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濡脈(陰中之陽)

類別︰子部 作者︰明 • 李中梓 書名︰診家正眼

    體象 濡脈細軟,見于浮分;舉之乃見,按之即空。

    主病 濡主陰虛,髓絕精傷。左寸見濡,健忘驚悸。右寸見濡,腠虛自汗。左關逢之,血不營筋。右關逢之,脾虛濕侵。左尺得濡,精血枯損。右尺得之,火敗命乖。

    【按】濡之為名,即軟之義也。必在浮候見其細軟;若中候沉候,不可得而見也。王叔和比之帛浮水面,李時珍比之水上浮漚,皆曲狀其隨手而沒之象也。《脈經》言“輕手相得,按之無有”,偽訣反言“按之似有舉還無”,悖戾一至此耶!且按之則似有,舉之則全無,是弱脈而非濡脈矣。濡脈之浮軟,與虛脈相類;但虛脈形大,而濡脈形小也。濡脈之細小,與弱脈相類;但弱在沉分,而濡在浮分也。濡脈之無根,與散脈相類;但散脈從浮大而漸至于沉絕,濡脈從浮小而漸至于不見也。從大而至無者,為全凶之象;從小而之無者,為吉凶相半也。

    浮主氣分,浮舉之而可得,氣猶未敗。沉主血分,沉按之而全無,血已傷殘。在久病老年之人見之,尚未至于命絕,為其脈與癥合也。若平人及少壯及暴病見之,名為無根之脈,去死不遠矣。


如果你對診家正眼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診家正眼》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