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為治當先立其在我

類別︰子部 作者︰宋•陳傅良 書名︰永嘉八面鋒

    執疑似之謀以求治者,必無一定之說;懷遷就之心以致治者,必無可致之功。自中古以還,欲治之主,誰不欲措斯世于帝王之盛。然每旰食而焦勞、臨朝而太息,切切焉憂治道之愈邈。何也?天下之事,惟不可與泛然者言之也。說固一定于此,與泛者言之,則疑似足以惑人之听。治固可至于此,而泛者為之,則遷就足以變人之心。故夫人君之治天下,則亦當先為之立其在我而已。

    漢文帝恭儉之說,是文帝在我者之先立也。文帝惟立是說于胸中,持之以不息,安之以不變。是故陳武建征伐之義,害恭儉者也,帝則曰︰“念不到此也。”賈生陳改易之說,疵恭儉者也,帝則曰︰“未遑也。”郡國有乘傳之奸,而帝不問;侯王有僭擬之罪,而帝不誅。治效益邈,而帝之恭儉益固。卒之海內富庶,興于禮義,則吾前日恭儉之致也。由是觀之,文帝之恭儉,非泛然者。

    唐太宗仁義之說,是太宗在我者之先立也。太宗惟立是說于胸中,持之以不息,安之以不變。是故封倫進刑罰之說,反仁義者也,則卻之而不顧;權萬紀獻言利之策,敗仁義者也,則斥之而不用。術不以御臣下,而待以誠;法不以止盜,而撫以仁;治不加進,而帝之仁義益力。未幾,外戶不閉,行旅不齎糧。則吾前日仁義之致也。太宗之仁義,非泛然而無所就者也。

    古之善致天下之治者,其不敢以輕心處之,而堅其在我以安其自成者,蓋如此。議論不出于己,而出于人,則沒世無成說;道學不得于己,而得于人,則終身無特見;謀畫不斷于己,而斷于人,則百計無成功。天下之事,固不可無所立于(此)﹝己﹞也。不立于己而信于人,輕听其說而嘗試為之,未有不敗事者。嗟夫!適千里者,不先聚糧,而假貸于涂之人;治病不得其所當用之藥,而百品皆試于僥幸一物之中。天下固有是理哉!

    漢初之治,與民休息。其言治者曰︰“貴清淨。”及其弊而欲振之也,則曰︰“漢家自有制度。”而其佐治者則曰︰“奉行故事。”。是漢人之先立先定,而逆為數十百年之計者也。至其間條目類例不可預決,隨治而隨新之,以備漢之治者。雖日計之,不害也。

    唐初之治,曰︰“行仁義”。其言治者曰︰“帝王之道,顧所行。”及其弊而欲振之也,則曰︰“剛明果決。”而其議于後者則曰︰“先自治。”是唐人之先立先定,而逆為數十百年之計者也。至其間條目類例不可預決,隨治而隨新之,以備唐之治者。雖日計之,亦無害也。

    大抵大而要者,逆定為數十百年之上;小而詳者,毛舉于日月歲時之漸至。如高帝之造國,大計已定,然後徐起而應百出之(罷)﹝罹﹞;如韓信、耿之用兵,先慮已決,然後徐起而趨其倉卒之會。雍按︰“高帝”下,恐漏“光武”二字。

    高帝︰“吾亦欲東。”韓信北舉燕、趙。光武︰“天下郡國如是。”耿北發漁陽。


如果你對永嘉八面鋒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永嘉八面鋒》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