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論慎所好第二十一

類別︰史部 作者︰吳兢(唐) 書名︰貞觀政要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古人雲‘君猶器也,人猶水也,方圓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堯、舜率天下以仁,而人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人從之。下之所行,皆從上之所好。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華,惟好釋氏、老氏之教;武帝末年,頻幸同泰寺,親講佛經,百寮皆大冠高履,乘車扈從,終日談論苦空,未嘗以軍國典章為意。及侯景率兵向闕,尚書郎以下,多不解乘馬,狼狽步走,死者相繼于道路。 武帝及簡文卒被侯景幽逼而死。 孝元帝在于江陵,為萬紐于謹所圍,帝猶講《老子》不輟,百寮皆戎服以听。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摯。庾信亦嘆其如此,及作《哀江南賦》,乃雲︰‘宰衡以干戈為兒戲,縉紳以清談為廟略。’此事亦足為鑒戒。朕今所好者,惟在堯、舜之道,周、孔之教,以為如鳥有翼,如魚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暫無耳。”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神仙事本是虛妄,空有其名。秦始皇非分愛好,為方士所詐,乃遣童男童女數千人,隨其入海求神仙。方士避秦苛虐,因留不歸,始皇猶海側踟躕以待之,還至沙丘而死。漢武帝為求神仙,乃將女嫁道術之人,事既無驗,便行誅戮。據此二事,神仙不煩妄求也。”

    貞觀四年,太宗曰︰“隋煬帝性好猜防,專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謂胡床為交床,胡瓜為黃瓜,築長城以避胡。終被宇文化及使令狐行達殺之。又誅戮李金才,及諸李殆盡,卒何所益?且君天下者,惟須正身修德而已,此外虛事,不足在懷。”

    貞觀七年,工部尚書段綸奏進巧人楊思齊至。太宗令試,綸遣造傀儡戲具。太宗謂綸曰︰“所進巧匠,將供國事,卿令先造此物,是豈百工相戒無作奇巧之意耶?”乃詔削綸階級,並禁斷此戲。

    【 譯文】

    貞觀二年,太宗對侍臣說︰“古人說︰‘國君好比是容器,百姓好比是水;水的形狀決定于裝它的容器,不決定于水本身。’所以堯、舜以仁義統治天下,民風隨之淳厚;柴、封以暴虐統治天下,民風隨之澆薄。臣下所做的,都是隨著皇上所喜歡的。比如梁武帝父子,崇尚浮華,一味喜歡佛教、道教,/武帝末年,多次駕幸同泰寺,親自講解佛經,百官都戴大帽子,穿高靴子,乘車隨從皇上,整天談論佛學,未嘗留心軍機國務、法典制度。等到侯景領兵攻打皇宮,尚書郎以下的百官,多數不會騎馬,狼狽不堪地步行逃跑,在路上死的一個接一個。梁武帝和兒子簡文帝簫綱終于被侯景幽禁迫害而死。梁孝元帝在江陵被萬紐于謹領兵圍困,他仍然講《 老子》 不停,百官都穿著軍裝听講,不久江陵城失守,君臣都被俘虜。連庚信也感嘆他們這樣的做法,到他撰寫《 哀江南賦》 時,就寫道︰‘宰相把軍事當作兒戲,官吏把清淡當作朝廷重大決策。’這件事也值得作為鑒誡。我現在所愛好的,只在堯、舜的準則,周公、孔子的教導,當作像鳥有翅膀,像魚依靠水,失去它必然滅亡,不能片刻沒有。”

    貞觀二年,太宗對侍臣說︰“神仙事本來就是虛誕胡說,空有其名。秦始皇非分喜好神仙事,結果被方士徐福欺騙,竟然派遣慎所好第二十一童男童女幾千人,跟隨他入海尋求仙藥。方士躲避秦朝苛刻暴虐的政令,于是留在海外不回來。秦始皇還到海邊上徘徊等待,歸途中走到沙丘就死了。漢武帝為求神仙,把女兒嫁給玩弄道術的人。後來見神仙的事沒有靈驗,就誅殺了他。據這兩件事看來,犯不著胡亂尋求神仙。”

    貞觀四年,太宗說︰“隋場帝性好猜疑,防範別人,一味迷信邪門歪道,最忌諱胡人,竟至于稱胡床為交床,胡瓜為黃瓜,築長城來隔開胡人。終于被宇文化及派遣令狐行達殺死。另外場帝誅殺李金才及諸李氏家族幾乎殺盡,最終有什麼益處?而統治天下的人,只要端正自身,修養品德就行了,此外的虛誕事情,不值得放在心上。”


如果你對貞觀政要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貞觀政要》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