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辯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中 梔子生姜豉湯方

類別︰子部 作者︰清•汪琥 書名︰傷寒論辯證廣注

    (此方自原論中第十卷采附于此)于梔子豉湯方內加生姜(五兩)余根據前法。得吐。止後服。

    內台方議雲。心煩懊等證。與梔子豉湯吐之則已也。若又嘔者。為熱氣搏逆不散。加生姜之辛以散其氣。而止其嘔也。

    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窒塞也。汗下後。邪熱未解。客于胸中。胸中窒塞。故生煩熱。

    與梔子豉湯者。以吐胸中之邪熱也。愚以胸中窒者。內有物也。或問內有物。何以下之而不出。以其物在膈上。故宜用吐法也。尚論篇以此條論為實煩證。非是故歟。)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未欲解也。梔子豉湯主之。(傷寒五六日。若似乎可下矣。然此終是太陽表證仍在。為不可下之時。所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者。表受邪也。心中結痛者。邪客于胸也。成注雲。若大下後。身熱去。心胸空者。為欲解。今者身熱不去。心中結痛。是未欲解。與梔子豉湯。以吐胸中之邪熱。蓋吐中有發散之義。故身熱亦從此而去。按成注雲。大下後。身熱去心中結痛者。結胸也。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虛煩也。彼以仲景梔子豉湯第一條證。心中懊者。為虛煩。故以此條用梔子豉湯。亦雲虛煩證也。殊不知心中結痛。比上條胸中窒更甚。當是實煩之證。但身熱不去。此為熱氣未盡。收斂于內。比結胸證。為少輕耳。用藥雖同證則迥異。)(附例)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宜梔子豉湯(濡當作軟。此條自厥陰篇移附于此。下利後更煩者。

    此非用藥下後而發煩。乃自利之後而更煩也。蓋陽經下利。本發煩熱。但既下之後。則煩當減而邪欲解矣。若其煩比前更加。及按之。心下卻軟而不硬不痛者。是為虛煩。成注雲。此邪氣乘虛。客于胸中也。與梔子豉湯。吐之則愈。或問邪傳三陰。則下利。子何得以厥陰下利之證。而移之太陽篇也。余答雲。如厥陰病熱下利。則不但煩而當見消渴證矣。

    若謂陽經無下利之證。則是仲景葛根湯證。非太陽陽明合病之自下利乎。學人當以理格之。)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梔子濃樸湯主之。(本太陽傷寒。表邪未解而誤下之。以致心煩腹滿。心煩者。邪入而壅于高分也。邪熱壅于高分。則心以下之氣不能宣越。因而腹滿。既煩且滿。故令臥起不安成注雲。與梔子濃樸湯。

    以吐煩泄滿。)


如果你對傷寒論辯證廣注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傷寒論辯證廣注》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