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元年,太宗謂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興造,必須貴順物情。昔大禹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極廣,而無怨 者,物情所欲,而眾所共有故也。秦始皇營建宮室,而人多謗議者,為徇其私欲,不與眾共故也。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遠想秦皇之事,遂不復作也。古人雲︰‘不作無益害有益。’‘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固知見可欲,其心必亂矣。至如雕鏤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驕奢,則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以下,第宅、車服、婚嫁、喪葬,準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斷。”由是二十年間,風俗簡樸,衣無錦繡,財帛富饒,無饑寒之弊。
貞觀二年,公卿奏曰︰“依《禮》,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宮中卑濕,請營一閣以居之。”太宗曰︰“朕有氣疾,豈宜下濕?若遂來請,糜費良多。昔漢文將起露台,而惜十家之產,朕德不逮于漢帝,而所費過之,豈為人父母之道也?”固請至于再三,竟不許。
貞觀四年,太宗謂侍臣曰︰“崇飾宮宇,游賞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勞弊。孔子雲︰‘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勞弊之事,誠不可施于百姓。朕尊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誠能自節,若百姓不欲,必能順其情也。”魏征曰︰“陛下本憐百姓,每節己以順人。臣聞‘以欲從人者昌,以人樂己者亡。’隋煬帝志在無厭,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營造,小不稱意,則有峻罰嚴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競為無限,遂至滅亡。此非書籍所傳,亦陛下目所親見。為其無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為足, 今日不啻足矣; 若以為不足,更萬倍過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對甚善。非公,朕安得聞此言?”
貞觀十六年,太宗謂侍臣曰︰“朕近讀《劉聰傳》,聰將為劉後起 儀殿,廷尉陳元達切諫,聰大怒,命斬之。劉後手疏啟請,辭情甚切,聰怒乃解,而甚愧之。人之讀書,欲廣聞見以自益耳,朕見此事,可以為深誡。比者欲造一殿,仍構重閣,今于藍田采木,並已備具,遠想聰事,斯作遂止。”
【 譯文】
貞觀元年,太宗對侍臣說︰“自古以來,帝王凡是要興建工程,必須重視順應民心。從前大禹開鑿九山,浚通九江,耗費人力非常巨大,卻沒有人痛恨埋怨,就是因為民心希望這樣做,他集中了百姓的心願。秦始皇營造宮室,人們常常指責批評,就因為他是滿足私欲,不跟民心一致的緣故。我最近想造一座宮殿,材料已經準備齊全,但是遠想秦始皇的事情,就不再興建了。另外古人說︰‘不要做無益的事去損害百姓的利益’, ‘不謀求滿足私欲,使心不混亂。’本來就知道謀求私欲,民心必然混亂。比如精雕細鏤的酒器,珠寶玉器服飾玩物,若是放縱驕逸奢侈,那麼國家危亡的時期就會立即到來。自王公以下的人,住宅、車服、婚娶、喪葬等,凡是按照官位棒祿不該使用的,一律禁止。”從此二十年間,社會風俗簡樸,衣著不華麗,物質富饒,沒有饑餓寒冷的禍害。
貞觀二年,公卿大臣上奏說︰“按照《 禮記》 ,夏季最末一個月,可以居住高台上築成的樓榭。現在夏熱未退,秋季的連綿大雨才開始,皇宮里低下潮濕,請陛下營建一座樓閣來居住。”太宗說︰“我患有氣力衰竭的病,哪里適宜居住低下潮濕的地方?但是,如果同意了你們的請求,浪費實在多。從前漢文帝準備建築露台,為愛惜相當于十戶人家財產的費用,就不再興建。我德行趕不上漢文帝,而耗費的財物卻超過他,難道說得上是作為百姓父母的國君德行嗎?”公卿再三堅持奏請,太宗始終沒有答應。
貞觀四年,太宗對侍臣說︰“擴建修飾宮殿屋宇,游玩觀賞水池樓台,是帝王所希望的,卻是百姓所不希望的。帝王希望這樣是因為驕奢淫逸,百姓不希望這樣是因為勞累疲弊。孔子說︰‘有一句可以終身實行的話,恐怕就是仁恕之道吧!自己所不情願做的事,不要施加給別人。’勞累疲弊的事,確實不能施加給百姓。我居于帝王的尊位,富有天下,處理事情都設身處地,才真正能夠節制自己的欲望。如果百姓不希望那樣做,一定要能夠順應民情。”魏微說︰“陛下素來愛惜百姓,常常節制自己去順應民情。臣听說︰‘拿自己的欲望去順應民情的就昌盛,勞累百姓來娛樂自己的就滅亡。’隋場帝貪心無厭,專門喜好奢侈,每當有關官署供奉營造,稍不稱心,就用嚴厲的刑罰處罰。上面喜好做什麼,下面必定做得更厲害,上下爭相奢侈放縱沒有限度,終于導致滅亡。這不僅是在史籍有著記載,也是陛下親眼看見的。因為他荒淫無道,所以上天賜命陛下取代他。陛下如果認為欲望滿足了,那麼現在不僅僅是滿足了,而是應該節制欲望了。如果認為欲望還不能滿足,那麼再超過這樣萬倍也不會滿足。”太宗說︰“你回答得很好!不是你,我豈能听到這些話?”
貞觀十六年,太宗對侍臣說︰“我最近讀了劉聰的傳記,劉聰準備給劉後建皇馴義殿,廷尉陳元達懇切規諫,劉聰大怒,下令殺他。劉後親筆上奏章請求赦免,措辭感情十分懇切。劉聰的怒氣才緩解下來,而且感到很慚愧。人讀書,不過是想增長見識補益自己。我看了這件事,可以作為深刻的鑒誡。近來想造一座宮殿,照例要建層樓,現在從藍田采伐木料,都已經準備齊全。遙想劉聰這件事,就停止了該一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