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 正史類 ◎北齊書

類別︰子部 作者︰清•李慈銘 書名︰越縵堂讀書記

    (唐李百藥)

    《北齊書邢劭傳》,除衛將軍國子祭酒,以親老還鄉,了母憂哀毀遇禮。其下曰,後楊惜與魏收及劭,請置學及修立明堂,奏曰雲雲,至靈太後令曰,配饗大禮,為國之本,比以戎馬在郊,未遑修繕,今四表晏甯,當敕有司別議經始。此一段文字,近儒錢竹汀氏考正,以為《李崇傳》中事,誤入于此。李百樂此傳已亡,後人以《北史》補入,而《北史》劭傳與崇傳連,不知何時錯雜耳。案錢說甚精。崇此奏明載《魏書》本傳,靈太後令曰雲雲,文亦悉同。《北史》劭傳魏收作魏元義,又載靈太後令,以後復有除中書監至遷尚書令加侍中一段,則《北齊書》所無,此皆崇之官,劭傳此奏在孝武太昌之後,安得尚有靈太後?蓋取《北史》補《北齊書》者,覺其時不應有元義,乃將元義二字改作收而忘靈太後三字,又覺其官與後文敘劭之官不合,故又去此數行。惟《北史》載其奏自二黌兩學盛自虞殷起,故其上止稱請置學奏,此書則自世室明堂顯于周夏起,與崇傳所奏悉同,又似反據《魏書》增入。且崇傳所奏是崇一人所上,並不連元義等名,此皆不可解者。總之以此書劭傳言之,自哀毀過禮以下,當雲後累遷太常卿中書監攝國子祭酒雲雲,以至授特進卒,則劭之本末也。而自楊倍與魏收句起直至別議經始句,悉當削去。至劭之嘗被疏出及卒于何時,皆未詳載。據《魏收傳》,稱收于溫子升邢劭稍為後進,劭既被疏出,子升以罪幽死,收遂大被任用。《許傳稱》同郡邢劭為中書監,德望甚高,與劭競中正,遂馮附宋欽道,出劭為刺史,此傳所不可闕者也。

    《北齊書》、《儒林傳》序甚佳,其敘述源流時俗興廢,言詳恬簡,不可不瀆。其《文苑傳序》亦甚詳。高齊累世淫凶酷暴,所不忍言,而其待民頗寬,又知重儒愛士,縻以好爵,一時橫經揮翰之流,類能引置講帷,擢居文館,其隱退者,亦得雍容弦誦,優養林泉,故兩傳中人物亦頗可觀,所當憎而知其善也。

    光緒丁丑(一八七七)二月初十日

    《北齊書》、《王傳》,嘗詣晉祠賦詩曰︰日落應歸去,魚鳥見留連。明日,慮思道謂唏曰︰昨被召已朱顏,得無以魚鳥致怪?《北史》同。百藥書此卷本已亡,後人即以延壽書補之。己朱顏者謂已醉也,明北監本改朱為來,改顏為頗,以來字屬上語,蓋不解朱顏二字之義也。《太平廣記》卷二百四十七《詼諧門》引《談藪》正作朱顏,今若改之,則語妙全失。北監本多妄改,往往如此,而官本誤因之。

    《北齊書》、《文苑傳》序述後主時開文林館引文學之士待詔者諸人姓名官位而下,系之雲待詔文林,亦是一時盛事,故存錄其姓名。又《陽休之傳》載周武平齊,徵吏部尚書袁聿修等十八人,今隨駕赴長安,後盧思道有所撰錄,止雲休之與孝貞思道同被召者,是其誣妄焉。焉百藥所以備載此兩次姓名者,以其父德林皆與其列,借以夸恩遇,而入周一事,尤為其父出處所關,以見事由特徵,非同靦冒,故深辯思道之誣罔。《北史》、《文苑傳》、《序》及休之傳皆據以為本,而去待詔文林三語及後慮思道雲雲,蓋未明百藥本意。然思道誣罔之事與休之本傳無涉,且百藥語亦未必可信,待詔文林雲雲,則去之為非。

    魏自孝武入關,以東魏為偽,以高氏為賊臣。其後洋又先篡而緯終滅于周,以為俘虜。隋承周,唐承隋,則高氏之為賊為僭偽益著。乃唐初稱之為北齊,為之修史與魏周並者,何也?蓋以李百藥之父德林,薛收之父道衡,顏師古之祖之推,皆嘗仕齊,頗被任遇。溫大雅彥博之父君悠,亦嘗為文林館學士。高士廉之祖岳為齊清河王,士廉既功臣國戚,大雅兄弟任用百藥等,皆久綜文史之職,故協力躋之,列于帝統,而高氏窮凶極暴,頗知崇尚文學,優容儒士,遂得久假不歸。此以知修史諸臣,出于私心,而有國者不可不重文士,所以藉其力者,非淺也。

    光緒戊寅(一八七八)二月十四日

    《北齊書》、《杜弼傳》,顯祖嘗問弼雲,治國當用何人?對曰︰鮮卑車馬客,會須用中國人。顯祖以為此言譏我。蓋高歡當日雖目爾朱為胡,而實自附其類,故所任用如庫狄干、賀拔允、萬俟普、萬俟洛父子、可朱渾道元、破六韓常、莫多婁貸文、庫狄迥洛、庫狄盛、斛律羌舉、斛律金、侯莫陳相、叱列殺鬼、步大汗薩、薛孤延、呼延族、乞伏貴和、乞伏令和兄弟、賀拔仁、尉標、尉相貴父子、尉長命、綦連猛,皆匈奴部族,非中國所有姓氏也。

    《北齊書》、《趙彥深傳》,彥深子仲將,善草隸,雖與弟書,書字楷正,雲草不可解,若施之于人,即似相輕易,與當家十卑幼,又恐其疑。所在宜爾,是以必須隸筆。案此稱楷為隸,亦是今真書即古隸書之明證。(北齊彥深傳已亡,此小即北史文。)

    《北齊書》、《慕容儼傳》,儼鎮郢城,為梁所圍,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號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禱,于是順士卒之心,相宰祈請,冀獲其佑。案此為城隍祠見史籍之始,而以為俗號,則唐初猶等之淫祀,至唐末始盛行。朱梁時吾越遂有牆隍(朱溫避其機茂誠嫌名,改城為牆。)祠碑矣。(此條困學紀聞己言之。)

    《北齊書》、《元孝友傳》雲,祖魏太武皇帝,兄臨淮王譚,無子,令孝友襲爵。案《魏書》太武子臨淮宣王譚,傳子懿王提,孫康王昌,曾孫文穆王或,或無子,以弟孝友襲爵,是孝友為譚之曾孫,于太武為高祖,無子者乃或而非譚也。北齊此傳已亡,後人取《北史》補之,而《北史》本系譚為傳,其世次悉同《魏書》,乃妄加割截,顛倒錯繆,可笑如此。

    二月二十日

    《北齊書》、《顯祖紀》,天保十年五月,誅始平公元世、東平公元景式等二十五家,《北史》同,而《彭城王韶傳》作元世哲元景武。《北齊書》、《元韶傳》同。(百藥書此傳已亡,後人即取北史補。)考《魏書》、《任城王雲傳》,雲有孫世哲,為高平縣侯嵩之子,尚書令世之弟,武定中為吏部郎,未嘗封始平公。而韶傳又雲,世哲從弟黃頭。考《魏書章武王太洛傳》,太洛嗣子彬,彬子融,融于景哲,皆世傳國爵。景哲弟朗,即後廢帝,朗子黃頭,其群從無名世哲,亦無封始平者。惟《彭城王勰傳》,言劭弟子正,莊帝即位封始平王,子欽字世道襲,齊受禪,爵例降。且《北史》諱世字,不應去哲存址。(今北史中所有世字,皆宋以後校書者所改竄。)疑此及《北齊書》皆有脫誤,《北齊書》成于太宗時,不避世字名字。至景式則為東平王略之子,襲封武定中北廣乎太守,齊受禪,爵例降,見《魏書》略傳,作武者誤也。黃頭襲封安定王,(朗為高歡所立,魏書稱中興主,被廢後孝武封為安定王,旋被殺。)改封安平王,齊受禪,爵例降。《北史》于諸王子孫名多不見,偶然雜出,不知其為何人矣。又《魏書》、《出帝》(即孝武帝。)《紀》,太昌元年九月,前廢帝子渤海王子恕改封沛郡王,前廢帝即節閔帝也。《前廢帝紀》普泰元年九月,封皇子子恕為渤海王,至此改封,以後亦不知所終。而《魏書》、《廣陵惠王羽傳》後敘子姓亦不及子恕。(節閔即羽之子。)錢竹汀氏謂魏書于宗室子姓,遺落甚多。余謂收書本已多闕,未必其舊如此,惟其成書當高洋大誅元氏之時,滅絕者十之九,僅有存者,微弱已甚,諸房譜牒,搜訪不全;又意媚高氏,復黨爾朱,故于元氏諸王,多加丑詆。即以臨淮王或之名德,中山王熙之雅望,章武王融之死節,亦俱致貶辭,此其所以為穢史也。

    三月十二日


如果你對越縵堂讀書記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越縵堂讀書記》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