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在本篇中,賢良從衣食住行到婚喪嫁娶,從庶民百姓到官府豪家,分為八個綱領,
並列舉了三十二項事實,說明由于豪華奢侈產生了很多方面的社會“弊病”,賢良借題發揮,以論奢
侈、節儉為名,目的是欲行復古之實。
大夫曰︰吾以賢良為少愈ヾ,乃反其幽明ゝ,若胡車相隨而鳴ゞ。諸生
獨不見夏季之 乎々?音聲入耳,秋風至而聲無。者生無易由言ぁ,不顧其
患,患至而後默,晚矣。
【注釋】
ヾ少愈︰稍微高明一些。
ゝ幽明︰本指黑暗、光明。這里指善惡不分。
ゞ胡車︰古代匈奴族的一種車子。本書《論功篇》︰“匈奴車器無銀黃絲漆之飾,素成而務堅。”
可見匈奴雖尚騎射,也是有車的。不過制造粗糙,軋軋有聲。車行時一輛跟著一輛,行動起來,前面
的車叮當作響,後面的車同樣叮當作響,所以說“胡車相隨而鳴”,這里用“相隨而鳴”比喻賢良、
文學隨聲附和。
々 ︰即 ,蟬的一種,又名蟪蛄。《莊子•逍遙游》︰“蟪蛄不知
春秋。”司馬彪雲︰“寒蟬也。春生夏死,夏生秋死。”與此所說“聲音入耳,秋風至而聲無”正合。
ぁ者︰古通“諸”。者生即諸生。無易由言︰語本《詩經•大雅•抑》和《小雅•小弁》。易,
輕易,由著自己的性子。
【譯文】
大夫說︰我原來以為賢良稍微高明些,結果你們竟是善惡不分,和文學相互隨聲附和,好像匈
奴造的車子,行走起來一個跟著一個發出刺耳的叫聲。諸位難道沒有看見夏末的蟬嗎?雖然叫的聲音
一時能听得到,但秋風一來就無聲無息了。你們不要輕易地由著性子亂說,而不考慮後果,等到禍患
臨頭,才默不作聲,那可就晚了。
賢良曰︰孔子讀《史記》ヾ,喟然而嘆ゝ,傷正德之廢,君臣之危也。
夫賢人君子,以天下為任者也。任大者思遠,思遠者忘近。誠心閔悼ゞ,惻
隱加爾々,故忠心獨而無累。此詩人所以傷而作。比干、子胥遺身忘禍也。
其惡勞人,若斯之急ぁ,安能默乎?《詩》雲︰“憂心如矗 桓蟻誹涪蕖! br />
孔子棲棲,疾固也ぃ。墨子遑遑,閔世也。い。
大夫默然。
【注釋】
ヾ這里的《史記》,不是司馬遷所著的《史記》,而是指魯國的《史記》。
ゝ喟然︰嘆氣的樣子。
ゞ閔悼︰憂傷,哀悼。
々惻隱︰憐憫,同情。爾︰同“耳”。
ぁ勞︰憂慮。
あ詩出《詩經•小雅•節南山》。矗 an)︰焚燒。
ぃ《論語•憲問篇》︰“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為是棲棲者與?無乃為佞乎?’孔子曰︰‘非
敢為佞也,疾固也。’”棲棲︰忙碌不安的樣子。疾固︰痛恨世道的弊病。
い墨子,即墨翟,見《晁錯篇》注釋。遑遑︰匆忙的樣子。閔世︰憂傷世道衰敗。《論衡•定
賢篇》︰“孔子棲棲,墨子遑遑。”《後漢書•甦竟傳》︰“仲尼棲棲,墨子遑遑”。語皆本此。
【譯文】
賢良說︰孔子讀《史記》,感慨嘆息,對正統道德的廢除和君臣關系受到危害表示傷心。賢人
君子,是把天下的事情作為自己的責任。肩負大任的人考慮得遠,考慮長遠的人忘掉眼前的小事,他
們真心誠意地憂傷國家的事情,憐憫別人的感情積壓在心里,所以抱著一片忠心而特立獨行,沒有牽
掛,這就是《詩經》各篇的作者有所傷感而執筆寫作,比干和伍子胥舍身向君主勸諫,不關心個人災
禍的原因。可惡的事情使人像比干、伍子胥一樣焦急萬分,怎麼能沉默呢?《詩經》上說“憂心如火
焚燒,不敢開玩笑講些不負責任的話。”孔子一生忙碌不安,這是因為他痛恨世道的弊病,墨翟一輩
子奔波行走,也是因為他憂慮世道的衰敗啊!
大夫沉默不答。
丞相曰︰願聞散不足。
賢良曰︰宮室輿馬,衣服器械,喪祭食飲,聲色玩好,人情之所不能已
也。故聖人為之制度以防之。間者ヾ,士大夫務于權利ゝ,怠于禮義,故百
姓仿效,頗逾制度,今故陳之ゞ,曰︰
【注釋】
ヾ間者︰近來。
ゝ務︰追求。
ゞ故︰特意。陳︰陳述。
【譯文】
丞相說︰願意听听奢侈消耗產生的不足的情況。
賢良說︰宮室車馬,衣服用具,喪祭飲食,聲色愛好,這些都是人的感情不能抑制的。所以聖
人對這些都訂立了制度加以限制,近來,官吏追求權勢財利,卻松懈了禮義,所以百姓效法他們,大
大超逾了制度。現在特意陳述如下︰
古者,谷物菜果,不時不食(1),鳥獸魚鱉,不中殺不食(2)。故繳罔不
入于澤(3),雜毛不取(4)。今富者逐驅殲罔 (5),掩捕 (6),耽湎沈酒
(7),鋪百川(8)。鮮羔■(9),幾胎肩(10),皮黃口(11)。春鵝秋 ,冬葵
溫韭(12),浚茈蓼甦(13),蕈耳菜(14),毛果蟲貉(15)。
【注釋】
(1)《禮記•王制》︰“五谷不時,果實未熟,不粥于市。”不時︰不到
成熟的時候。
(2)《禮記•王制》︰“禽獸魚鱉不中殺,不粥于市。”不中殺︰不到該
殺的時候。
(3)繳︰系在箭上的繩子。這時指射鳥的箭。罔︰同網。捕鳥捉
魚的器具。
(4)雜毛︰各種鳥獸的皮毛。這里指幼小的鳥獸。
(5)張之象本、沈延銓本、金蟠本“逐”作“遂”,郭沫若改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