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辯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下 旋復代赭石湯方

類別︰子部 作者︰清•汪琥 書名︰傷寒論辯證廣注

    旋復花(三兩)人參(二兩)生姜(五兩切)代赭石(一兩)大棗(十二枚擘)甘草(三兩炙)半夏(半升洗)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成注雲。硬則氣堅。咸味可以軟之。旋復之咸。以軟痞硬。怯則氣浮。重劑可以鎮之。代赭之重。以鎮虛逆。辛者散也。生姜半夏之辛。以散虛痞。甘者。緩也。人參甘草大棗之甘。以補胃弱。

    琥按上方。仲景未嘗雲。治水氣。成注但雲。胃弱虛氣上逆。獨方氏條辯注雲。伏飲為逆。何也。推方氏之意。

    以本草經雲。旋復花能治結氣除水。故以此條之噫氣不除。為伏飲為逆耳。殊不知仲景此方。專以人參甘草姜棗半夏等。

    為補虛散逆氣之劑。其用旋復者。雖雲。軟堅實以下氣也。用赭石者。以鎮逆也。

    或問前生姜瀉心湯證。及甘草瀉心湯證。皆心下痞硬。二湯中不聞用軟堅之藥。今者。傷寒解後。心下痞硬。不過是虛氣作痞而硬。反用旋復花之咸以軟之。何也。余答雲。成注雲。咸以軟堅。非正解也。夫旋復花味辛氣溫。乃散氣開痞之藥。痞氣開散。則心下之硬自消。前二條證。瀉心湯內有芩連。以瀉心下之痞硬。此湯中藥味。與瀉心湯藥味相同。因無芩連。故以旋復為君也。且也。傷寒解後。心下已無邪熱。所以不用芩連。又噫氣不除。純系虛氣上逆。尚論篇雲。胃氣全不下行。有升無降。故用代赭領人參下行。以鎮安其逆氣。因名為旋復代赭石湯也。

    (重出例)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正文與注並湯。見前第四卷太陽篇中)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太陽中風外證未除。而數下之。數下者。下非一次也。數下則虛其里。里虛則邪熱乘虛而入。遂協熱利協。合也。猶言同也。里虛協合外熱。故作利也。利下不止。知其利非閉塞。幾成洞泄之候矣。心下雖痞硬。此系虛痞虛硬可知。不與實熱之證同也。

    表不解。是在外之風邪不解。里不解。是在內之虛寒不解。故成注雲。與桂枝人參湯。以和里解表。愚按此條論。協熱利。心下痞硬。雖雲。數下里虛。然邪熱業已乘虛而入。則是仲景雲。里不解。恐系邪熱未解。乃實熱之證。非虛寒也。

    桂枝人參湯。大都是叔和撰次時傳寫之誤。愚于上注。雖隨文勉強作解。誠恐有誤後人。因以其湯表而出之。)


如果你對傷寒論辯證廣注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傷寒論辯證廣注》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