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五]本書的流傳及其版本

類別︰子部 作者︰宋•確庵 書名︰靖康稗史箋證

    本書自南宋咸淳丁卯(即咸淳三年、公元一二六七年)編定之後,似沒有刻本、流傳甚少,至自宋以後諸家書目皆未著錄。但本書卻很快傳到了高麗。辛巳三月(即明惠帝建文三年、公元一四0一年)朝鮮李朝國王遺德在本書上寫有一個題跋,跋雲︰

    中土禍患,至宋徽、欽而極,子息蕃衍,恥辱亦大,前史未有也。是編久存大藏,朕微時見轉鈔本于同年家,差脫不可句讀。踐祚後,檢諸故府,得此,有先「忠烈王」圖印,是百年前傳寫來。披覽事變,終始咸悉。宋金所為,皆有國者金鑒。正史隔越兩朝,卷帙繁博,無此融會貫通。暇當考征芟補,命儒臣泐為一書,為萬世子孫戒。辛巳三月上巳,遺德筆。

    考高麗史卷二八忠烈王世家︰「忠烈王諱Z,古諱諶(按元史作「住、又,元宗長子,母曰順敬太後金氏。高宗二十三年丙午二月癸丑生。四十六年,高宗薨,元宗以太子入覲于元,王時為太孫,受遺詔,權監國事。元宗元年八月,冊為太子。十三年入元,十五年,尚元世祖女忽都魯揭里迷失公主。六月癸亥,元宗薨。甲子,百官會于本闕,遙尊為王。秋七月,元遣同知上都留守事張煥冊為王。」元史卷八世祖紀亦雲︰至元十一年秋七月「癸巳,高麗國王王植薨,遣使以遺表來上,且言世子仔 鰨 篩逗笫隆k吠  暇├羰廝臼掄嘔啦孜 呃齬酢!褂 呃鍪匪峭耆 嗆稀U餼褪撬擔 伊彝跤謚獵  荒即宋咸淳十年、公元一二七四年)即位。又據高麗史卷三二忠烈王世家,其人死于戊申三十四年秋七月己巳,即元武宗至大元年(公元一三0八年)。即然朝鮮李朝內府所藏靖康稗史有「忠烈王」圖印,那麼就可以肯定,這本書至晚在公元一三0八年之前,就已傳到了高麗。又考東藩記事,遺德即芳遠,于明惠帝建文二年(公元一四00年)嗣位,第二年,他便寫了這個書跋,其雲「當是百年前傳寫來」,亦與史完全吻合。由于朝鮮國王如此重視這本書,把它視為「有國者金鑒」,故其書在朝鮮一直保存並流傳。

    我國最先得到這個朝鮮傳鈔本的是甦州學人謝家福(綏之),時間是在清光緒十八年(公元一八九二年)。隨即,他又請人過錄了個副本,送給他的朋友——著名藏書家丁丙,現在藏在南京圖書館的鈔本靖康稗史,就是這個本子。

    靖康稗史最通行的本子是民國二十八年(公元一九三九年)王大隆刊印的己卯叢編本,這個本子是丁秉衡在江南圖書館(按即後來的南京圖書館)據丁丙藏本鈔出的。可惜,丁秉衡先生的鈔本除一兩篇外,大多數都有不同程度的脫漏,而王大隆在刊印時,又沒有去復校一次,致使這個低劣的本子一直流傳至今。由于原鈔本不易見,今為讀者方便,特將該書重要脫漏校錄如下︰

    (一)甕中人語︰靖康二年二月初二日記事之後,脫「初三日,虜索男女樂工、醫人出城。」凡十三字。(按,字數不計標點,下同)且將初四日事,誤作了初三日事。

    (二)開封府狀︰道宗妃嬪一百四十三人名單中,「羅才人二十歲,名醉楊妃,即羅夫人」之後,脫「程才人十八歲,名雲仙,即程夫人。」凡十三字。

    (三)南征錄匯︰天會五年二月初五日「令內侍指認點驗後」,脫「太上後妃、諸王、帝姬皆乘車轎前進。後」凡十五字。末一「後」字,接下文「宮以下」三字。緣上文「點驗後」末一字亦為「後」字,故誤接下文,致脫。

    又同年三月初七日記事之後,脫「保福帝姬薨劉家寺 【 見日錄。】 」凡正文八字、注文三字。

    (四)呻吟語︰建安二年正月至三月,敘欽宗、徽宗生子、生女,各列新生子女之名後,脫「均殤」二字。

    又紹興元年引燕人麈雲︰「醒而悔之」下,脫「悉以分賜」四字。

    又紹興十一年「廣平郡王薨」之前,脫「榮德、寧福兩帝姬封良家子。」凡十一字。

    (五)宋俘記︰昏德長女條,「玉盤入蒲魯虎寨,天眷二年沒入宮」後,脫「三年十二月歿。金奴入達賚寨,天眷二年沒入宮」,凡十九字。

    又昏德媳九人條,「孔令則入寶山大王寨」後,脫「八年,敕配偽建安郡王趙梃。自劉家寨」凡十五字,下接「五起北行」句。

    又昏德「孫女二十九人……益一即虎頭」下,脫「均五起北行,玉嬙入宮,封夫人,晉帝姬。含玉嫁韓P子,虎頭」凡二十三字,下接「嫁克錫子」句。因「益一即虎頭」,與「嫁韓P子」後亦「虎頭」二字,誤接下文致脫。

    己卯叢編本靖康稗史不僅脫漏嚴重,而且錯字也很多,如「廣漠」誤作「廣漢」,「屯駐」誤作「尖駐」,甚至人名「希尹」誤作「希尸」、「母」誤作「鬧母」、「辛香」誤作「卒香」、「佛逃」誤作「佛迷」等等,不勝枚舉。

    最後,順便提及,丁丙本來在原書上有兩個很有價值的跋語,不僅說明了他這個鈔本的來龍去脈,還考證了遺德其人,足資參考。而己卯叢編本卻摒而不錄。不錄丁跋也罷,卻外加了不少雜七雜八的跋語,實在是丟了西瓜而撿芝麻,甚不足取。更有甚者,王大隆的某些校語也莫明其妙,如宣和乙巳奉使金國行程錄,其中有些話,如「第二十八程,自習州九十里至來州。無古跡可雲。」凡十八字,鈔本具在,只是將「程」誤作了「城」,而王大隆卻硬說︰「以上十八字,據會編校補。」這類情況,我以為倒不是王大隆故弄玄虛,而是他上了丁秉衡鈔本的當。很顯然,這是丁秉衡鈔漏了,王大隆用三朝北盟會編校補了這個缺漏。由于他過份相信丁秉衡鈔本的準確性,而未去復核原鈔本,故留下了上述「丈二和尚」式的校語。這說明,刊印或整理古籍,必須得下點真功夫,來不得半點投機與取巧,否則,是不會有好效果的。我以為,己卯叢編本靖康稗史,就正是這樣一個取巧省事,效果不佳的典型。

    說到這里,需要回過頭來回答,靖康稗史這部書為什麼在我國反而這樣罕見不傳呢?我以為,這需要看南宋,特別是高宗朝禁野史私著的目的。有人說,這是朝廷怕勾起昔日的黨爭而采取的措施。我不排除這種因素,但我們從靖康稗史的內容不難看到,宋廷所以搜禁私家史著,恐怕更在于掩其家丑。很明顯,宋廷是不可能容忍像靖康稗史中所收的那樣的史著流行的,試看三朝北盟會編所征引的上百種私家史著,有幾部留傳下來了?它們所以遭厄運,其原因正在這里。那麼,宋廷既不能容忍這些私著流行,何以徐夢莘編成三朝北盟會編後,「帝聞而嘉之」呢?我以為,這也不難理解,因為徐氏的會編,並不是將這些私家史著整部鈔入,而是作了較大選擇,同時,書中也不能不有所回避。應該說,這種作法,正合宋廷的口胃,宋帝又焉得不「聞而嘉之」呢?需要說明,宋廷雖然明禁這些私家著述,但並不是所有這類書都禁,沒有違礙,或違礙不大者是不在其內的,司馬光的涑水記聞,不就是朝廷令其曾孫司馬成獻嗟穆穡棵骱醮耍 頤薔透尤沸牛 蠓膊壞昧鞔 囊笆匪階牛 厴婊始抑 蠡虻比ㄕ咧 劍 縛蛋奘氛舸死啵 洳渙鞔 脖悴荒牙斫飭恕


如果你對靖康稗史箋證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靖康稗史箋證》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