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繇役第四十九

類別︰子部 作者︰桓寬(漢) 書名︰鹽鐵論

    【題解】“繇役”正文作“徭役”,“繇”“徭”古通。本篇就由于反抗匈奴侵擾的正義戰

    爭,而帶來的繇役——即動員人力的問題,展開辯論。大夫繼續說明備邊的重要性,認為“自古明王

    不能無征伐而服不義,不能無城壘而御強暴”,“故守御征伐,所由來久矣”。而文學則高唱“偃武

    修文”的舊調,以“徭役遠而外內煩”為理由,堅持“文猶可長用,而武難久行”的主張。

    大夫曰︰屠者解分中理ヾ,可橫以手而離也;至其抽筋鑿骨ゝ,非行金

    斧不能決ゞ。聖主循性而化,有不從者,亦將舉兵而征之。是以湯洙葛伯々,

    文王誅犬夷ぁ。及後戎、狄猾夏あ,中國不寧,周宣王、仲山甫式遏寇虐ぃ。

    《詩》雲︰“薄伐獫狁,至于太原い。”“出車彭彭,城彼朔方ぅ。”自古

    明王不能無征伐而服不義,不能無城壘而御強暴也。

    【注釋】

    ヾ解分︰剖開,解剖。中理︰合乎肌肉紋理。

    ゝ抽筋︰把肌腱或骨頭上的韌帶提取出來。鑿骨︰剁骨。

    ゞ金斧︰當作“斤斧”。《漢書•賈誼傳》︰“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頓者,所排擊

    剝割,皆眾理解也。至于髖髀之所,非斤則斧。”斤斧,斧刃縱,斤刃橫。都是砍東西用的工具。

    々葛︰古國名,故城在今河南省蘭考縣東北。史稱湯居毫,與葛為鄰。他借口葛伯不祭祀鬼神,

    舉兵滅之。事見《孟子•滕文公下》。

    ぁ犬夷︰我國古代戎人的一支,又稱“畎夷”、“昆夷”等。殷周時,游牧于涇渭流域,周文

    王、穆王曾對它進行戰爭。

    あ猾︰擾亂。

    ぃ周宣王︰周厲王子,名靜。仲山甫︰周宣王卿士,食采于樊(古地名,故地在今河南省濟源

    縣境),故又稱樊仲山父,謚曰穆仲。式︰文言發語詞。遏︰阻止。

    い詩出《詩經•小雅•六月》。薄︰文言語助詞。獫狁︰我國古代北方民族。太

    原︰古地名,今山西省西南部。

    ぅ詩出《詩經•小雅•出車》。出車︰出征的戰車。彭彭︰指出征的軍隊浩浩蕩蕩。朔方︰

    今甘肅省靈武縣及陝西省橫山縣一帶地。

    【譯文】

    大夫說︰屠夫按照肌肉的紋理解剖,用手掌就可以把牲畜的皮肉扯斷分開,互于抽筋剁骨,不

    使用斧子是砍不斷的。賢明的君主依照人性進行教化,有不服從統治的,就派兵去征服,因此商湯王

    殺了葛伯,周文王滅了犬夷。後來,西方的戎人和北方的狄人騷擾周朝,使中原不得安寧,周宣王和

    仲山甫率兵阻止敵寇的侵害。《詩經》上說︰“討伐獫狁,直達太原。”“戰車浩蕩,安營朔方。”

    自古以來,聖明的君主不能不用戰爭去征服敵人,不能不修築城堡來防御強暴。

    文學曰︰舜執干戚而有苗服(1),文王底德而懷四夷(2)。《詩》雲︰“鎬

    京闢雍,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3)。”普天之下,惟人面之倫(4),

    莫不引領而歸其義(5)。故畫地為境,人莫之犯。子曰︰“白刃可冒,中庸不

    可入(6)。”至德之謂也。故善攻不待堅甲而克,善守不待渠梁而固(7)。武

    王之伐殷也,執黃鉞(8),誓牧之野(9),天下之士莫不願為之用。既而偃兵,

    |笏而朝(10),天下之民莫不願為之臣。既以義取之,以德守之(11)。秦以

    力取之,以法守之,本末不得,故亡。夫文猶可長用,而武難久行也。

    【注釋】

    (1)舜服有苗事︰見《韓非子•五蠹》篇。原文雲︰“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舜曰︰

    ‘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舞,有苗乃服。”干,盾。戚,斧。有

    苗,我國古代的少數民族,又叫“苗”、“三苗”。

    (2)王先謙曰︰“《北堂書鈔•地部》引‘底’作‘宜’。底德︰猶言修德。

    (3)詩出《詩經•大雅•文王有聲》。鎬京︰周朝初年的國都,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南。闢雍,

    見《崇禮篇》注釋。無思不服︰無不心服。

    (4)人面之倫︰所有的人。人面,具有人形的人。倫,類,輩。

    (5)引領︰伸長脖子盼望。

    (6)這是《禮記︰中庸》文。今本“冒”作“蹈”,“入”作“能”。中庸,指道德最純正者。

    (7)渠︰大。梁︰堰。這里指繞城的大水溝。《淮南子•泰族篇》︰“故守不待渠塹而固,攻

    不待沖隆而拔。”義與此同。

    (8)黃鉞︰金斧,古代兵器名。《書•牧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

    (9)牧野︰商朝國都南郊,在今河南省淇縣南。《書•牧誓》︰“王朝至于牧野乃誓。”

    (10)|︰插。笏︰古代大臣朝見帝王時拿的手板,一般用玉、象牙或竹片做成,

    用以記事。

    (11)這兩句活是總結上文,指周武王言。《呂氏春秋•原亂篇》︰“武王以武得之,以文持之。”

    就是這個意思。

    【譯文】

    文學說︰舜讓士兵拿著兵器跳舞而使苗人服從了他的統治,周文王修仁德來感化四方民族。《詩

    經》上說︰“鎬京設有學堂,宣傳聖德,從西方到東方,從南方到北方,沒有人不向往。”普天之下,

    只要是人,沒有不殷切盼望歸附他的統治。所以,那時只要劃地為界限,便沒有人敢來侵犯。孔子說︰

    “雪白利刃可以冒犯,中庸之道不可觸動。”因為中庸是最高的道德。所以,善于進攻的人不穿盔甲

    可以攻克敵人,善于防御的人不憑借城池堡塞也能牢固地防守。周武王為了征伐商紂王,手拿黃鉞,

    在牧野召開各部族誓師會,天下的人沒有不願為他效勞的。滅商以後停止用兵,大臣們插笏上朝,天

    下的人沒有不願意做他的臣民的。這就是用仁義取得天下,又用仁德來鞏固統治。秦朝以武力奪得天

    下,以刑法來鞏固統治,本末倒置,所以秦朝很快就滅亡了。因此,用仁義道德可以長久統治國家,

    如果依靠武力,國家就不能長久存在下去。

    大夫曰︰《詩》雲︰“獫狁孔熾,我是用戒ヾ。”“武夫潢潢,經營四

    方ゝ。”故守御征伐,所由來久矣。《春秋》大戎未至而豫御之ゞ。故四支

    強而躬體固々,華葉茂而本根據ぁ。故飭四境所以安中國也,發戍漕所以審

    勞佚也。主憂者臣勞,上危者下死あ。先帝憂百姓不贍,出禁錢ぃ,解乘輿

    驂,貶樂損膳い,以賑窮備邊費ぅ。未見報施之義,而見沮成之理,非所聞

    也。

    【注釋】

    ヾ這是《詩經•小雅•六月》文。熾︰盛,大。戒︰《毛詩》作“急”。戒,通“”,

    就是著急的意思。

    ゝ這是《詩經•大雅•江漢》文。武夫︰出征的將士。潢潢︰《毛詩》作“病薄d賕輟br />
    玻 際怯攣淶難印br />
    ゞ此句原作“春秋譏戎驪未至豫御之”,今據盧文、張敦仁說校訂。語本《公羊傳•莊公十

    八年》。原文雲︰“夏,公追戎于濟西大其未至而豫御之也。”何休注雲︰“言大者,當有功

    賞也。”疏雲︰“謂公有大功于王,法當賞也。”本句的意思是說,戎人的軍隊還沒有來就事先抵御

    它。

    々四支︰即四肢,手足。躬體︰身體,軀干。

    ぁ華︰花。據︰粗壯,堅固。

    あ《國語•越語》︰“範蠡曰︰‘為人臣者,君憂臣勞,君辱臣死。’”義與此同。

    ぃ禁錢︰皇帝私人倉庫里所藏的錢。

    い損膳︰減少伙食費用。

    ぅ《漢書•食貨志》上載武帝時,“胡降者數萬人,皆得厚賞,衣食仰給縣官。縣官不給,天

    子損膳,解乘輿,出御府禁錢以贍之。”這里所說,即指此事而言。

    【譯文】

    大夫說︰《詩經》上說︰“獫狁來勢很猛,我們緊急出征。”“將士威武雄壯,轉戰四面八方。”

    可見,防守和征伐的事,是由來已久的。《春秋》記載︰入侵的戎人還未到,魯國就事先抵御它。所

    以,人的四肢強健,身體就結實有力;植物花葉茂盛而根子就牢固。因此加強四方的邊防,是為了使

    國家安全,讓百姓去守衛邊疆和運輸軍需品是為了求得安逸。君主有憂慮,臣子就要盡心操勞,主上

    有危難,臣下就要拼死拯救。武帝擔憂百姓生活不富足,拿出皇家的錢財,削減自己乘坐的車馬,減

    少娛樂和飲食費用,以救濟貧窮的百姓和補充邊防費用。他的恩惠沒有見到你們報答,反而看到你們

    詆毀君主功德的行為,這是我從來沒有听到過的。

    文學曰︰周道衰,王跡熄,諸侯爭強,大小相凌。是以強國務侵,弱國

    設備。甲士勞戰陣,役于兵革,故君勞而民困苦也。今中國為一統,而方內

    不安ヾ,徭役遠而外內煩也。古者無過年之徭,無逾時之役ゝ。今近者數千

    里,遠者過萬里,歷二期。長子不還,父母愁憂,妻子詠嘆ゞ。憤懣之恨發

    動于心々,慕思之積,痛于骨髓。此《m杜》、《采薇》之所為作也ぁ。

    【注釋】

    ヾ方內;國境以內。

    ゝ逾︰超過。

    ゞ詠嘆︰長嘆。

    々懣︰煩悶。

    ぁ《m杜》︰《詩經•小雅》中的篇名。大意是講出征將士的妻子日夜思念丈夫歸來的

    情景。《采薇》︰《詩經•小雅》中的篇名。大意是說兵士們在歸途中追述戍邊作戰時的艱苦。

    【譯文】

    文學說︰周朝衰亡時,文王、武王的影響消失了,諸侯互相爭權稱霸,大小諸侯互相欺壓。因

    此強國貪婪地侵奪別國的土地,弱國就加強防備。士兵艱苦地戰斗在戰場上,百姓又為戰爭服勞役,

    所以君主勞神,老百姓貧苦。如今國家已經統一,但是國境以內還是不能安定,老百姓還要到很遠的

    地方服徭役,給國家造成很多麻煩。古時候沒有超過一年的勞役,也沒有超過期限的兵役。如今服徭

    役近的要到數千里的地方,遠的超過萬里,並且連續服兩期。大兒子不回來,父母憂愁,妻子哀嘆,

    憤恨煩悶的感情從心里產生,思念的痛苦深入骨髓。這就像《m社》、《采薇》詩里所描寫的那樣。


如果你對鹽鐵論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鹽鐵論》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