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熊餅緣,孝先饅頭。
宋王熊性儉,嘗有台使至,熊為設食,使乃裂去餅緣,熊曰︰“耕種、收獲,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爾之選擇,當是未餓。”命左右撤去。使者愕然,大慚。
宋王沂公曾與孫沖同榜。沖子京一日往辭,沂公相留,雲︰“吃食了去。”飭子弟雲,己留孫京吃食,安排饅頭。時為盛饌,食後送數軸簡紙,開看皆他人書後截下紙。其儉德如此。
東坡三養,景初四休。
宋甦文忠公軾有三養之說,雲︰“一曰安分以養福;二曰寬胃以養氣;三曰省費以養財。”且雲︰“自今日已往,早晚食不過一爵一肉,有尊客則三之,可損不可增。有召我者,預以此告之,主人不從而過是者乃止。此亦可為養生之法。”
孫景初號四休居士,其說曰︰“粗茶淡飯,飽則休;補破遮寒,暖則休;三平二滿,過則休;不貪不妒,老則休。”山谷以為安樂法。
文靖治第,忠愍無樓。
宋李文靖公沆,字太初,治居第于封邱,門外廳事。前謹容旋馬。或言其太隘,公曰︰“居第當傳之子孫,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則已寬矣。”
宋寇忠愍公準官至政府,不起第宅。處士魏野贈以詩曰︰“有官居鼎鼐,無地起樓台。”墓銘有雲︰“公既貴,得月俸置堂上,有老媼泣曰︰‘太夫人捐館時,欲一絹作衣衾不可得,不及見公今日也。’公為之大慟。故居家儉素,所臥青幃,二十年不易。或曰︰‘公頗事奢侈。’非也,蓋公多典藩公會宴,設則甚盛亦退之。所謂‘ 石之儲,常空于私室。方丈之食,每盛于公筵。’”
乖崖角帶,晏嬰狐裘。
宋張忠定公乖崖,剛毅寡欲,惟著皂 袍,角帶,不事外飾。自奉養逮于服玩之具,則寡薄、儉約,雖寒士不若也。公退癖靜室焚香靜坐,聚書萬卷,往往手自校正,絕無聲色之好。
朱子《訓蒙書》雲︰“凡日中所著衣服,夜臥必更,則不藏蚤虱,不即敝壞。苟能如此,不但威儀可法,又可不費衣服。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雖意在以儉化民,亦其愛惜有道也。”
文忠靜晦,益公謙恕。
歐陽文忠公修曰︰“藏精于晦則明,養神于靜則安。”
宋周益公必大曰︰“《易》六十四卦,惟謙六交皆吉。”又,一言終身可行,曰“恕”。故處己以謙,待人以恕,出于自然,無所矯拂。
正獻瓦合,周瑜醇醉。
宋杜正獻公衍,門生為縣令,杜戒之曰︰“子之才器,一縣令不足施,然切當韜晦,無露圭角,毀方瓦合,求合于中也。不然,無益于事,徒取禍爾。”
吳程普頗以年長數侮周瑜,周瑜折節容下,終不與較。普後自敬服,曰︰“與公瑾交,如飲醇醪,不覺自醉。”時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
復之讓解,仲翁辭位。
宋張詠,字復之,與張覃取大名府解試罷。眾謂公名居覃之上。公上府帥書言︰“覃之德行于鄉里有古人風,以某之文近覃之文,未可知覃之行,實過某萬萬矣”。遂薦覃為解元。公常曰︰“士君子當以德、義相先,不然,不足以為士矣。”
漢疏廣,字仲翁,兄子受好禮恭謹,敏而有辭。宣帝立太子廣為太傅,受為少傅,朝庭以為榮。在位五歲,廣謂受曰︰“吾聞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成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宦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懼有後悔。豈如父子相隨出關,歸老故鄉,以壽命終,不亦善乎?”受叩頭曰︰“從大人議”。即日父子俱稱病,乞骸骨辭位而去。公卿設供張祖道東都門外,車數百兩,道路觀者多嘆息泣下,共言其賢。
子房赤松,公孫大樹。
西漢張良,字子房。高祖六年封功臣曰︰“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皆子房功也”。令自擇齊三萬戶。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封留足矣。”後又曰︰“良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千金之資,為韓報仇。今封萬戶,位列侯,布衣之極,于良足矣。願棄人間事,從赤松子游。”赤松子仙號,子房之明達,豈不知其為虛誕?蓋托此等功名于物外,置榮利而不顧耳。
漢馮異,字公孫。謙退不伐,進止有表儀,行逢諸將,輒避道。諸將論功,異獨屏退樹下,軍中號“大樹將軍”。後北地豪杰悉降。異不自伐,諸將又分其功。光武下璽書曰︰“征西功若邱山,猶自以為不足,孟之反奔而殿,亦何異哉!”薨,謚節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