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審交,趙典擇德。
唐孟郊東野有《審交詩》雲︰“種樹須擇地,惡土變木根。結交若失人,中道生謗言。君子芳桂性,春濃寒更繁。小人槿花心,朝在暮不存。莫躡冬冰堅,中有潛浪翻。惟當金石交,可與賢達論。”
漢趙典,閉門卻掃,非德不交,其嚴于所擇也如此。
袁炳青雲,孟孫惡石。
南史袁炳,字叔明。江淹曰︰“叔明與余有青雲之交,非直餃杯酒而已。”
魯孟孫,惡臧孫,季孫愛之。孟孫卒,臧孫入哭,甚哀。出,其御曰︰“孟孫之惡子也,而哀如是,季孫若死,哀之如何?”臧孫曰︰“季孫之愛我,疾 也;孟孫之惡我藥,石也。美 不如惡石,夫石猶能生我, 之美,其毒滋多。孟孫死,吾亡無日矣。”
申侯共服,李韓分席。
宋申顏自謂不可一日不見侯無可。或問其故,曰︰“無可能攻人之過,一日不見,則不聞吾過矣。”俱貧,僅有一衣,每出,相更而服。
宋韓億、李若谷未第時俱貧,同試京師,有一毯,一席,割分之。每出謁,更為僕。李登第,授許州長社主簿。赴官,自控妻驢,韓為負一箱,將至城三十里,相扶大哭而去。次舉,韓亦登第,皆至參政,為婚不絕。
伯桃並糧,範雲給宅。
左伯桃與羊角哀為友,同入楚。道值雨雪,糧少,計不俱全,伯桃並糧與哀,令事楚,自餓死。哀至楚為上大夫,告楚王,備禮葬伯桃。
南史範雲,好節尚奇,專赴人之急。少時與長軍王 善,雲起宅新成,移家始畢, 亡,于官舍無所歸,雲以東廂給之。移尸自門入,躬自營含殮,招復如禮,時人以為難。
巨伯代命,延年如名。
荀巨伯遠,視友人疾,值胡騎攻郡,巨伯不忍去,賊至,問曰︰“大軍至郡並空,汝何男子,敢獨至此。”巨伯曰︰“有友人疾,不忍舍之,寧以身代友人之命。”賊感其賢,旋軍而去。
楊維病,其友曾延年請禱,維曰︰“何辭?”曰︰“願如某名。”維頷之,延年露香請禱者兼日,維復初,拜謝曰︰“非卿高誼薄雲漢安能如此?”
純仁與麥,聲子班荊。
範文正公遣子純仁到姑甦取麥五百斛,純仁時尚少,即還,船到丹陽,見石曼卿,問︰“寄此何久?”曰︰“三喪在淺土,未葬。”時無郭元振,無可與謀者”。純仁以所載麥舟付之,單騎捷徑而歸。到家拜起,侍立良久。文正公曰︰“東吳見故舊乎?”曰︰“曼卿為三喪未舉,留滯丹陽。”文正公曰︰“何不以麥舟付之?”曰︰“已付之矣。”
楚伍參與蔡子朝友,其子伍舉與子朝之子聲子相善。伍舉將奔晉,聲子遇于鄭郊,班荊相與食,而言復故。聲子曰︰“子行也,吾必復。”子卒果復之,亦可見其篤故舊之義矣。
範式信士,裴炎耐朋。
漢範式,字巨卿,少游太學,與河南張邵為友。二人各歸鄉里,式謂邵曰︰“後二年,當過拜尊親。”至期,邵白母,請設饌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相信之審耶?”對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至日,巨卿果到,升堂拜母,盡歡而別。
唐魏元同與裴炎締交,能保始終,時人呼為“耐久朋”。
管、鮑終始,陳雷弟兄。
齊管夷吾,少與鮑叔牙游,曰︰“吾始困,嘗與鮑叔共賈,分利則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與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有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鮑叔即進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少鮑叔之能知人。
漢雷義,舉茂才讓于陳重。二人相友如兄弟,當時為之語曰︰“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