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部 禮類 ◎昏禮辨正

類別︰子部 作者︰清•李慈銘 書名︰越縵堂讀書記

    (清毛奇齡)

    夜閱毛西河《昏禮辨正》。中以納采問名據《儀禮》士昏禮謂二禮一日並行,只以一使將事。問名乃問女所命之名,及其生之年月日,但曰問名者,舉一以該二也。鄭《注》謂問母姓者非。又謂納徵即納聘。昏禮自納采至親迎皆奠雁,惟納徵用幣者,以雁乃蟄物,非禮物。又據《谷梁》謂納采問名納徵請期祗四事,無納吉之禮,問名後不當又納吉。以命卜當在納采之前,卜亦不必告女家。皆援據甚確。

    又謂《曾子問》婦三月而後廟見姑成婦之說,乃指舅姑已亡者。若舅姑在,則婦至之夕,舅姑迎之,登堂交拜,行賓主之禮,然後帥以謁廟。次日質明,上堂行婦見禮,謂之成婦,不必三月始廟見也。尤足發千古之蔽。西河說經,雖有無道秦之譏,然其明快直捷處,往往如是。

    至其謂爾時越俗,婦至不謁廟,不拜舅姑,牽婦入房,合巹就寢,直同野合。至請召賓客簡帖,不曰三日廟見,則曰兒媳某日行廟見禮,以凶喪之禮行之於常,則我山會兩邑皆向無此風,聞蕭山亦不如此,或當日彼邑人有行之者耶?吾鄉昏禮,大端多合于古,先之以行媒,多請士友戚好為之,皆備禮盛治具相迎送,繼以過帖,或副以銀幣,曰傳紅,即納采也。將娶則請庚,即問名也。繼以過禮,亦曰行聘(俗語曰發盤。)即納徵並請期也。惟親迎之禮鮮行者,婦至則胥先出迎交拜;古以舅姑為主人,今以胥為主人。質明,(古昏禮以昏,今天下亦多成禮于夕,獨吾越以子時至辰時為昏期,此最失禮。)胥導以見廟,乃見舅姑于堂,又以次見夫族內外少長,是夕始合巹同枕席焉。

    咸豐庚申(一八六○)十月初八日

    閱毛西河《昏禮辨正》、《辨定祭禮通俗譜》、《喪禮吾說篇》、《曾子問講錄》諸書,雖蔑棄無儒,不特掊擊注疏,痛詆朱子,至謂《禮記》由秦漢人掇拾,多不足信,《士禮》亦戰國以後俗儒所為,怪誕不經,其恣悍已甚;然博辨不窮,不可謂非辯才絕出也。其力辨今世子死孫稱承重之非,墓祭之近古,紙錢即明器,今市中所貨千張,皆作刀布形,最為近古;上香即古之炳蕭,樂之有喇叭灑捺,即漢晉之銅角,樂部之所謂橫吹,《周禮》之六同,鄭注謂以銅為管曰同,尤近于古。《士喪禮》有楔齒綴足幾之非;殯在西牆下之非;大夫殯去車、以棺著地、士殯掘地埋棺之非,吊喪有哭無拜禮、主拜賓、賓不答,皆足以匡古今之失。所定祭禮亦實在可行。其言昏禮須廟見後始配合,三年喪宜三十六月,雖于古無徵,多為通儒所駁,然亦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也。四庫只收《辨定祭禮通俗譜》,余皆附存目,尤深斥《其喪禮吾說篇》,謂顛舛乖謬,莫過于是。然其謂喪服有齊衰,無斬衰,及父在不當為母期年、父母不當為長子三年等,誠為鉅謬。其言喪禮立重諸儒所說近于非理,因謂重即銘旌,所以識別死者,即所以依神,故重有主道,重之為言幢也,童童然也,則頗有名理。若如舊說舊圓,誠不知何所取義也。

    光緒了亥(一八八七)十月初五日


如果你對越縵堂讀書記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越縵堂讀書記》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