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內篇問上第三 景公問欲令祝史求福晏子對以當辭罪而無求第十

類別︰子部 作者︰晏嬰(春秋) 書名︰晏子春秋

    公問于晏子曰︰“寡人意氣衰,身病甚。今吾欲具璋犧牲,令祝宗薦之乎上帝宗廟,意者禮可以干福乎?” 晏子對曰︰“嬰聞之,古者先君之干福也,政必合乎民,行必順乎神;節宮室,不敢大斬伐,以無逼山林;節飲食,無多畋漁,以無逼川澤;祝宗用事,辭罪而不敢有所求也。是以神民俱順,而山川納祿。今君政反乎民,而行悖乎神;大宮室,多斬伐,以逼山林;羨飲食,多畋漁,以逼川澤。是以民神俱怨,而山川收祿,司過薦罪,而祝宗祈福,意者逆乎!” 公曰︰“寡人非夫子無所聞此,請革心易行。”于是廢公阜之游,止海食之獻,斬伐者以時,畋漁者有數,居處飲食,節之勿羨,祝宗用事,辭罪而不敢有所求也。故鄰國忌之,百姓親之,晏子沒而後衰。

    【譯文】

    景公問晏子說:“我意志衰落,身上十分難受。現在我要齊備璋、犧牲,命祝宗向上帝宗廟進獻,我想這些禮品能夠求來福運吧?”晏子回答說︰“我听說,古時先王求福,政治一定要合于民心,行事一定要順于神意:宮室節儉,不敢大肆砍伐,以便不威脅到山林;飲食節儉,不過多田獵捕魚,以便不威脅到川澤;祝宗履行職事,只向神告知罪過,而不敢有什麼求取。所以,神與百姓都順暢,山川能致福。現在君王的政治違反民心,行事違背神意:擴大宮室,過度砍伐,威脅了山林;飲食浪費,過度田獵捕魚,威脅了川澤。所以神與百姓都怨恨他,山神收回福運。司過官已指出罪過,而祝宗卻祈求降福,這不是全反了嗎?”景公說:“若不是先生,我無從听到這些,請讓我改變想法和行為。”于是,中止了公阜之游,停止了海產的進獻,砍伐規定一定的時間,捕魚打獵規定一定的數量,住處和飲食節儉不浪費,祝宗履行職事,只告知罪過而不敢有所求取。所以,鄰國忌憚齊國,百姓親愛齊國。晏子死後這種做法就不再用了。


如果你對晏子春秋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晏子春秋》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