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ヾ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聖王
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听,音聲滋味,以禮
節之。書之玉版,藏諸金匱ゝ。生子咳ゞ,師保々固明,孝仁禮義,導習
之矣。凡庶ぁ縱不能爾,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
為,使止則止。比及數歲,可省笞罰。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
矣。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あ,恣其所欲,宜誡翻獎,
應呵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驕慢已習,方復制之,捶撻至死而無威,
仇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長,終為敗德。孔子雲︰“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
然”是也。俗諺曰︰“教婦初來,教兒嬰孩。”誠哉斯語!
【譯文】
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育就可成材;智力遲鈍的人,雖然教育也沒有用
處,智力中等的人,不教育就不會明白事理。古時候,聖王有所謂胎教的方
法︰王後懷太子到三個月時,就要住到專門的房間,不該看的不看,不該听
的不听,音樂、飲食,都照禮節制。這種胎教的方法,都寫在玉版上.藏在金
櫃里。太子兩三歲時,師保就確定好了,開始對他進行孝、仁、禮、義的教
育訓練。普通人縱然不能如此,也應當在孩子知道辨認大人的臉色,明白大
人的喜怒時,開始加以教誨,叫他去做他就去做,叫他不做他就不做。這樣,
等他長大時,就可不必打竹板處罰了。當父母的平時威嚴而且慈愛,子女就
會敬畏謹慎,從而產生孝心。我看這人世上,父母不知教育而只是溺愛子女
的,往往不能這樣︰他們對子女的吃喝玩樂,任意放縱,本應告誡的,反而
獎勵,本應呵責,反而面露笑容,等到子女懂事,還以為按道理本當如此。
驕橫傲慢的習氣已經養成了,才去制止它,就是把子女鞭抽棍打死也樹立不
起威信,火氣一天天增加,招致子女的怨恨,等到子女長大成人,終究是道
德敗壞。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就是這個道理。俗話又說︰
“教媳婦趁新到,教兒子要趕早。”這話一點不假啊!
【注釋】
ヾ中庸之人︰智力中常的人。
ゝ金匱︰金屬制作的書櫃。
ゞ咳︰孩提。
々師保︰古代擔任教導皇室貴族子弟的官,有師有保,統稱師保。
ぁ凡庶︰普通人。
あ運為︰行為。
【評語】
教育成敗的關鍵,在于是否使子女養成良好的習慣,若要養成良好的習
慣,則必須從小抓起。小孩好比一團泥巴,可按父母心願塑成各種形狀。如
果從小嬌慣放縱,長大後必然不明事理,積習難改。須知︰“少成若天性,
習慣如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