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論貢賦第三十三

類別︰史部 作者︰吳兢(唐) 書名︰貞觀政要

    貞觀二年,太宗謂朝集使曰︰“任土作貢,布在前典,當州所產,則充庭實。比聞都督、刺史邀射聲名,厥土所賦,或嫌其不善,逾意外求,更相仿效,遂以成俗。極為勞擾,宜改此弊,不得更然。”

    貞觀中,林邑國貢白鸚鵡,性辯慧,尤善應答,屢有苦寒之言。太宗愍之,付其使,令還出于林藪。

    貞觀十二年,疏勒、朱俱波、甘棠遣使貢方物,太宗謂群臣曰︰“向使中國不安,日南、西域朝貢使亦何緣而至?朕何德以堪之?睹此翻懷危懼。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漢武驕奢,國祚幾絕。朕提三尺劍以定四海,遠夷率服,億兆V安,自謂不減二主也。然二主末途,皆不能自保,由是每自懼危亡,必不敢懈怠。惟藉公等直言正諫,以相匡弼。若惟揚美隱惡,共進諛言,則國之危亡,可立而待也。”

    貞觀十八年, 太宗將伐高麗, 其莫離支遣使貢白金。黃門侍郎褚遂良諫曰︰“莫離支虐殺其主,九夷所不容,陛下以之興兵,將事吊伐,為遼東之人報主辱之恥。古者討弒君之賊,不受其賂。昔宋督遺魯君以郜鼎,桓公受之于大廟,臧哀伯諫曰︰‘君人者將昭德塞違,今滅德立違,而置其賂器于大廟,百官象之,又何誅焉?武王克商,遷九鼎于雒邑,義士猶或非之,而況將昭違亂之賂器置諸大廟,其若之何?’夫《春秋》之書,百王取則,若受不臣之筐篚,納弒逆之朝貢,不以為愆,將何致伐?臣謂莫離支所獻,自不合受。”太宗從之。

    貞觀十九年,高麗王高藏及莫離支蓋甦文遣使獻二美女,太宗謂其使曰︰“朕憫此女離其父母兄弟于本國,若愛其色而傷其心,我不取也。”並卻還之本國。

    【 譯文】

    貞觀二年,太宗對朝集使說︰“根據土地生產情況確定貢賦,已記載在從前的典章制度上,要用本州生產的物品來獻給朝廷。近來听說各州的都督、刺史追求名聲,本地物產,有的嫌其不好,越境到外地去尋求,互相仿效,已成風氣,很是勞煩。應改掉這種弊病,不得再像這樣作。”

    林邑國于貞觀年間貢獻一只白鸚鵡,會講話,很聰明,特別善于對答,屢次有表示痛苦的話。太宗憐憫它,交給林邑國的使臣,囑咐他把鸚鵡帶回國放到樹林中去。

    貞觀十二年,疏勒、朱俱波、甘棠等國派使者進獻土特產。太宗對群臣說︰“假使中國不安定,日南、西域這些地方的朝貢使,怎麼可能來呢?我有什麼德行當得起這種盛況啊!看到這種盛況反而感到危險懼怕。近代能夠統一天下,開拓邊境的,只有秦始皇和漢武帝。秦始皇殘暴酷虐,傳到兒子就滅亡了。漢武帝驕縱奢侈,帝業差點滅絕。我手執兵器平定天下,遠方的異族都相繼來歸服,億萬人民平安無事,自認為不差于秦皇漢武。可是想到這兩位皇帝的晚年都自身難保,因此我常常為國家的危亡而感到懼怕,一點不敢松懈怠惰。只有依靠你們.坦率正直的規勸,用來改正錯誤,輔助我治好國家。如果只稱贊好的,隱瞞壞的,大家都說奉承話,那麼國家的危亡,很快就會來到。”

    貞觀十八年,太宗將要討伐高麗,高麗的莫離支派人來貢獻白金。黃門侍郎褚遂良規勸說︰“莫離支殘酷地殺害了他的國君,是東方各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陛下拿這件事起兵,將要去撫慰那里的百姓,討伐殺君的罪人,為遼東的人民洗雪國君被殺的恥辱。古時候討伐殺害國君的罪犯,決不接受他的賄賂。過去宋督殺了蕩公,把都國的大鼎贈送給魯桓公,恆公收下放在大廟里。減哀伯勸阻說︰‘作人君的人,要顯揚道德,堵塞邪惡,現在不顧道德,樹立邪惡,把人家賄賂的器物放在大廟里,百官跟著這樣做,還能懲罰誰呢?周武王打敗了商朝,把九鼎遷到洛邑,伯夷這樣的義士還認為他不對,更何況把表明邪惡叛亂的器物放在大廟里,後果會怎樣呢?’《 春秋》 上的記載,是所有國君取法的準則,如果收受背叛國君的人的器物,接受殺害國君之人的朝貢,不作為過錯,拿什麼理由去討伐高麗呢?我認為莫離支貢獻的白金,自然不應當接受。”太宗听從了這個意見。

    貞觀十九年,高麗國王高藏和莫離支蓋甦文,派使臣來貢獻兩個美人。太宗對高麗的使臣說︰“我可憐這兩個女人離開了她們在本國的父母兄弟,如果愛她們的美麗而傷了她們的心,我是不接受的。”于是拒絕不受,將二女退還給本國。


如果你對貞觀政要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貞觀政要》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