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符本切曲【一】並酒第六十六
作秦州【二】春酒曲法︰七月作之,節氣早者,望前作;節氣晚者,望後作。用小麥不蟲者,于大鑊釜中炒之。炒法︰釘大橛,以繩緩縛長柄匕匙著橛上【三】,緩火微炒。其匕匙如挽桌法,連疾攪之,不得暫停,停則生熟不均。候麥香黃便出,不用過焦。然後簸擇,治令淨。磨不求細;細者酒不斷粗(一),剛強難押。
預前數日刈艾,擇去雜草,曝之令萎,勿使有水露氣。溲曲欲剛,灑水欲均。初溲時,手搦不相著者佳。溲訖,聚置經宿,來晨熟搗。作木範之︰令餅方一尺,厚二寸。使壯士熟踏之。餅成,刺作孔。豎槌,布艾椽上【四】,臥曲餅艾上,以艾覆之。大率下艾欲厚,上艾稍薄。密閉窗、戶。三七日曲成。打破,看餅內干燥,五色衣成,便出曝之;如餅中未燥,五色衣未成,更停三五日,然後出。反覆日曬,令極干【五】,然後高廚上積之。此曲一斗,殺米七斗。(二)
作春酒法︰治曲欲淨,銼曲欲細,曝曲欲干。以正月晦日,多收河水;井水若(三)咸,不堪淘米,下 亦不得。
大率一斗曲,殺米七斗,用水四斗,率以此加減之。十七石甕,惟得釀十石米,多則溢出。作甕隨大小(四),依法加減。浸曲七八日,始發,便下釀。假令甕受十石米者,初下以炊米兩石為再餾黍,黍熟,以淨席薄攤令冷,塊大者擘破,然後下之。沒水而已,勿更撓勞【六】。待至明旦,以酒杷攪之,自然解散也。初下即搦者,酒喜厚濁【七】。下黍訖,以席蓋之。
以後,間一日輒更 ,皆如初下法。第二 用米一石七斗,第三 用米一石四斗,第四 用米一石一斗,第五 用米一石,第六 、第七 各(五)用米九斗︰計滿九石,作三五(六)日停。嘗看之,【八】氣味足者乃罷。若猶少味(七)者,更 三四斗。數日復嘗,仍未足者,更 三二斗。數日復嘗,曲勢壯,酒乃苦者,亦可過十石米,但取味足而已,不必要止十石。然必須看候,勿使米過,過則酒甜。其七 以前,每欲 時,酒薄霍霍【九】者,是曲勢盛也, 時宜加米,與次前【一0】 等--雖勢極盛,亦不得過次前一 斛斗也。勢弱酒厚者,須減米三斗。勢盛不加,便為失候;勢弱不減,剛強不消。加減之間,必須存意。
若多作五甕以上者,每炊熟,即須均分熟黍,令諸甕遍得;若偏 一甕令足,則余甕比候黍熟,已失 矣【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