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十六策 君臣第二

類別︰子部 作者︰諸葛亮 書名︰諸葛亮兵法

    君臣之政,其猶天地之象,天地之象明,則君臣之道具矣。君以施下為仁,臣以事上為義。二心不可以事君,疑政不可以授臣。上下好禮,則民易使,上下和順,則君臣之道具矣。君以禮使臣,臣以忠事君。君謀其政,臣謀其事。政者,正名也,事者,勸功也。君勸其政,臣勸其事,則功名之道俱立矣。是故君南面向陽,著其聲響,臣北面向陰,見其形景。聲響者,教令也;形景者,功效也。教令得中則功立,功立則萬物蒙其福。是以三綱六紀有上中下。上者為君臣,中者為父子,下者為夫婦,各修其道,福柞至矣。

    君臣上下,以禮為本,父子上下,以恩為親,夫婦上下,以和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亂下逆。故君惟其政,臣惟其事,是以明君之政修,則忠臣之事舉。學者思明師,仁者思明君。故設官職之全,序爵祿之位,陳璇璣之政,建台輔之佐,私不亂公,邪不干正,此治國之道具矣。

    【譯文】

    在國家的政治生活中,君臣關系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關系。君主和臣下之間的關系就好比天和地之間的關系、天和地之間的相互關系明確了,君主和臣下之間的關系也就完備了。君主對臣下施行恩惠就是仁,臣下奉侍君主、為君王服務就是義。臣下懷有不忠之心不可以奉侍君主,身力國君也不能因為懷疑政事而不把權力交給大臣。君臣之問以禮相待,國中的百姓就容易治理,君臣之間和睦協調,君臣之間的關系就完備了。君主憑借禮儀差使臣民,臣民以忠誠之心奉侍國君。君主謀策國家的政策大計,臣民思考完成自己的任務。所謂“政”就是正名,“事”就是勸功。君主通過正名以獎勵臣民,臣民以忠心奉恃君主而受到鼓勵。這就是君臣之間應遵循並具備的功名之道。確立了這樣的君臣關系,君主坐北朝南為陽,提出各項法令、措施,聲音宏亮。大臣面北而立為陰,接受並執行君主發出的指示,證明君主提出的各項措施的功效。君主發出的指示適中,大臣們執行起來就會有功績,功績一建立,則萬事萬物都會受其恩澤、蒙其幸福。在三綱六紀中有上、中、下之分。居上者是君臣,居中者是父子。下者是夫婦。君臣、父子、夫婦各自遵循應有的倫理準則,國家的幸福安寧也就可以實現。君臣上下之間,以禮為根本依據,父子之間,以恩為重,夫妻之間以和為貴。身居在上不可以行為不正,身居在下也不能品德不端正。上不正則下曲,上面出現了混亂,就會在下面出現忤逆的事情。所以,君主思考國家大事,大臣思考如何效忠君主,這樣,當英明的君主研究好治國安邦的大計時,大臣們應做到的事情也就完成了。做學問的人願意求教于明師,想做官的人則渴望明君出現。因此,國君設立齊備的官職,按次序排列爵祿之位,以璇璣考研天象,以宰相輔佐自己,使私不亂公,邪不干正,合理的東西不被侵擾,這就是治國之道完備了。

    【解析】

    這篇文章論述了正確、和諧的君臣關系的模式,如果我們從當今的領導和被領導者的關系來理解,那麼這篇文章的論述是很有價值的。文章分三層進行論述,首先論述君臣關系,主張︰“君以施下為仁,臣以事上為義。二心不可以事君,疑政不可以授臣。”這是作者對君臣關系的基本規範,即君王應該充分信任臣子,放手讓其理政,以禮待臣;而臣子應該忠于君王,恪守信義,一心一意輔佐君主,而不可有二心。這樣才能“上下和順”,國家昌盛。

    王應該充分信任臣子,放手讓其理政,以禮待臣;而臣子應該忠于君王,恪守信義,一心一意輔佐君主,而不可有二心。這樣才能“上下和順”,國家昌盛。

    在明確君臣關系和各自任務的基礎上,作者進而論述了各自的行為準則,文章特別提出“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亂下逆。”

    要求君王以身作則,為臣民做出好榜樣,這是很有見地的。作者還用“學者恩明師,仁者思明君。”進一步說明君王自我修養,自律的重要,在君臣這一對矛盾中,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起支配作用的一方,君正是最重要的。

    這篇文章把君臣關系論述得十分透徹,歷史上能按照這種模式處理君臣關系的朝代,便能形成一種君明臣賢、上下齊心、國泰民安的太平盛世。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盛世大概要數“貞觀”“和“開元”年間了。這兩段時間之所以形成太平盛世,君明臣賢應該算是主要因素了。唐太宗登基之後,一改君主獨斷專行的作風,知人善任,從諫如流,奉行開明政風。由于唐太宗實行開明政治,僅幾年時間便出現了太平盛世的繁榮局面。


如果你對諸葛亮兵法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諸葛亮兵法》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