄,要它有什麼用?“最後又把平王的腦袋砍下來,毀了棺木,和 尸骨一起拋在原野上。後人評論伍子胥鞭尸說︰

    怨不可積,冤不可極。極冤無君長,積怨無存歿。匹夫逃死,J及

    朽骨。淚血灑鞭,怨氣昏日。孝意奪忠,家仇及國。烈哉子胥,千古猶

    為之飲泣!

    伍員鞭尸以後,問老翁說︰“您怎麼知道平王的葬處和棺木的真假?“

    老翁說︰“我不是別人,乃是修這座墓的石匠。從前平王命令我們五十多個 石匠砌造 ‘疑棺‘,砌成之後,怕我們泄漏出去,就把石匠們都殺死在墳墓 里,只有我僥幸逃脫。今天被將軍的一片孝心所感動,特地來為您指明葬處, 也為五十多個冤鬼報仇。“伍員取出黃金彩緞送給老翁作為酬謝。

    再說楚昭王坐著船向西渡過沮水,又向南渡過長江,到了雲中。有數百 名草寇,深夜搶劫昭王的船只,並用戈刺向昭王。王孫繇于用身體護住昭王, 大喝一聲︰“這是楚王,你們想干什麼?“話還沒說完,被戈刺中了肩膀, 鮮血一直流到腳上,當時昏倒在地。草寇說︰“我們只知道有財寶,不知道 有王!囊瓦身為大臣,尚且貪賄,何況我們草民?“說著在船里一通翻騰, 搜尋金珠寶貨。箴尹固急忙攙扶著昭王上岸躲避。昭王呼喊道︰“誰為我保 護妹妹,千萬別讓她受傷!“下大夫鍾建背起昭王的妹妹季羋,緊跟著昭王 一起上了岸。回頭一看,草寇已然放火燒毀了船只,只好乘著夜色步行了好 幾里路。

    到了第二天早上,子期和宋木、斗辛、斗巢等陸續趕來。斗辛說︰“臣 的老家在鄖邑,離這兒不到四十里,大王暫且到我那兒住幾天,再作打算。“ 一會兒,王孫繇于也到了,昭王趕忙問︰“你負了重傷,怎麼逃出來的?“ 繇于說︰“我當時疼得爬不起來,眼看火就要燒到身上,忽然好像有人把我 推上岸來,昏迷中听他說道︰‘我是楚國已故的令尹孫叔敖。你傳話給楚王, 吳軍不久就會自己撤退,楚國還會延續下去。‘又用藥敷在我的肩膀上,等 醒過來血止住了,傷也不疼了,所以才能趕到這兒來。“昭王說︰“孫叔敖 生在雲中,這是他在顯靈啊。“說完不住地嘆氣。斗巢從懷里掏出點兒干飯 團給大伙兒吃,箴尹固從腰里解下瓜瓢舀了點兒水遞給昭王。吃完飯,昭王 叫斗辛到成臼津去找條船。斗辛遠遠看見一只小船從東邊搖過來,船上還載 著婦女和小孩,仔細一看,船上站著的男人,原來是大夫藍尹。斗辛大聲 向他喊道︰“大王在這呢,還不快把船劃過來!“藍尹說︰“亡國之君, 我載他有什麼用!“竟置之不理,讓人繼續搖著船走了。斗辛等了半天,才 又看見一條漁船,把身上的衣服脫下來送給船夫,才肯把船靠到岸邊。昭王 于是和季羋一起渡過成臼津,到了鄖邑。

    斗辛的二弟斗懷,听說昭王來了,急忙出迎,斗辛讓他趕緊準備飯菜。

    斗懷往屋里送飯菜的時候,好幾次用眼楮盯著昭王看。斗辛有點兒懷疑他,

    就和三弟斗巢親自服侍昭王睡覺。到了半夜,只听見一陣磨刀的聲音,斗辛

    開門一看,果然是斗懷,手里拿刀,滿臉怒氣。斗辛說︰“二弟磨刀干什麼?“

    斗懷說︰“要殺昭王!“斗辛說︰“你為什麼要做這大逆不道的事情?”斗

    懷說︰“從前咱父親對平王忠心耿耿,可平王卻听從費無極的讒言把他給殺

    了。平王殺我的父親,我殺平王的兒子,以仇報仇,有什麼不可以呢?“斗

    辛氣得大罵斗懷說︰“君王好比是天,天降禍于人,人怎麼向它報仇呢?“

    斗懷說︰“有國家才有君王,現在國家沒了,他就是我的仇人,見仇人不殺,

    就不是人!“斗辛說︰“古時候,仇恨不傳于子孫。如今大王已經改正了先

    王的過失,任用了我們兄弟,如果現在乘人之危把他殺了,天理不容。你要

    再存這個念頭,我先把你殺了!“斗懷拿著刀恨恨不已地走了。昭王被門外

    的聲音吵醒,披上衣服坐在床上偷听,把哥倆吵架的原因都听清楚了,于是 不願意再住在鄖邑。斗辛、斗巢和子期一商量,就侍奉著昭王向北去投奔隨 國。

    卻說子西在魯江把守,听說郢都已被攻破,昭王倉皇逃走,恐怕老百 姓都四散奔逃,就穿上楚王的衣服,坐著楚王的馬車,自稱楚王,在脾泄立 國以安定民心。逃避戰亂的老百姓,都遷到那里去居住。後來子西听說昭王 到了隨國,就通告百姓,讓他們知道楚王的去處,然後趕到隨國去陪伴昭王。

    伍員沒找到昭王,心里總憋著一口氣,就對闔閭說︰“楚王沒捉到,楚 國還不算滅亡。臣願率領一支人馬渡江西去,尋找昭王的下落,把他抓回來 見您。“闔閭同意了。伍員一路追尋,听說昭王在隨國,竟一直追過去,寫 信給隨侯,要求交還昭王。


如果你對東周列國志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東周列國志》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