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篇 太阳斡旋法第三 发汗吐下解后病脉证治三条

类别:子部 作者:清·尤在泾 书名:伤寒贯珠集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

    伤寒发汗,或吐或下。邪气则解,而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胃气弱而未和,痰气动而上逆也。旋覆花咸温。行水下气。代赭石味苦质重,能坠痰降气。半夏、生姜、辛温。人参、大枣、甘草甘温,合而用之,所以和胃气而止虚逆也。

    旋覆代赭石汤方

    旋覆花(三两) 人参(二两) 炙甘草(三两) 生姜(五两切) 半夏(半升洗)代赭石(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主之,此伤寒邪解而饮发之证。饮停于中则满。逆于上则气冲而头眩。入于经则身振振而动摇。金匮云: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其脉沉紧。又云: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又云:其人振振身 剧,必有伏饮是也。发汗则动经者,无邪可发,而反动其经气,故与茯苓、白朮,以蠲饮气。桂枝、甘草,以生阳气。所谓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也。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朮 炙甘草(各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阴阳自和者,不偏于阴。不偏于阳,汗液自出,便溺自调之谓。汗吐下亡津液后,邪气既微,正气得守,故必自愈。


如果你对伤寒贯珠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伤寒贯珠集》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