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內篇雜上第五 景公欲墮東門之堤晏子謂不可變古第七

類別︰子部 作者︰晏嬰(春秋) 書名︰晏子春秋

    景公登東門防,民單服然後上,公曰︰“此大傷牛馬蹄矣,夫何不下六尺哉?”晏子對曰︰“昔者吾先君桓公,明君也,而管仲賢相也。夫以賢相佐明君,而東門防全也,古者不為,殆有為也。蚤歲溜水至,入廣門,即下六尺耳,鄉者防下六尺,則無齊矣。夫古之重變古常,此之謂也。”

    【譯文】

    景公上東門的堤壩,百姓使服馬只留下一匹,之後才登上堤壩。景公說︰“這太傷牛馬的蹄子了,為什麼不降低六尺呢?”晏子回答說︰“從前我們的先君桓公,是個英明的君主;而管仲是個賢能的宰相。那是以賢能的宰相輔佐英明的君主,東門的堤壩才得以修築完備。先人不降低堤壩的高度,是有原因的。前些年淄水漲到這兒,進入廣里,就是從比堤壩低六尺的地方。如果過去堤壩降低了六尺,就沒有今天的齊都了。古人所以特別注意不輕易改變古代常法,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你對晏子春秋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晏子春秋》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