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辯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下 赤石脂禹余糧湯方

類別︰子部 作者︰清•汪琥 書名︰傷寒論辯證廣注

    赤石脂(一斤碎)禹余糧(一斤碎)以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三服。

    成注引本草雲。澀可去脫。石脂之澀。以收斂之。重可去怯。余糧之重。以鎮固之。

    或問重可以去怯之義。余答雲。怯為大腸氣餒。餒則不固。故利不止。余糧石脂。皆重劑。一則重而兼能收澀。一則重而專于鎮固。收澀鎮固。此亦治利之一法也。

    傷寒吐下後。發汗虛煩。脈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脅下痛氣上沖咽喉。眩冒。經脈動惕者。久而成痿。

    成注雲。傷寒吐下後。發汗。則表里之氣俱虛。以故內生煩熱。脈甚微者。正氣內虛也。至八九日。正氣當復。

    邪氣當罷。今者。心下痞硬。是太陽之邪。乘虛而入于中焦也。脅下痛者。邪侵少陽之里也。氣上沖咽喉。目眩而頭冒。

    皆正氣內虛。邪氣上逆所致。經脈動惕者。此因發汗之故。表氣虛。不能充養于身故也。若此者。久而成痿。痿者。四肢緩弱而不舉也。愚按此條論。仲景雲。痿者。當是肉痿之病。推其病因。由吐下而心下痞硬。既傷其中州之陰。復發其汗。經脈動惕。更泄其肌表之陽。脾胃者。中州土也。其主為肌肉。其用在四肢。今者。陰陽衰虛。土失其資生之氣。

    脾胃邪熱壅結。其始也。邪熱之氣。上沖于頭。則眩冒。其繼也。邪熱之氣。下還于經。則痿弱也。尚論篇以痿為兩足先廢。此即邪熱之氣下還于足太陽經之義。又按此條論。仲景無治法。補亡論常器之雲。可茯苓甘草白術生姜湯。郭白雲雲。當作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成痿者。振痿湯。

    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復代赭石湯主之。(傷寒發汗吐下。大邪解後。而心下痞硬。

    此與前數條。瀉心湯之痞證不同。成注雲。胃氣弱而未和。虛氣上逆。故心下痞硬。噫氣不除。然此噫氣。比前生姜瀉心湯之干噫不同。是雖噫而不至食臭。故知其為中氣虛也。與旋復代赭石湯。以補虛。散痞。下逆氣。)


如果你對傷寒論辯證廣注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傷寒論辯證廣注》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