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 正史類 ◎隋書

類別︰子部 作者︰清•李慈銘 書名︰越縵堂讀書記

    (唐魏徽等)

    夜閱《隋書》。《隋書》之《誠節傳》,即《忠節傳》也。此必本王劭《隋書》因避文帝父忠之諱而立此目,唐代不應仍避隋諱,此魏徵輩之失檢。其中如《皇甫誕傳》雲,以無逸誠義之後,誠義即忠義也。《何妥傳》雲︰若信有此言,則威不從訓,是其不孝;若無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誠。不誠不孝,何以事君?不誠皆即不忠也。此類甚多,不可枚舉。

    宋子京《新唐書》荊 詔令表奏駢儷之作,誠為過當,然自晉宋齊梁以下諸史,繁文浮恬,疊矩重規,飾偽崇誣,良為可厭。《隋書》稍加簡擇,較有體裁。其傳論諸篇,雖承用偶儷,而辭意質直,殺而不繁,此房魏諸公浮華漸掃,其功不可沒也。如《文四子傳論》雲︰慎子有言曰,一兔走街,百人逐之。積兔于市,過者不顧,豈其無欲哉?分定故也。房陵分定久矣,高祖一朝易之,開逆亂之源,長覬覦之望。又雲︰自古廢嫡立庶,覆族傾宗者多矣,考其亂亡之禍,未若有隋之酷。《詩》曰︰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後之有國有家者,可不深戒哉。此等名言法戒,不愧良史。自宋以後,奉敕修史之臣,不敢為此言矣。又楊玄感等傳論,發揮隋氏興亡之由,其辭甚美。又雲︰隋之得失存亡,大較與秦相類。始皇並吞六國,高祖統一九州;二世虐用威刑,煬帝肆行猜毒;皆禍起于群盜,而身殞于匹夫,原始要終,若合符契矣。亦名論也。

    同治壬申(一八七二)十月初十日

    校《隋書》、《音樂志》及牛宏鄭譯何妥傳。據《音樂志》下卷,牛里仁等議樂,引《東觀書》馬防得,大予丞(案今本誤作太子丞。)鮑鄴等上作樂事,凡一百八十二言。(一字為一言。)今《東觀記》輯本,止防上言聖人作樂雲雲五十四言,而《後漢書》、《馬防傅》,惟是冬始施行十二月迎氣樂防所上也一語。又引《順帝紀》雲,陽嘉二年冬十月庚午至作樂器如舊典,共四十九言,而今本《東觀記》乃無一字,知掇拾遣落,蓋亦多矣。《馬防傳》雲雲,《續漢書》、《律歷志注》引作薛瑩書,其文牧《隋志》尤詳而微異,知里仁等所引實出《東觀記》也。薛瑩晉散騎常侍,撰《後漢記》一百卷,見《隋唐志》。

    光緒己卯(一八七九)九月二十日

    兩日校《隋書》、《地理志》一卷。此志于小注分述梁陳齊周四代沿革,謁脫彌甚。錢竹汀氏《隋書考異》,于此志訂正最多,然尚不及十之四。余復參考各書,為之補訂,計兩卷中不下三十余條,亦未能盡正也。

    光緒庚辰(一八八○)二月初六日

    校《隋書》、《禮儀志》。其《禮儀》一,言隋代夏全之日祭皂地只,從祀有神州迎州冀州戎州拾州柱州營州咸州陽州九州,又雲神州東南方,迎州南方,冀州戎州西南方,拾州西方,柱州西北方,營州北方,咸州東北方,陽州東方。按《淮南子》、《墜形訓》雲,何謂九州?東南神州曰農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州曰並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沸州曰成土,東北薄州曰隱土,正東陽州曰申土。《隋志》所言,大略本此,即鄒衍所謂大九州也,而其中州名不同者五,拾州蓋即台州,《周禮》、《夏官》職方氏《疏》雲,自神農以上有大九州柱州迎州神州之等,至黃帝以來,德不及遠,惟于神州之內分為九州,此等皆出緯書,其從祀地只實始隋代。(北周始于方丘之外別有神州之壇,以當古之北郊。)《舊唐書》、《禮儀志》一雲太宗初,房玄齡等議禮有益于人則祀之,神州者國之所托,余八州則義不相及,近代通祭九州,今除八州等八座,惟祭皇地只及神州,以正祀典。是八州之位,唐初尚存,至高宗永徽中並廢神州之祀矣。

    又《禮儀》二雲,春迎靈威仰者,三春之始,萬物稟之而生,莫不仰其靈德,服而畏之也。夏迎赤嫖怒者,火色嫖怒,其靈炎,至明盛也。秋迎白招拒者,招集、拒大也,言秋時集成萬物,其功大也。冬迎葉光紀者,葉拾、光華,紀法也,言冬時收拾光華之色,伏而藏之,皆有法也。中迎含樞紐者,含容也,樞機有開闔之義,紐者結也,言士德之帝,能含容萬物,開闔有時、紐結有法也。此五帝之號,皆以其德而名焉。案五帝之名,出《春秋緯》、《文懼鉤》,鄭君《周禮》、《小宗伯》注首稱之,惟葉字作汁。此雲葉拾也,葉汁皆從十得聲,古音本同,故以拾為訓。拒訓為大,則拒乃鉅之借。《禮記》、《曲禮正義》引作矩,亦借字也。《曲禮正義》、《周禮》、《天官》掌次《疏》及《大宗伯疏》,皆雲本《文耀鉤》。惟隋蕭吉《五行大義》謂出《河圓》,蓋《易緯》、《河圖》、《括地象》亦有此文,其義訓則惟此志有之,雖所釋亦近望文生義,要之五帝之名不過如《爾雅》歲陽歲名月陽月名之比,有此古稱,非同名號,故掌次疏赤嫖怒作赤奮若,尤為顯證。宋以後人不知古義,以緯書為怪誕,妄詆鄭君,亦夏蟲之見矣。

    二月初八日


如果你對越縵堂讀書記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越縵堂讀書記》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