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篇 太陽權變法第二 加減法

類別︰子部 作者︰清•尤在涇 書名︰傷寒貫珠集

    若微利者,去麻黃,加芫花如雞子大,熬令赤色。微利者,水漬入胃也。下利者,不可攻其表,故去麻黃之發表,而加芫花之行水。

    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三兩。渴者,津液不足,故去半夏之辛燥,而加栝蔞之苦潤。若飲結不布而渴者,似宜仍以半夏流濕而潤燥也。

    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一枚,炮。噎者,寒飲積中也。附子溫能散寒。辛能破飲,故加之。麻黃發陽氣。增胃冷,故去之。

    若小便不利,小腹滿。去麻黃,加茯苓四兩,小便不利,小腹滿,水蓄于下也,故加茯苓以泄蓄水。不用麻黃,恐其引氣上行,致水不下也。

    若喘者,去麻黃,加杏仁半升,去皮尖。喘者,水氣在肺,故加杏仁下氣泄肺。麻黃亦能治喘而不用者,惡其發氣也。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

    內飲外寒,相得不解。氣凌于肺,為咳而微喘,發熱不渴,如上條之證也。是必以小青龍外解寒邪,內消水飲為主矣。若服湯已。渴者,是寒外解而飲內行也,故為欲解。小青龍湯主之六字,當在發熱不渴下。或問水飲之證,或渴或不渴雲何?曰︰水積于中,故不渴也,其渴者,水積一處,而不得四布也。然而不渴者,常也,其渴者,變也。服小青龍湯已而渴者,乃寒去飲消之常道也。


如果你對傷寒貫珠集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傷寒貫珠集》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