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事變常出于所不憂

類別︰子部 作者︰宋•陳傅良 書名︰永嘉八面鋒

    人主莫不欲安存而惡危亡,然而其國常至于不可救者,何也?所憂者,非其所以亂與亡;而其所以亂與亡者,常出于不憂也。蓋嘗以漢事觀之︰方高帝之世,天下既平矣。當時之所憂者,韓、彭、英、盧而已。此四王者,皆不能終高帝之世,相繼僕滅而不復續。及至呂氏之禍,則猶異姓也。呂氏既滅矣,而吳楚之憂,幾至亡國。方韓、彭、呂氏之禍,惟恐同姓不蕃熾昌大也;然至其為變,則又過于異姓遠矣。文景之世,以為諸侯分裂破弱,則漢可以百世而無憂。至于武帝,諸侯之難少衰,而匈奴之難方熾,則又以為天下之憂,止于此矣。又昭、宣、元、成之世,諸侯王既已無足憂者,而匈奴又破滅臣事于漢。然其所以卒至于中絕而不救者,則其所不慮之王氏也。

    世祖既立,上懲韓、彭之難,中鑒七國之變,而下悼王氏之禍,于是盡侯諸將,而不任以事;裁減同姓之封,而黜三公之權。以為前世之弊盡去矣。及其衰也,宦官之權盛,而黨錮之難起。士大夫相與扼腕而游談者,以為天子一日誅宦官而解黨錮,則天下猶可以無事。于是外召諸將,內脅其君,宦官既誅無遺類,而董卓、曹操之徒,亦因以亡漢。

    漢之憂者凡六變,而其亂與亡,輒出于所不憂,而終不可備。由是言之,治亂存亡之勢,如長江大河,日夜推移而莫知終窮。故夫聖人之為天下不恃吾,有盡變而有無變之道。仁義以本之,紀綱法度以維持之,深恩厚澤以培養之。安居無事之時,深感固結斯民之心于法令之外,使其子孫後世,有以憑藉扶持,而不遽以陵遲者,如斯而已。至于詳禁而曲說,形索而計取,聖人所不為也。雖然,物莫不有所先。礎先雨而潤,鐘先霽而清,灰先律而飛,蟄先寒而閉,蟻先澇而徙,鳶先風而翔。陰陽之氣,渾淪磅礡于覆載間,而一物之微,先見其幾。彼天下之變雖無常,而英雄桀猾之狀雖無盡,然其形之所兆,其端之所萌,亦豈無有先之者邪?是故諸侯之逼,晁錯能言之;匈奴之強,賈誼能言之;王氏擅命之漸,劉向能言之。惜乎漢世人主,不能陰察默窺、銷患于未然、弭禍于無形耳。


如果你對永嘉八面鋒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永嘉八面鋒》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