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齊氏

類別︰子部 作者︰清•解鑒 書名︰益智錄

    蝗蟲為災,亙古有之,未有若咸豐六年之甚者也。其年四月間,忽來飛蝗,亦不甚多,但其集也多配對。鄉人大恐,蓋慮其遺種為害也。不日果生小蝗,先如蟻,繼如蠅,至若大棗核大。生蝗之地,禾苗盡為所食。其生不一時,亦非一處。其躍也,一有所向,他悉從之,其勢如流水。以物擊截之,被截者止,倏集尺餘厚。其所止之處,半日即成赤地,為害已甚。至禾秀而將實之際,蝗多生翅。其飛也,遮天蔽日,望之如霾,莫高之山,對面不見;其落也,禾盡偃,每科禾約有二、三十枚,未幾穗葉悉無,奇災也。七年,蝗復生,幸人心一時之齊,隨出隨打,雖有,非大害。八年,蝗又生,眾鳥皆食之,蝗因淨盡。天災流行,洵有定數也。

    聞長邑之災,較歷尤甚。長有齊氏,樂某之妻也。氏夫亡子幼,惟翁尚存,而得殘疾不能步。初,樂翁之得疾也,兩股麻木痛疼,氏恐成癱瘓,出積蓄為翁延醫理治。翁曰︰“積蓄不易,吾病難理,多年之私蓄一時妄費,甚為可惜。”氏曰︰“可私蓄不可私用。媳積蓄原為送父終之備,今且以之救急,父百年後再為之計。”乃私蓄盡而醫藥不效。氏欲貨產治理,翁禁之不听。三年之久,病僅去麻木痛疼,而足仍不能履。氏知病不能醫,遂遵翁命已之。所餘產業,不足食用,惟篤勤儉,可免凍餒。氏自飯疏食,躬親耘獲;鄉人見之,每深喟嘆。至步蝗移害將及氏地鄰壤,氏坐地首慟哭,哭言︰“使上無老,即與子餓死,命也,亦不怨天。”及鄰壤蝗已滿,哭益慟,農婦勸之不醒。後來一婦人曰︰“汝等不善勸。”遂謂氏曰︰“汝翁已饑,呼汝多時。”氏聞之,哭立止,收淚而歸。翁見氏淚眼赤腫,知為蝗。謂之曰︰“此天災,哭之無益。從此勿適坡,听之而已。”氏如命。而步蝗自氏地躍過,毫無所傷;飛蝗亦不落氏地。此事向余言者凡六、七人,悉不知氏之里居與夫名。

    虛白道人曰︰齊氏言“可私蓄不可私用”,其私蓄為親也。出私蓄治翁病,不愈,復貨產醫之,不以財物儉親也。以是推之,其為蝗而泣,非為身與子,誠哉為親也。夫既為親而泣,則甘旨不足供親,知其暗泣者有之;饔飧不足養親,知其夜泣者有之。獨免蝗蟲之害,蝗神不為其地首之泣,蓋為其孝也。不然,彼時愚婦為蝗而泣者,不少概見,何以悉不脫蝗口之災也?

    守之賢者,蝗不入境;婦之孝者,蝗不入田。理之當然,即事所必有也。 子厚


如果你對益智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益智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