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氏、高氏欲逐田氏、鮑氏,田氏、鮑氏先知而遂攻之。高曰︰“先得君,田、鮑安往?”遂攻虎門。二家召晏子,晏子無所從也。從者曰︰“何為不助田、鮑?”晏子曰︰“何善焉,其助之也。”“何為不助欒、高?”曰︰“庸愈于彼乎?”門開,公召而入。欒、高不勝而出,田桓子欲分其家,以告晏子。晏子曰︰“不可!君不能飭法,而群臣專制,亂之本也。今又欲分其家,利其貨,是非制也。子必致之公。且嬰聞之,廉者,政之本也;讓者,德之主也。欒、高不讓,以至此禍,可毋慎乎!廉之謂公正,讓之謂保德,凡有血氣者,皆有爭心,怨利生孽,維義可以為長存。且分爭者不勝其禍,辭讓者不失其福,子必勿取。”桓子曰︰“善。”盡致之公,而請老于劇。
【譯文】
欒氏、高氏想趕走田氏、鮑氏。田氏、鮑氏事先得知了情況,欒氏、高氏于是攻伐他們。高強說:“先抓國君,田、鮑能跑到哪里去?”于是攻打虎門。雙方都召晏子,晏子沒有跟從任何一方。跟隨他的人說︰“為何不幫助田氏、鮑氏?”晏子說︰“幫助他們,有什麼好處呢?”“為何不幫助欒氏、高氏?”說:“難道有什麼更大的好處嗎?”大門打開,齊君召見就進去了。欒、高沒有獲勝便出逃了。田桓子想分掉他們的家財,將這個想法告訴了晏子。晏子說:“不行。國君不能修整法度,而使群臣專制,這是禍亂的根本啊。現在又想分掉他們的家財,貪求他們的財物,這是不合法的。你一定要將其充公。況且我听說,廉潔是政治的根本;謙讓是德行的主宰。欒氏、高氏不謙讓,才招來這樣的災禍,能不慎重嗎?廉潔才能公正,謙讓才能保有美德,凡是有血氣的人,都有爭奪之心,畜積財貨就會產生災禍,只有義才可使人長存。況且分爭的人不斷承受禍患,謙讓的人不會失去他的福份。你一定不要拿取那些。”田桓子說:“好。”全部都充了公,並請求到劇地養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