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春王正月,叔孫舍如晉。
癸丑,叔鞅卒。
晉人執我行人叔孫舍。
晉人圍郊。郊者何?天子之邑也。曷為不系于周?不與伐天子也。
夏六月,蔡侯東國卒于楚。
秋七月,莒子庚輿來奔。
戊辰,吳敗頓、胡、沈、蔡、陳、許之師于雞父。胡子髡、沈子楹滅,獲陳夏嚙。此偏戰也,曷為以詐戰之辭言之?不與夷狄之主中國也。然則曷為不使中國主之?中國亦新夷狄也。其言滅獲何?別君臣也,君死于位曰滅,生得曰獲,大夫生死皆曰獲。不與夷狄之主中國,則其言獲陳夏嚙何?吳少進也。
天王居于狄泉。此未三年,其稱天王何?著有天子也,尹氏立王子朝。
八月乙未,地震。
冬,公如晉,至河,公有疾乃復。何言乎公有疾乃復?殺恥也。
【 譯文】
魯昭公二十三年,春季,周歷正月,魯國大夫叔孫舍到晉國。
癸丑這天,魯國大夫叔鞍死了。
晉國人拘捕了魯國使者叔孫舍。
晉國軍隊包圍了郊這個地方。郊是什麼地方?是周天子的城邑。為什麼不說郊是周王朝的呢?因為不贊成諸侯軍隊攻打周天子。
夏季,六月,蔡侯東國在楚國死了。
秋季,七月,營國國君庚輿逃亡到魯國來。
戊辰這天,吳國在雞父這個地方打敗了頓國、胡國、沈國、蔡國、陳國、許國的軍隊。胡國國君元和沈國國君楹“滅”。吳國“獲”陳國大夫夏嚙。這是約定日期地點、各據一方的正規戰爭,為什麼用突然襲擊的詐戰的說法來記載這件事呢?因為不贊成在這次戰事中以夷狄為主、以中原各諸侯國為客。既然不贊成以夷狄為主,那麼為什麼不以中原各諸侯國為主、夷狄為客呢?因為中原各諸侯國不尊王室,君臣上下敗壞,也是新的夷狄了。這里為什麼分別用“滅”和“獲”來記載戰況呢?這是為了區別國君與大臣。國君在君位上戰死了叫“滅”,在戰爭中被活捉了叫“獲”;大臣在戰爭中無論被活捉還是戰死都叫“獲”。這次戰爭,既然不贊成夷狄為主、中原各國為客,那麼這里說“獲陳夏嚙”是什麼意思呢?這是肯定吳國稍稍有了一些進步。
周天子居住在狄泉這個地方。周敬王即位還未滿三年,按例不能稱天王,這里為什麼稱他為天王呢?這是為了表明周王朝有天子在。尹氏立周景王的長庶子王子朝為天子。
八月,乙未這天,魯國發生地震。
冬季,魯昭公去晉國。來到黃河邊,魯昭公生病了,于是就回國了。這里為什麼說魯昭公生病了,于是就回國了呢?這是為了減少畏懼晉國的羞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