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御集 不能食

類別︰子部 作者︰清•顧靖遠 書名︰顧松園醫鏡

    不能食癥,昔賢俱責之脾胃虛弱。按東垣雲︰胃中元氣盛,則多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饑,脾胃俱旺,能食而肥,脾胃俱衰,不能食而瘦。羅謙甫雲︰脾胃弱而食少,不可克伐,補之自然能食。每見世俗,一遇不能食者,便投楂、芽、枳、樸之屬,甚而用黃連、山梔,以為開胃良方,不知此皆實則瀉之之法,因脾胃間有積滯,有實火,元氣未衰,邪氣方張者設也。虛而伐之則愈虛,虛而寒之,遏真火生化之源,有不敗其氣而絕其谷乎?且誤以參、術為滯悶之品,畏之如砒鴆,獨不聞經雲︰虛者補之。又曰︰塞因塞用乎?

    又不聞東垣雲︰脾胃之氣實,則枳實、黃連瀉之,虛則白術、陳皮補之乎?故不能食,皆屬脾虛。異功、歸脾、資生之屬,補之不效,當補其母。挾痰宜化,挾郁宜開,HT 木宜安,子金宜顧。夫脾為五髒之母,土為萬物之根,安谷則昌,絕谷則亡,關乎人者,至為切亟,慎毋少忽。

    異功散﹝見中風。﹞

    歸脾湯 資生丸﹝俱見虛勞。﹞俱治脾胃虛弱,食少難化。

    如挾痰,異功散加半夏。﹝若陰虛之痰則忌之。﹞如挾郁,歸脾湯或合逍遙散,加沉、砂、郁金、香附之屬。肝木乘脾,或異功、或歸脾,俱合左金丸。如肺氣虛者,異功倍用人參加黃 。﹝益土之子,使其不食母氣。﹞此三方,一專補脾胃,一兼養陰血,一兼消導,以助脾家之健運隨癥采用加減。

    桃麻丸 久服令人能食肥健,填髓固精,潤肌黑發。

    胡桃肉﹝益命門,利三焦,命門以體言,為藏精系胞之物;三焦以用言,為出納腐熟之司。桃肉狀類兩腎命門,潤能滋腎燥,熱能助真火,精氣內充,自然能食肥健。﹞ 黑芝麻﹝味甘入脾,能補中益氣,色黑通腎,能補陰填髓。各等分,搗爛,丸如龍眼肉大,空心饑時細嚼數枚,白湯過口,參湯圓湯彌佳。﹞此溫補脾腎之潤劑也。

    八味丸 治命門火衰,不能上蒸脾土,中州不運,以致食少難化,痞痛溏泄。﹝譬之釜中水谷,下無火力,其何能熟。﹞或下元衰憊,臍腹疼痛,夜多旋溺等癥。

    六味﹝補腎水。﹞加附子 肉桂﹝益真火,各一兩。﹞無附子名七味丸。

    此補腎中真火,以生脾土之劑。許學士、嚴用和皆言︰不能食者用補脾藥不效,宜作腎中真陽衰弱治之。又按趙氏以不思飲食者,屬胃土受病,用歸脾補心火以生胃土,以能食不化者,屬脾土受病,用八味補相火以生脾土。此皆論虛則補母,而從火衰為治者也。然仲淳又雲︰胃氣弱則不能納,脾陰虧則不能消。世人陰虛者多,故附、桂不可概投。審果真火衰弱,而見畏寒厥冷,小便清白,大便騖溏,脈沉小遲者;方可用附、桂,否則,以火濟火,病反增劇,不可不慎。

    【舉例】

    一 一童子稟賦素弱,患脾虛癥,飲食絕不沾唇,父母強之,終日不滿稀粥半盞,形體倍削,仲淳以人參為君、茯苓、山藥、蓮肉、扁豆、白芍、橘紅為佐,蜜丸磨服。更定一加味集靈膏,相間服之,百日後飲食頓加,半年肌體豐滿。世人徒知香燥溫補,為治脾虛之法,而不知甘寒滋潤益陰之有益于脾也。治病全在活法,不宜拘滯。

    二 一人飲食少思,吐痰口干,日服二陳、枳實、黃連之類,脾胃受傷。立齋曰︰脾胃之癥,實則枳實、黃連瀉之,虛則白術、陳皮補之。遂以二味等分為丸常服。由是能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饑。

    三 一人食少難化,日服枳術丸,體瘦發熱。立齋診其脈浮大,按之如無,此火衰不能生土,故脾不健運。用八味丸一月而飲食進,三月而形體充。

    四 一婦年三十余,忽不進飲食,日飲清茶三、五碗,並水果少許,三年余矣,經行每次過期而少。

    立齋以為此脾氣郁結,用歸脾湯,少加吳茱萸,不數劑而飲食如常。若有人脾腎虛寒而不飲食者,當用四神丸治之。

    五 一婦年逾二十,不進飲食二年矣。日飲清茶果品之類,面部微黃浮腫,形體如常,仍能步履,但體倦怠。立齋用六君子加木香、吳茱萸,下痰積甚多,飲食頓進,形體始瘦,臥床月余,仍服六君子之類而安。


如果你對顧松園醫鏡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顧松園醫鏡》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