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春王三月,叔姬歸于紀。滕侯卒。何以不名?微國也。微國則其稱侯何?不嫌也。《春秋》貴賤不嫌同號,美惡不嫌同辭。
夏,城中丘。中丘者何?內之邑也。城中丘何以書?以重書也。
齊侯使其弟年來聘。其稱弟何?母弟稱弟,母兄稱兄。
秋,公伐邾婁。
冬,天王使凡伯來聘,戎伐凡伯于楚丘以歸。凡伯者何?天子之大夫也。此聘也,其言伐之何?執之也。執之則其言伐之何?大之也。曷為大之?不與夷狄之執中國也。其地何?大之也。
【 譯文】
魯隱公七年,春天,周歷三月,叔姬陪嫁到紀國。
滕國國君死了。為什麼不寫他的名字呢?因為滕國是小國。滕國是小國,為什麼也稱它的國君為侯呢?因為不再加以區別。《春秋》書對尊貴的和卑賤的可以用同一個稱號,不加區別;對美好的和丑惡的也可以不加區別地用同一種文辭。
夏天,在中丘這里築城。中丘是什麼地方?是魯國國內的一個泥。在中丘築城,《春秋》 為什麼要寫下呢?因為這工程很大,所以記下了。
齊侯派遣他的弟弟夷仲手來魯國訪問。為什麼稱弟呢?同母的弟弟就稱弟,同母的哥哥就稱兄。
秋天,魯隱公發兵攻打邾婁國
冬天,周天王派遣大夫凡伯來魯國訪問。戎人在楚丘這個地方攻打回京師的凡伯,並把他抓了回去。凡伯是什麼人?是周天子的大夫。這是外出訪問,為什麼說戎人攻打他呢?因為抓住了他。抓住了他為什麼說攻打他呢?這是尊敬凡伯的意思。為什麼要尊敬他呢?因為不允許夷狄人隨便抓走中原各國的官員。為什麼要記載凡伯被攻擊的地點呢?也是為了尊敬凡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