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內篇諫上第一 景公信用讒佞賞罰失中晏子諫第八

類別︰子部 作者︰晏嬰(春秋) 書名︰晏子春秋

    景公信用讒佞,賞無功,罰不辜。晏子諫曰︰“臣聞明君望聖人而信其教,不聞听讒佞以誅賞。今與左右相說頌也,曰︰‘比死者勉為樂乎!吾安能為仁而愈黥民耳矣!’故內寵之妾,迫奪于國,外寵之臣,矯奪于鄙,執法之吏,並荷百姓。民愁苦約病,而奸驅尤佚,隱情奄惡,蔽諂其上,故雖有至聖大賢,豈能勝若讒哉!是以忠臣之常有災傷也。臣聞古者之士,可與得之,不可與失之;可與進之,不可與退之。臣請逃之矣。”遂鞭馬而出。

    公使韓子休追之,曰︰“孤不仁,不能順教,以至此極,夫子休國焉而往,寡人將從而後。”晏子遂鞭馬而返。其僕曰︰“向之去何速?今之返又何速?”晏子曰︰“非子之所知也,公之言至矣。”

    【譯文】

    齊景公听信任用讒邪奸佞之人,賞賜無功的人,懲罰無罪的人。晏子進見說︰“我听說聖明的君主仰慕聖人而听從他們的教誨,沒有听說他們听從讒邪奸佞之人來進行賞罰的。現在君王與親近的人相互逢迎取悅,說︰‘將死的人還盡力尋歡作樂呢,我們怎麼能為行仁義而活得還不如犯人呢?’所以宮內受寵的嬪妃強奪豪取國庫資財,宮外受寵的臣子,巧取豪奪于邊境。執法的官吏,都苛斂百姓,人民愁苦貧病。歹人跟從此風尤其過分,隱瞞真相,掩蓋罪惡,蒙蔽迷惑他的國君,所以即使有至聖大賢,也難地址這些讒佞之人。所以忠臣常遭禍患。我听說,古代的賢士,遇到可疑親駙的國君便出仕,遇到不可親父母的國君就隱遁。遇到顆親附的國君就進仕,遇到不可親附的國君就隱退。我請求離去了。”于是策馬離開了朝廷。

    景公命韓子休追趕晏子,說︰“我不仁德,不能承您教誨,因此到了這個地步。您棄國到哪里,我就跟著到哪里。”晏子就又策馬返回來了。他的僕人說︰“為何剛才離開的那樣快,現在回來又這樣快呢?”晏子說︰“這你就不明白了,景公的話太誠懇了。”


如果你對晏子春秋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晏子春秋》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