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曰︰“見似目瞿ヾ,聞名心瞿。”有所感觸,惻愴心眼;若在從
容平常之地,幸須申其情耳。必不可避,亦當忍之;猶如伯叔兄弟,酷類先
人,可得終身腸斷,與之絕耶?又︰
“臨文不諱,廟中不諱,君所無私諱。”益知聞名,須有消息ゝ,不必
期于顛沛ゞ而走也。梁世謝舉,甚有聲譽,聞諱必哭,為世所譏。又有臧逢
世,臧嚴之子也,篤學修行,不墜門風;孝元經牧江州,遣往建昌督事,郡
縣民庶,竟修箋書,朝夕輻輳々,幾案ぁ盈積,書有稱“嚴寒”者,必對之
流涕,不省取記あ,多廢公事,物情ぃ怨駭,竟以不辦而還。此並過事也。
近在揚都,有一士人諱審,而與沈氏交結周厚,沈與其書,名而不姓,此非
人情也。凡避諱者,皆須得其同訓い以代換之︰桓公名白,博有五皓ぅ之稱;
厲王名長,琴有修短之目。不聞謂布帛為布皓,呼腎腸為腎修也。梁武小名
阿練,子孫皆呼練為絹;乃謂銷煉物為銷絹物,恐乖其義。或有諱雲者,呼
紛紜為紛煙;有諱桐者,呼梧桐樹為白鐵樹,便似戲笑耳。
【譯文】
《禮記》上說︰“看見與過世父母相似的容貌,听到與過世父母相同的
名字,都會心跳不安。”這是因為有所感觸,引發了內心的哀痛。若是在氣
氛和諧的地方發生這類事,可以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遇到實在無法回避的,
也應該忍一忍。就比如自己的叔伯兄弟,相貌有酷似過世父母的,難道你能
因此而一輩子傷心斷腸,與他們絕交嗎?《禮記》上還說過︰“寫文章時不
用避諱,在宗廟祭祀不用避諱,在國君面前不避私諱。”這就讓我們進一步
明白了在听到先父母的名字時,應該先斟酌一下自己應取的態度,不一定非
得立馬窘迫趨避不可。梁朝的謝舉,很有聲譽,但听到別人稱先父母的名字
就要哭,引得世人譏笑。還有一位臧逢世,是臧嚴的兒子,其人愛好學習,
修養品行,不失書宦人家的門風。梁元帝任江州刺史時,派他到建昌督促公
事,當地黎民百姓紛紛寫信來函,信函集中到官署,堆得案桌滿滿的。這位
臧逢世在處理公務時,凡見信函中出現“嚴寒”一類字樣,必然對之掉淚,
不再察看回覆,因此經常耽誤公事。人們對此既不滿又詫異,他最終因不會
辦事被召回。以上所舉都是些避諱不當的例子。最近在揚州城,有一位讀書
人忌諱“審”字,他與一位姓沈的交情深厚,姓沈的給他寫信,落名時只寫
名不寫姓,這就不近人情了。現在凡要避諱的字,都得用它的同義詞來替換︰
齊桓公名叫小白,所以五白這種博戲就有了“五皓”這種稱呼;淮南厲王名
長,所以”人性各有長短”就說成“人性各有修短”。但還未听說過把布帛
稱作布皓,把腎腸稱作腎修的。梁武帝的小名叫阿練,所以他的子孫都把練
稱作絹,然而把銷煉物稱為銷絹物,恐怕就有悖于這個詞的含義了。還有那
忌諱雲字的人,把紛壇叫作紛煙;忌諱桐字的人,把梧桐樹稱作白鐵樹,就
像在開玩笑了。
【注釋】
ヾ瞿︰驚動不安的樣子。
ゝ消息︰這時是斟酌的意思。
ゞ顛沛︰此處形容聞先人名諱後立即趨避的狼狽樣。
々輻輳︰車軸集中于軸心,此喻信函聚集于官署。
ぁ幾案︰案桌。這里作文書檔案等的代稱。
あ省,檢查,察看。記︰書信。
ぃ物情︰人情。古代稱人為物。
い同訓︰同義詞。
ぅ博︰博戲。五皓︰即五白,古代賭博之戲,五子全白。
【評語】
莫要歷史捆著你的手腳,禁錮了你的思想。大千世界;五彩繽紛,錯綜
復雜,有所作為,就要一種大無畏的精神,就要敢想、敢說,敢創、敢于,
那種前怕老虎後怕狼,謹小慎微、縮手縮腳的人終將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