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沅季弟左右︰
接專丁來信,下游之賊,漸漸蠢動,九月當有大仗開。此賊慣技,好于營盤遠遠包
圍。斷我糧道。弟處有水師接濟,或可無礙,不知多李二營何如?有米有柴,可濟十日
半月否?賊雖多,善戰者究不甚多,禮希或可御之田以飯子孫耳。
楊鎮南子哨官楊光宗,頭發模而盤,吾早慮其不馴ヾ。楊鎮南不善看人,又不善斷
事,弟若看有不妥洽之意,即飭令仍回兄處,另撥一營與弟換可耳。
吾于初十日至歷口,十一日擬行六十里,趕到祁門縣。十二日先太夫人忌辰,不欲
紛紛迎接應酬也。寧國府一軍,緊急之至,吾不能撥兵往援,而擬少濟之餉,亦地主之
道耳。(咸豐十年六月初十日)
【注釋】
ヾ馴︰馴服。
【譯文】
沅弟、季弟左右︰
接到專人送來的信,下游的敵人,慢慢又在蠢蠢欲動,九月份會有大仗打。這是敵
人的慣技,喜歡在營盤遠遠包圍。切斷我軍糧道。弟弟那里有水師接濟,或者可以沒有
妨礙,不知多、李兩營如何?有米有柴可以對付十天半月不?敵人雖多,會打仗的畢竟
不太多,禮希或者可以抵御。
楊鎮南的哨官楊光完,頭發又橫又盤,我早就料到他不馴服。楊鎮南不會看人,又
不會決斷,弟弟如果看到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馬上叫他仍舊回到我這里,我另外撥一
個營給弟弟交換。
我在初十日到歷口,十一日準備走六十里,趕到祁門縣。十二日,先太夫人忌辰,
不想紛紛迎接應酬。寧國府一軍,非常緊急,我不能調兵去救援,準備稍微接濟他一點
軍切,也是盡地主之誼吧。(咸豐十年六月初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