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公卷第七(起元年盡五年) 僖公五年(公元前六百五十五年)

類別︰經部 作者︰(戰國)谷梁赤 書名︰春秋谷梁傳

    經  五年,春,晉侯殺其世子申生。

    【 譯文】

    僖公五年,春天,晉獻公殺了自己的太子申生。

    傳  目晉侯斥殺,惡晉侯也。

    【 譯文】

    指斥晉侯殺太子,憎恨晉侯。

    經 杞伯姬來朝其子。

    【 譯文】

    杞伯姬回魯,讓自己兒子來魯朝見僖公。

    傳  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禮也。諸侯相見曰朝。伯姬為志乎朝其子也。伯姬為志乎朝其子,則是杞伯失夫之道矣。諸侯相見曰朝,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非正也。故曰,杞伯姬來朝其子,參譏也。

    【 譯文】

    女子已經出嫁,不能再隨便越境,越境是違禮的。諸侯互相會見叫朝。伯姬想讓兒子朝魯。讓兒子朝魯是伯姬的意願,這就表明杞伯失去了為夫之道。諸侯相見叫朝,(僖公)用招待杞伯之禮,招待他的兒子,是不對的。所以說,記“杞伯姬來朝其子”譏刺了三件事。

    經  夏,公孫茲如牟。

    【 譯文】

    夏天,公孫茲到牟國去。

    經  公及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會王世子于首戴。

    【 譯文】

    僖公和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一起在首戴會見周王的太子。

    傳  及以會,尊之也。何尊焉?王世子雲者,唯王之貳也。雲可以重之存焉,尊之也。何重焉?    天子世子世天下也。

    【 譯文】

    經文用“及”和“會”,是尊重王太子。為什麼尊敬他?王世子的稱呼,表示他是天子    

    第二,應該重視他,尊重他。為什麼重視他?天子的太子繼承天下。

    經  秋,八月,諸侯盟于首戴。

    【 譯文】

    秋季,八月,諸侯在首戴結盟。

    傳  無中事而復舉諸侯何也?尊王世子,而不敢與盟也。尊則其不敢與盟何也?盟者,不相僖也,故謹僖也。不敢以所不僖而加之尊者。桓,諸侯也,不能朝天子,是不臣也。王世子,子也,瑰然受諸侯之尊己,而立乎其位,是不子也。桓不臣,王世子不子,則其所善焉何也?是則變之正也。天子微,諸侯不享勤。桓控大國,扶小國,統諸侯不能以朝天子,亦不敢致天王,尊王世子于首戴,乃所以尊天王之命也。世子含王命會齊桓,亦所以尊天王之命也。世子受之可乎,是亦變之正也。天子微,諸侯不享勤,世子受諸侯之尊己,而天子尊矣,世子受之可也。

    【 譯文】

    會見與結盟中間沒記事,為什麼記結盟時加上諸侯二字呢?是尊重王太子,不敢記太子參加結盟。為什麼不敢記太子參加結盟?結盟,是因為互相不守僖才慎重地簽盟約束盟者守僖。所以不敢讓這種出于不僖任的事加到尊者頭上。齊桓公是諸侯,不朝天子,也就不像臣了。王世子,是天子的兒子,安然地讓諸侯尊戴自己,坐在尊位,這也就不像天子的)L 子了。桓公不像臣,王太子不像太子,那麼他們好在什麼地方?這就是變通地看,他們又是對的。天子地位衰微,諸侯不納貢不朝拜。齊桓公控制大國,扶助小國,統率諸侯而不能朝拜天子,能在首戴尊敬王太子,這也就是尊敬天子命令的一種方式。太子帶著天子的命令會見桓公,這也是尊敬天子的一種方式。太子可以接受諸侯的尊戴,這也是變通地看,是對的。天子地位衰微,諸侯不納貢、不朝拜,太子能受到諸侯的尊戴,也就等于天子受到尊戴了,所以太子接受諸侯的尊戴是可以的。

    經  鄭伯逃歸不盟。

    【 譯文】

    鄭伯逃回國不參加結盟。

    傳  以其法諸侯,故逃之也。

    【 譯文】

    因為齊桓公用法律管制諸侯,所以鄭伯逃回國。

    經  楚人滅弦,弦子奔黃。

    【 譯文】

    楚國滅掉弦國,弦國國君跑到黃國。

    傳  弦,國也。其不曰,微國也。

    【 譯文】

    弦是國名,沒提它,因為是小國。

    經  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 譯文】

    九月,戊申日,初一,出現日蝕。

    經  冬,晉人執虞公。

    【 譯文】

    冬天,晉國捉住虞國國君。

    傳  執不言所于地,于晉也。其曰公何也?猶曰其下執之之辭也。其猶下執之之辭何也?晉命行乎虞民矣。虞虢之相救,非相為賜也。今日亡虢而明日亡虞矣。

    【 譯文】

    抓人不記所在地點,因為包容在晉國境內了。稱虞公是什麼意思?像是說他的下臣抓住他。為什麼像是他的下臣抓住他?是晉國命令虞人抓的。虞虢兩國互相救助,其實誰也沒給誰好處,今天虢國滅亡,第二天虞國也滅亡了。


如果你對春秋谷梁傳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春秋谷梁傳》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