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卷第五 种红蓝花、栀子第五十二

类别:子部 作者:贾思勰(北魏) 书名:齐民要术

    种红蓝花、栀子(一)【一】第五十二

    燕支、香泽、面脂、手药、紫粉、白粉附

    花地欲得良熟。二月末三月初种也。(二)

    种法:欲雨后速下,或漫散种,或耧下,一如种麻法。亦有锄掊而掩种【二】者,子科大而易料理【三】。

    花出,欲日日乘凉摘取。不摘则干。摘必须尽。留余(三)即合【四】。

    五月子熟,拔,曝令干,打取之。子亦不用郁浥。

    五月种晚花。春初即留子,入五月便种,若待新花熟后取子,则太晚也。七月中摘,深色鲜明,耐久不黦【五】,胜春种者。

    负郭良田种一顷者,岁收绢三百匹。一顷收子二百斛,与麻子同价,既任车脂,亦堪为烛,即是直头【六】成米。二百石米,已当谷田;三百匹绢,超然在外。

    一顷花,日须百人摘,以一家手力,十不充一。但驾车地头,每旦当有小儿僮【七】女十百为群(四),自来分摘,正须平量,中半分取。是以单夫只妇,亦得多种。

    杀花法(五):摘取即碓(六)捣使熟,以水淘,布袋绞去黄汁【八】;更捣,以粟饭浆清而醋(七)者淘之,又以布袋绞去汁,即收取染红勿弃(八)也。绞讫,着瓮器中,以布盖上,鸡鸣更捣(九)令均,于席上摊而曝干,胜作饼。作饼者,不得干,令花浥郁也。

    作燕(十)脂法:预烧落藜、藜、藋(十一)【九】及蒿作灰,无者,即草灰亦得。以汤淋取清汁初汁纯厚太酽(十二),即杀花,不中用,唯可洗衣;取第三度淋者,以用揉花,和,使好色也。揉花。十许遍,势尽乃止。布袋绞取淳汁,着瓷■中。取醋石榴【一0】两三个,擘取子,捣破,少着粟饭浆水极酸者和之,布绞取沈,以和花汁。若无石榴者,以好醋和饭浆亦得用(十三)。若复无醋者,清饭浆极酸者,亦得空【一一】用之。下白米粉,大如酸枣,粉多则白。以净竹箸不腻者,良久痛搅。盖冒【一二】至夜,泻去上清汁,至淳处止,倾着帛(十四)练角袋子中悬之。明日干浥浥【一三】时,捻(十五)作小瓣,如半麻子,阴干之则成矣。

    合香泽【一四】法:好清酒以浸香【一五】:夏用冷酒,春秋温酒令暖,冬则小热。鸡舌香【一六】、俗人以其似丁子,故为“丁子香”也。藿香【一七】、苜蓿【一八】、泽兰香【一九】,凡四种,以新绵裹而浸之。夏一宿,春秋再宿,冬三宿。用胡麻油两分,猪脂一分,内铜铛中,即以浸香酒和之,煎数沸后,便缓火微煎,然后下所浸香煎。缓火至暮,水尽沸定,乃熟。以火头内泽中作声者,水未尽;有烟出,无声者,水尽也。泽欲熟时,下少许青蒿以发色。以绵幕(十六)铛觜、瓶口【二0】,泻着瓶中。

    合面脂法:用牛髓。牛髓少者,用牛脂和之。若无髓,空用脂亦得也。温酒浸丁香、藿香二种。浸法如煎泽方。煎法一同合泽,亦着青蒿以发色。绵滤着瓷、漆盏中令凝。若作唇脂者,以熟朱和(十七)之,青(十八)油【二一】裹之。

    其冒霜雪远行者,常啮蒜令破,以揩唇,既不劈裂,又令辟恶。小儿面患皴【二二】者,夜烧梨令熟,以糠汤洗面讫,以暖梨汁涂之,令不皴。赤蓬(十九)染布,嚼以涂面,亦不皴也。

    合手药【二三】法:取猪■【二四】一具,摘去其脂。合蒿叶于好酒中痛挼,使汁甚滑。白桃人二七枚,去黄皮,研碎,酒解,取其汁。以绵裹丁香、藿香、甘松香【二五】、橘核十颗,打碎。着■汁中,仍浸置勿出,瓷瓶(二十)贮之。夜煮细糠汤净洗面,拭干,以药涂之,令手软滑,冬不皴。

    作紫粉法:用白米英粉【二六】三分,胡粉【二七】一分,不着胡粉,不着人面。和合均调。取落葵子【二八】熟蒸,生布绞汁,和粉,日曝令干。若色浅者,更蒸取汁,重染如前法。

    作米粉法:梁米第一,粟米第二。必用一色纯米,勿使有杂。■(二一)使甚细,简去碎者。各自纯作,莫杂余种。其杂米、糯米、小麦、黍米、穄(二二)米作者,不得好也。于木槽中下水,脚踏十遍,净淘,水清乃止。大瓮中多着冷水以浸米,春秋则一月,夏则二十日,冬则六十日,唯多日佳。不须易水,臭烂乃佳。日若浅者,粉不滑美。日满,更汲新水,就瓮中沃【二九】之,以酒杷(二三)搅,淘去醋气,多与遍数,气尽乃止。稍稍出着一砂盆中熟研,以水沃,搅之。接取【三0】白汁,绢袋滤,着别瓮中。粗沈者更研,水沃,接取如初。研尽,以杷子就瓮中良久痛抨,然后澄之。接去清水,贮出【三一】淳汁,着大盆中,以杖一向搅--勿左右回转--三百余匝,停置,盖瓮,勿令鹿污。良久,清澄,以杓徐徐接去清,以三重布帖(二四)粉上,以粟糠着布上,糠上安灰;灰湿,更以干者易之,灰不复湿乃止。然后削去四畔粗白无光润者,别收之,以供粗用。粗粉,米皮所成,故无光润。其中心圆如钵形,酷似鸭子白光润者,名曰“粉英”。英粉,米心所成,是以光润也。无风尘好日时,舒布于床上【三二】,刀削粉英如梳,曝之,乃至粉干。足将住反(二五)手痛挼勿住。痛挼则滑美,不挼则涩恶。拟人客作饼,乃作香粉以供妆摩身体。【三三】

    作香粉法:唯多着丁香于粉合中,自然芬馥。亦有捣香末绢筛和粉者,亦有水浸(二六)香以香汁(二七)溲粉者,皆损色,又费香,不如全着合(二八)中也。

    (一) 篇目和卷首总目不一致,在《要术》中相当多。这里“栀子”,总目作“及栀子”,下面附注,总目有,这里没有。明清刻本在篇题下据总目补入附注(但《津逮》本、《学津》本有倒错),兹亦补入。此外,本篇篇题还和内容不符,即篇中根本没有提到“栀子”,和《漆》篇没有提到种漆同样有矛盾。《农政全书》卷三八引有《要术》种栀子法,其实引自《农桑辑要》“新添”的资料,徐光启误题书名。

    (二) 这二句原作双行小注,但是正文,兹改为大字。

    (三) 院刻、金抄作“留余”,唐韩鄂《四时纂要》“五月”篇引《要术》同;明抄、湖湘本作“余留”。

    (四) “十百为群”,从院刻、金抄;明抄作“十百余群”,他本作“百十余群”。

    (五) 本条除“杀花法”标题外,余原作双行小字,兹改为大字。

    (六) “碓”,金抄、湖湘本同;院刻《吉石盦》影印本模糊,但尚可辨认是“碓”,日人小岛尚质影写本误写作“■”;明抄误作”确”;黄校刘录亦误作“确”,但黄校陆录不误,张校未校出。

    (七) “醋”,从明抄、湖湘本;金抄作“■”,当是“■”字,院刻模糊。

    (八) 院刻、金抄、明抄、湖湘本等均作“■”,渐西本作“弃”,二字同,《要术》中互用,本书统一作“弃”。

    (九) 明抄作“捣”,院刻、金抄、湖湘本仍作“捣”。本书统一作“捣”。

    (十) 各本作“燕”,明抄作“臙”。臙脂字古多作“燕”。

    (十一)“藋”,明抄误作“藿”,他本不误。

    (十二)酒、醋浓厚叫做“酽”,由这一意思引申,凡液汁浓厚乃至云雾浓密都叫做“酽”。这里指灰汁浓厚。金抄作“■”,误;院刻不清,似是“酽”的残形字;明抄、湖湘本作“酽”。

    (十三)“用”,从院刻、金抄;明抄误作“可”;湖湘本空格,《津逮》本等脱。

    (十四)院刻、金抄作“帛”,明抄、湖湘本作“白”。

    (十五)“捻”,明抄误作“稔”,他本不误。

    (十六)“幕”,原作“羃”,字同,他处多作“绵幕”,本书统一作“幕”。

    (十七)院刻、金抄、湖湘本作“朱”,指朱砂;黄校、张校、明抄作“米”,误;渐西本不从湖湘本而改从黄校作“米”,尤误。

    (十八)“青”,金抄空格,他本作“青”。

    (十九)“赤蓬”,院刻、金抄、黄校、张校、明抄、渐西本同;湖湘本、《津逮》本、学津本作“赤连”。所谓“染布”是指将这种植物的带润滑性的液汁浸染在布上,准备随时嚼汁涂面用,不是一般的染布。唐韩鄂《四时纂要》“五月”篇作“燕脂法”和《要术》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将红花汁先染在布上,然后再用灰汁褪出布上的红汁来作臙脂。这个和这里的“赤蓬染布,嚼以涂面”的方法相类似。但“赤蓬”未详何种植物,也许有错字。

    (二十)明抄、湖湘本等脱“瓶”字,据院刻、金抄补。

    (二一)“■”音肺(又音伐),舂的意思。院刻从“■”,金抄、黄校、张校、明抄从“■”,是沿讹字,兹改正。明清刻本或误析为“白”、“第”二字分入小注(《津逮》本、《学津》本),或以”研■也”三字入正文(渐西本),更误。此字卷七、卷八、卷九各篇颇多,正讹各体互见,本书一律作“■”。

    (二二)院刻、金抄作“穄”,是正字;黄校刘录、张校作“■”,黄校陆录作“黍”,明抄作“■”,他本作“榛”,均讹。

    (二三)院刻、金抄作“酒杷”,是;明抄作“手杷”,他本作“手把”,均误。

    (二四)“帖”,即贴上去,院刻残烂作“怙”,金抄误作“怙”;据明抄、湖湘本改正。

    (二五)院刻、金抄、湖湘本作“将住反”,音沮;黄校、张校、明抄误作“将仕反”。“足手”犹言多手、并手,参看卷七《造神曲并酒》篇注释【四二】。

    (二六)院刻、金抄作“浸”,明抄、湖湘本误作“没”。

    (二七)明抄、湖湘本作“汁”;院刻、金抄误作“十”。

    (二八)“合”,黄校、明抄及明清刻本同(湖湘本误作“令”),今通作“盒”;院刻、金抄作“香”,不如“合”合适。

    【一】 菊科的红花,其花含有红花红色素,可制臙脂及染料,也供药用,一名“红蓝花”。

    栀子,即茜草科,果实可作黄色染料,但篇内并没有提到栀子。

    【二】 “掊”,即今“刨”字。“锄掊而掩种”,就是刨坑点播,再覆上土。

    【三】 采红花用三指(拇指、食指和中指)抽出头状花序的筒状花冠,这是人们需要的部分。花冠的下半部已断去,所以这时必需注意勿伤及基部的子房,因为还要留着结子。点播的植株较稀,分枝多,花大,所以说“子科大而易料理”。

    【四】 “合”,指蔫合,即萎谢。《天工开物》卷三:“采(红)花者,必侵晨带露摘取,若日高露旰,其花即已结闭成实,不可采矣。”又说:“红花逐日放绽,经月乃尽。”按红花开花时间最多不超过四八小时,花瓣由黄变红时,必须及时采摘,一般在二四至三六小时内采的,花色最为鲜美,过后就变暗红色而凋萎。如在今天早晨看到花蕾内露出一些黄色小花瓣时,明天早晨就要采。采时要在清晨露水未干前,不迟于上午十时,因红花多刺,日出后渐干燥而刺硬,伤人。《要术》和《天工开物》所记都是正确的。

    【五】 “黦”,音郁,《广韵》:“黄黑色也。”

    【六】 “直头”是两头抵直的意思,即是说二百石红花种子抵得上二百石米。

    【七】 古时“童”指奴仆,而儿童的童作“僮”,后来二字乃互易。参看《要术》自序注释【五一】。

    【八】 红花除含有红花红色素外,并含有红花黄色素,而前者含量较少,后者含量较多。《天工开物》卷三:“红花……黄汁净尽,而真红乃现。”故必须一再绞去黄色素。《要术》因为作饼不容易干,所以主张散收。但《农桑衣食撮要》“五月”及《天工开物》卷三则必须用青蒿覆盖一宿,■成薄饼,阴干贮用,但忌近湿地。

    【九】 “落藜”,《说文系传》“藜”字下:“今落帚,或谓落藜,初生可食,藜之类也。”“落帚”即藜科的地肤,茎枝可制扫帚,故名。而《本草纲目》卷二七:“藜,……河朔人名落藜。”则“落藜”就是藜的别名。但下文已经有“藜”,应非贾氏所指。“藋”音调,即所谓“蔏藋”、“灰藋”,是藜的一类,但未详何种。

    【一0】“安石榴”即石榴。《图经本草》:“安石榴,……花有黄、赤二色。实亦有甘、酢二种。甘者可食,酢者入药。”酸石榴除入药外,古时多利用其有机酸作为媒染剂或各种配料,在《要术》中也常用。

    【一一】单独一样,不杂和他物叫做“空”。《要术》中常这样用。

    【一二】《广雅.释诂二》:“冒,覆也。”“盖冒”,即以器盖覆。

    【一三】“浥浥”,半干状态。

    【一四】“香泽”,《释名.释首饰》:“香泽者,人发恒枯悴,以此濡泽之也。”即今润发油。明杨慎《丹铅总录》卷四“香泽”引《乐府》:“八月香油好煎泽。”

    【一五】植物性芳香油溶解于乙醇,不溶解于水。此法用乙醇稀溶液浸取植物性芳香油,然后过渡到植物性油脂中,再蒸去水分,制成润发油。同样的方法用于固态的动物性油脂,则成“面脂”。

    【一六】“鸡舌香”即桃金娘科的丁香,又名“丁子香”、“丁子”。所用是它的干燥花蕾,其形如钉,故名。“丁”即古“钉”字。但也有以母丁香(近于成熟的丁香果实)为“鸡舌香”的。

    【一七】藿香是唇形科。

    【一八】“苜蓿”,即所谓“苜蓿香”,古时多用以配制香料,如唐王焘《外台秘要》卷三二引载唐孙思邈《千金方》“生发膏方”及《千金翼方》“裛衣香方”等就都用“苜蓿香”,但未详是何种植物。豆科的草木樨,别名野苜蓿,全草含有香豆素,可作芳香料,未知是否即是此种。

    【一九】泽兰有属菊科和兰科的二种。古所谓“泽兰香”,一般指菊科的。

    【二0】“以绵幕铛觜、瓶口”,用丝绵薄薄地罩在铛嘴和瓶口上,一次作两重的过滤。“铛”音枪,即“枪”字,这里是带嘴的小型铜锅。“觜”即“嘴”字。

    【二一】“青油”,未详。卷三《荏蓼》篇说“荏油色绿”,但“不可为泽,焦人发”;又现在有叫■油为青油,恐均非所指,而金抄”青”字空白,究竟是否是“青油”,亦尚未可必。

    【二二】“皴”,音村,皮肤干裂。

    【二三】“手药”,防止手和面部冬天皴裂的润肤剂。

    【二四】《本草纲目》卷五十“豕”:“■,……一名肾脂,生两肾中间,似脂非脂,似肉非肉。”“■”音夷,亦借用同音“胰”字,但非胰脏。《本草纲目》并载有猪■浸酒防皴裂方。现在群众也还在采用,用酒浸之,方法简便,防皴裂极有效。

    【二五】败酱科的,亦名“甘松香”,多年生草本,根茎有浓烈香气,可制香料,并供药用。

    【二六】“白米英粉”,精白度很高的米粉沉淀,制法见下段“作米粉法”。

    【二七】“胡粉”,即铅粉。唐梅彪《石药尔雅.释诸药隐名》:”一名锡粉。”《天工开物》卷十四有造胡粉法。

    【二八】落葵科的落葵,又名臙脂菜,其子实为浆果,含有紫色素,可作傅面粉。《名医别录》陶弘景注:“其子紫色,女人以渍粉傅面为假色。”宋苏颂《图经本草》:“俗呼曰胡燕脂。子可妇人涂面及作口脂。”

    【二九】“沃”,灌水。

    【三0】“接取”,在上面舀,不是上倾下接,下文“以杓徐徐接去清”可证,并参看卷八《黄衣黄蒸及糱》篇注释【二】。

    【三一】“贮”是贮藏,“贮出”指从这一容器中拿出装入另一容器,义同“倾出”、“挹出”。有时迳称为“贮”,如下篇《种蓝》。

    【三二】“床上”,意即“床箔上”(见本卷《漆》篇)。

    【三三】魏晋南北朝士大夫生活奢靡腐化,何晏粉不离身,被称为”傅粉何郎”,《颜氏家训.勉学》篇说梁朝膏粱子弟,无不香料薰衣,搽粉涂臙脂。《要术》作香粉以供妆摩身体”,看来至《要术》时期,此风未煞。


如果你对齐民要术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齐民要术》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