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ヾ;與其不孫也,寧固。”又雲︰“如有
周公ゝ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然則可儉而不可吝已。儉
者,省約為禮之謂也;吝者,窮急不恤之謂也。今有施則奢,儉則吝;如能
施而不奢,儉而不吝,可矣。
【譯文】
孔子說︰“奢侈就顯得不恭順,儉樸就顯得鄙陋。與其不恭順,寧可鄙
陋。”孔子又說︰“假如有一個人有周公那樣好的才能,但只要他既驕傲又
吝嗇,那其它方向也是不足道的。”這麼說來就應該節儉而不應該吝嗇了。
節儉,是指減省節約以合乎禮數;吝嗇,是指對窮困急難的人也不救濟。現
在肯施舍的卻也奢侈,能節儉的卻又吝嗇,如果能做到肯施舍而不奢侈,能
節儉而不吝嗇,那就可以了。
【注釋】
ヾ孫︰同“遜”恭順。固︰鄙陋
ゝ周公︰名姬旦。周文王之子。
【評語】
祟尚儉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儉樸之人卻往往失之吝嗇;樂善
好施,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但好施之人去往往失之于奢侈,我們應努
力培養一種“施而不奢,儉而不吝”的完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