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民要術卷第三 種姜第二十七

類別︰子部 作者︰賈思勰(北魏) 書名︰齊民要術

    種姜第二十七

    《字林》曰︰“姜,御【一】濕之菜。”“茈(音紫),生姜也。”

    潘尼曰(一)︰“南夷之姜。”

    姜宜白沙地,少與糞和。熟耕如麻地,不厭熟,縱橫七遍尤善。

    三月種之。先重耬耩,尋壟下姜,一尺一科,令上土厚三寸。數鋤之。六月作葦屋【二】覆之。不耐寒熱(二)故也。九月掘出,置屋中。中國多寒,宜作窖,以谷■(三)合埋之。

    中國土不宜姜【三】,僅可存活,勢不滋息。種者,聊擬藥物小小耳。

    崔曰︰“三月,清明節後十日,封生姜。至四月立夏後,蠶大食,牙生,可種之。九月,藏茈姜、荷。其歲若溫,皆待十月。”生姜,謂之茈姜。””

    《博物志》曰(四)︰“妊娠不可食姜,令子盈指。”

    (一) 據《太平御覽》卷九七七“蒜”所引,此句是潘尼《釣賦》文。

    (二) 姜雖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而畏寒,但在這里“寒熱”應作“暑熱”。

    (三) 黃校劉錄作“褥”,黃校陸錄作“耨”,明抄作“■”,均訛;字應作“■”,此從張校。參看本卷《種蒜》篇校記(十一)。

    (四) 《博物志》卷二載有此條,“盈”作“多”,指歧指。

    【一】 “御”是闢除,卻;“御濕”意即濕。

    【二】 “葦屋”,指葦箔覆蓋的矮棚。姜性畏強烈的陽光,現在江浙一帶常于刈麥後在姜畦上搭矮架,架上薄蓋麥稈,以避強烈日光。

    【三】 我國以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及雲貴一帶比較溫暖多濕的地區,姜的栽培為最盛,產量也高,並且有優良品種。這里所謂“中國土不宜姜”,只是指北方氣候寒冷且較干旱的地區,姜的栽培沒有像南方那樣適宜。賈氏所謂“中國”,是指後魏當時疆域大略而言。


如果你對齊民要術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齊民要術》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