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知所以臨下而治眾,則群臣畏服矣;知所以听言受事,則不蔽欺矣;知所以安利萬民,則海內必定矣;知所以忠孝事上,則臣子之行備矣。凡所以劫殺者,不知道術以御其臣下也。凡吏勝其職則事治,事治則利生;不勝其職則事亂,事亂則害成也。
百方之事,萬變鋒出︰或欲持虛,或欲持實,或好浮游,或好誠必,或行安舒,或為飄疾。從此觀之,天下不可一,聖王臨天下而能一之。
意不並銳,事不兩隆;盛于彼者必衰于此,長于左者必短于右。喜夜臥者不能蚤起也。
鸞設于鑣,和設于軾;馬動而鸞鳴,鸞鳴而和應,行之節也。
不富無以為大,不予無以合親;親疏則害,失眾則敗;不教而誅謂之虐,不戒責成謂之暴也。
夫水出于山而入于海,稼生于田而藏于廩,聖人見所生則知所歸矣。
天道布順,人事取予;多藏不用,是謂怨府,故物不可聚也。
一圍之木持千鈞之屋,五寸之鍵而制開闔,豈材足任哉?蓋所居要也。
夫小快害義,小慧害道,小辨害治,苟心傷德,大政不險。蛟龍雖神,不能以白日去其倫;飄風雖疾,不能以陰雨揚其塵。邑名勝母,曾子不入;水名盜泉,孔子不飲,丑其聲也。婦人之口可以出走,婦人之喙可以死敗。
不修其身,求之于人,是謂失倫;不治其內,而修其外,是謂大廢。重載而危之,操策而隨之,非所以為全也。
士橫道而偃,四支不掩,非士之過,有土之羞也。邦君將昌,天遺其道;大夫將昌,天遺其士;庶人將昌,必有良子。
賢師良友在其側,詩書禮樂陳于前,棄而為不善者,鮮矣。義士不欺心,仁人不害生;謀泄則無功,計不設則事不成;賢士不事所非,不非所事;愚者行間而益固,鄙人飾詐而益野;聲無細而不聞,行無隱而不明;至神無不化也,至賢無不移也。上不信,下不忠,上下不和,雖安必危。求以其道則無不得,為以其時則無不成。
時不至,不可強生也;事不究,不可強求也。貞良而亡,先人余殃;猖獗而活,先人余烈;權取重,澤取長。才賢而任輕,則有名,不肖任大,身死名廢。
士不以利移,不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雖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偽不如拙誠。學問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誨不厭,所以治人也,所以貴虛無者,得以應變而合時也。冠雖故,必加于首;履雖新,必關于足,上下有分,不可相倍。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故曰正而心,又少而言。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道之所在,天下歸之;德之所在,天下貴之;仁之所在,天下愛之;義之所在,天下畏之。屋漏者民去之,水淺者魚逃之,樹高者鳥宿之,德厚者士趨之,有禮者民畏之,忠信者士死之。衣雖弊,行必修;頭雖亂,言必治。時在應之,為在因之;所伐而當其福五之;所伐不當其禍十之。
必貴以賤為本,必高以下為基。天將與之,必先苦之;天將毀之,必先累之。孝于父母,信于交友,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草木秋死,松柏獨在;水浮萬物,玉石留止。饑渴得食,誰能不喜?賑窮救急,何患無有?視其所以,觀其所使,斯可知已。乘輿馬不勞致千里,乘船楫不游絕江海;智莫大于闕疑,行莫大于無悔也。制宅名子,足以觀士。利不兼,賞不倍;忽忽之謀,不可為也,惕惕之心,不可長也。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受其殃;天地無親,常與善人。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余殃。一噎之故,絕谷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心如天地者明,行如繩墨者章。位高道大者從,事大道小者凶;言疑者無犯,行疑者無從;蠹 僕柱梁,蚊虻走牛羊。 謁問析辭勿應,怪言虛說勿稱;謀先事則昌,事先謀則亡。
無以淫u棄業,無以貧賤自輕,無以所好害身,無以嗜欲妨生,無以奢侈為名,無以貴富驕盈。喜怒不當,是謂不明,暴虐不得,反受其賊,怨生不報,禍生于福。一言而非,四馬不能追;一言不急,四馬不能及。順風而飛,以助氣力;餃葭而翔,以備 弋。
鏡以精明,美惡自服;衡平無私,輕重自得;蓬生 校 環鱟災保話咨叭 啵 脛 院 ! br />
時乎,時乎!間不及謀;至時之極,間不容息;勞而不體,亦將自息;有而不施,亦將自得。
無不為者,無不能成也;無不欲者,無不能得也。眾正之積,福無不及也;眾邪之積,禍無不逮也。力勝貧,謹勝禍,慎勝害,戒勝災。為善者天報以德,為不善者天報以禍。君子得時如水,小人得時如火。謗道己者,心之罪也;尊賢己者,心之力也。心之得,萬物不足為也;心之失,獨心不能守也。子不孝,非吾子也;交不信,非吾友也。食其口而百節肥,灌其本而枝葉茂;本傷者枝槁,根深者末厚。為善者得道,為惡者失道。惡語不出口,苟言不留耳;務偽不長,喜虛不久。義士不欺心,廉士不妄取;以財為草,以身為寶。慈仁少小,恭敬耆老。犬吠不驚,命曰金城;常避危殆,命曰不悔。富必念貧,壯必念老,年雖幼少,慮之必早。夫有禮者相為死,無禮者亦相為死;貴不與驕期,驕自來;驕不與亡期,亡自至。 人日夜願一起,盲人不忘視。知者始于悟,終于諧;愚者始于樂,終于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力雖不能,心必務為。慎終如始,常以為戒;戰戰栗栗,日慎其事。聖人之正,莫如安靜;賢者之治,故與眾異。
好稱人惡,人亦道其惡;好憎人者,亦為人所憎。衣食足,知榮辱;倉廩實,知禮節。江河之溢,不過三日;飄風暴雨,須臾而畢。
福生于微,禍生于忽;日夜恐懼,唯恐不卒。
已雕已琢,還反于樸,物之相反,復歸于本。循流而下,易以至;倍風而馳,易以遠。兵不豫定,無以待敵;計不先慮,無以應卒。中不方,名不章,外不圜,禍之門。直而不能枉,不可與大任;方而不能圜,不可與長存。慎之于身,無曰雲雲,狂夫之言,聖人擇焉。能忍恥者安,能忍辱者存,唇亡而齒寒,河水崩,其懷在山。毒智者莫甚于酒,留事者莫甚于樂,毀廉者莫甚于色,摧剛者反己于弱。富在知足,貴在求退,先憂事者後樂,先傲事者後憂。福在受諫,存之所由也。恭敬遜讓,精廉無謗,慈仁愛人,必受其賞,諫之不听,後無與爭,舉事不當,為百姓謗,悔在于妄,患在于先唱。
蒲且修繳,鳧 悲鳴;逄蒙撫弓,虎豹晨嗥。河以委蛇故能遠,山以凌遲故能高,道以優游故能化,德以純厚故能豪。言人之善,澤于膏沐;言人之惡,痛于矛戟。為善不直,必終其曲;為丑不釋,必終其惡。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一浮一沒,交情乃出。德義在前,用兵在後。初沐者必拭冠,新浴者必振衣。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亡國之臣,不可言智。
坎井無黿鼉者,隘也;園中無修林者,小也。小忠,大忠之賊也;小利,大利之殘也。自清絕易,清人絕難;水激則悍,矢激則遠;人激于名,不毀為聲。下士得官以死,上士得官以生。禍福非從地中出,非從天上來,己自生之。
窮鄉多曲學︰小辯害大智,巧言使信廢,小惠妨大義。不困在于早慮,不窮在于早豫。欲人勿知,莫若勿為;欲人勿聞,莫若勿言。
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為勿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詭;非所爭勿爭,以避其聲。明者視于冥冥,謀于未形;聰者听于無聲,慮者戒于未成。世之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乖離之咎,無不生也;毀敗之端,從此興也。江河大潰從蟻穴,山以小 而大崩,淫亂之漸,其變為興,水火金木轉相勝。卑而正者可增,高而倚者且崩;直如矢者死,直如繩者稱。
禍生于欲得,福生于自禁;聖人以心導耳目,小人以耳目導心。
為人上者,患在不明;為人下者,患在不忠。人知糞田,莫知糞心,端身正心,全以至今,見亡知存,見霜知冰。廣大在好利,恭敬在事親,因時易以為仁,因道易以達人。營于利者多患,輕諾者寡信。
欲賢者莫如下人,貪財者莫如全身;財不如義高,勢不如德尊。父不能愛無益之子,君不能愛不軌之民;君不能賞無功之臣,臣不能死無德之君。問善御者莫如馬,問善治者莫如民。以卑為尊,以屈為伸,聖人所因,上法于天。
君子行德以全其身,小人行貪以亡其身,相勸以禮,相強以仁,得道于身,得譽于人。
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人而不愛則不能仁,佞而不巧則不能信;言善毋及身,言惡毋及人;上清而無欲,則下正而民樸。來事可追也,往事不可及。無思慮之心則不達,無談說之辭則不樂。
善不可以偽來,惡不可以辭去。近市無賈,在田無野。善不逆旅,非仁義剛武無以定天下。
水倍源則川竭,人倍信則名不達,義勝患則吉,患勝義則滅。五聖之謀,不如逢時;辯智明慧,不如遇世。有鄙心者,不可授便勢;有愚質者,不可予利器。多易多敗,多言多失。
冠履不同藏,賢不肖不同位。官尊者憂深,祿多者責大。積德無細,積怨無大,多少必報,固其勢也。 梟逢鳩。鳩曰︰“子將安之?”梟曰︰“我將東徙。”鳩曰︰“何故?”梟曰︰“鄉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鳩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
聖人之衣也便體以安身,其食也安于腹;適衣節食不听口目。 曾子曰︰“鷹鷲以山為卑,而增巢其上;黿鼉魚鱉以淵為淺,而穿穴其中。卒其所以得者,餌也。君子苟不求利祿,則不害其身。”
曾子曰︰“狎甚則相簡也,莊甚則不親;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歡,莊足以成禮而已。”
曾子曰︰“入是國也,言信乎群臣,則留可也;忠行乎群臣,則仕可也;澤施乎百姓,則安可也。” 口者,關也;舌者,機也。出言不當,四馬不能追也。口者,關也;舌者,兵也;出言不當,反自傷也。言出于己,不可止于人;行發于邇,不可止于遠。夫言行者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本也,可不慎乎?故蒯子羽曰︰“言猶射也。栝既離弦,雖有所悔焉,不可從而追已。”詩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欲 ,欲 蛇,人 蛇 ,莫不身お唬慌 ゲ ,O者持,不漢我玻坑 們 病V鷯閼 Γ 鶚拚 鰨環搶種 玻 輪 ㄒ病 br />
登高使人欲望,臨淵使人欲窺,何也?處地然也。御者使人恭,射者使人端,何也?其形便也。
民有五死,聖人能去其三,不能去其二。饑渴死者,可去也;凍寒死者,可去也;罹五兵死者,可去也。壽命死者,不可去也;癰疽死者,不可去也。饑渴死者,中不充也;凍寒死者,外勝中也,罹五兵死者,德不忠也;壽命死者,歲數終也;癰疽死者,血氣窮也。故曰中不止,外淫作;外淫作者,多怨怪;多怨怪者,疾病生。故清靜無為,血氣乃平。
百行之本,一言也。一言而適,可以卻敵;一言而得,可以保國。響不能獨為聲,影不能倍曲為直,物必以其類及,故君子慎言出己。負石赴淵,行之難者也,然申屠狄為之,君子不貴之也;盜跖凶貪,名如日月,與舜禹並傳而不息,而君子不貴。
君子有五恥︰朝不坐,燕不議,君子恥之;居其位,無其言,君子恥之;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既得之又失之,君子恥之;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恥之。
君子雖窮不處亡國之勢,雖貧不受亂君之祿;尊乎亂世,同乎暴君,君子恥之也。眾人以毀形為恥,君子以毀義為辱;眾人重利,廉士重名。
明君之制︰賞從重,罰從輕;食人以壯為量,事人以老為程。
君子之言寡而實,小人之言多而虛;君子之學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見,終于不可及也。君子慮福弗及,慮禍百之,君子擇人而取,不擇人而與,君子實如虛,有如無。
君子有其備則無事;君子不以愧食,不以辱得;君子樂得其志,小人樂得其事;君子不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也。
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順道而行,循理而言,喜不加易,怒不加難。
君子之過猶日月之蝕也,何害于明?小人可也,猶狗之吠盜,狸之夜見,何益于善?夫智者不妄為,勇者不妄殺。
君子比義,農夫比谷。事君不得進其言,則辭其爵;不得行其義,則辭其祿。人皆知取之為取也,不知與之為取之。政有招寇,行有招恥,弗為而自至,天下未有。
猛獸狐疑不若蜂蠆之致毒也;高議而不可及,不若卑論之有功也。
秦信同姓以王,至其衰也,非易同姓也,而身死國亡。故王者之治天下在于行法,不在于信同姓。
高山之巔無美木,傷于多陽也;大樹之下無美草,傷于多陰也。
鐘子期死而伯牙絕弦破琴,知世莫可為鼓也;惠施卒而莊子深暝不言,見世莫可與語也。
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也,立名者行之極也。
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古之通義也;爵人于朝,淪人于市,古之通法也。
道微而明,淡而有功。非道而得,非時而生,是謂妄成。得而失之,定而復傾。
福者禍之門也。是者非之尊也。治者亂之先也。事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聞也。
枝無忘其根,德無忘其報,見利必念害身,故君子留精神,寄心于三者,吉祥及子孫矣。
兩高不可重,兩大不可容,兩勢不可同,兩貴不可雙;夫重容同雙,必爭其功,故君子節嗜欲,各守其足,乃能長久。夫節欲而听諫,敬賢而勿慢,使能而勿賤;為人君能行此三者,其國必強大而民不去散矣。
默無過言,愨無過事;木馬不能行,亦不費食;騏驥日馳千里,鞭棰不去其背!
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銖而稱之,至石必過;石稱丈量,徑而寡失;簡絲數米,煩而不察。故大較易為智,曲辯難為慧。
吞舟之魚,蕩而失水,制于螻蟻者,離其居也;猿猴失木,禽于狐貉者,非其處也。騰蛇游霧而生,騰龍乘雲而舉,猿得木而挺,魚得水而騖,處地宜也。
君子博學,患其不習;既習之,患其不能行之;既能行之,患其不能以讓也。
君子不羞學,不羞問。問訊者知之本,念慮者知之道也。此言貴因人知而加知之,不貴獨自用其知而知之。
天地之道︰極則反,滿則損。五采曜眼有時而渝,茂木豐草有時而落。物有盛衰,安得自若。
民苦則不仁,勞則詐生,安平則教,危則謀,極則反,滿則損,故君子弗滿弗極也。
【譯文】
當君王的知道怎樣統治天下,管理百姓,那麼君臣就會敬畏順從了;知道怎樣听取意見,處理政事,那麼就不會被蒙蔽欺騙了;知道怎樣使廣大百姓安定富足,那麼國家一定會太平了;知道怎樣對長輩盡忠行孝,那麼臣子們的美德就具備了。凡是只知用暴政酷刑來統治的君王,都是些不知道以推行仁政的方法來駕馭臣屬百姓的人
凡是官吏勝任他的職責,政事就能辦好,政事辦的好,國家百姓就能獲得利益;官吏不能勝任他的職責,政事就混亂,政事混亂,就會釀成禍害。
世間方方面面的事情,千變萬化,層出不窮。有的人主張務虛,有的人主張務實;有的人喜歡輕浮游蕩,有的人喜歡誠實守信;有的人行事不緊不慢,有的人行事果斷迅疾。由此看來,天下的事情本不一致,聖明的君王統理天下,就能把它們統一起來。
一個意見不能對兩方面都好,一件事不能兩方面都很順利。那方面興盛了,這方面必然衰敗;左面有長處的,右面必會有短處,喜歡晚睡的人就不能早起。
彎鈴拴在馬的勒口兩側,和鈴拴在車前的橫木上馬一行走,彎鈴就會鳴響,彎鈴鳴響,和鈴的響聲就與它相應和。
不富足就不能以仁愛助人,不給予就不能團結親近的人。親近的人疏遠了就是禍端,失去了眾人就會失敗。不進行教育,有了過錯就懲治,這叫酷虐;不先告誡要求,卻只管催逼完成,這叫貪暴。
流水發源于高山,最終注入大海;糧食生長于田地,最後收藏進糧庫。聖明的人看到各種事物的發源,就能推知它的歸宿了。
宇宙的規律就是順應自然,人世間的事情是有索求有給予,聚斂了許多財物而不肯施舍,這就成了怨恨集聚的對象。因此財物是不能搜求聚斂的。
僅一圍粗的木頭,卻能支持千鈞重的房屋;只有五寸長的門栓,卻能操縱看大門的開合。哪里是這些材料足以勝任啊,而是它們所處的位置都是要害的地方。
貪圖小的快樂會妨害大義,玩弄小聰明會妨害大道。只在小事上糾纏會妨害辦理大事,苛刻會傷害道德,處置重要政事不能冒險。
蛟龍雖然神異,但不能在白天騰飛升天,狂風雖然迅疾,但不能在陰雨天里飛揚灰塵。
城邑的各稱叫“勝母”,曾子就不進去;水的名稱是“盜泉”,孔子就不會去喝︰曾子、孔子厭惡它們的名聲。
婦人的嘴,(惡毒得)可以逼人流離失散,婦人的嘴,(惡毒得)可以讓人家破人亡
不修養自身,只是苛求別人,這叫沒有道理;不陶冶內心,只修飾外表,這叫廢棄根本。車子重載還要加高,拿著鞭子跟在後面,這也不是萬全之計。
有人餓死橫躺在道路上,尸體沒有掩埋,這不是百姓的過錯,而是國君的恥辱。
一國的君主將要昌盛,上天就賜給他正道;大夫將要興盛,上天就賜給他人才;百姓將要興旺,就一定會得到好子女。
有好的老師和朋友在身旁,有《詩》、《書》、《禮》、《樂》。擺在面前,還要棄而不學去做壞事的人,真是太少了。
正義的人不自我欺騙,仁愛的人不殘害生靈。謀算泄露了就不會成功,不預先籌劃事情就辦不成。賢明的人不把錯的說成對的,也不把對的說成錯的。愚笨的人見的多了反而更加頑冥不化,淺薄的人掩飾自己的虛偽,反而更顯粗俗。聲音再細微,沒有听不出不來的;行為再隱秘,沒有看不出來的。最神妙了,也不能沒有變化,最賢明了,也不能沒有改變。在上的人不講信義,在下的人不盡忠誠,上下不和睦,即使暫時安定,也一定會發生危難。追求要按照規律,就沒有得不到的;做事要順應時勢,就沒有做不成的。
時節不到,不能強使五谷生長;事情沒有深入探究,不能強求成功。
忠貞善良的人死了,這是先人留下的禍殃;屢遭失敗而能活了下來,這是先人留下的福澤。稱量東西要拿重些的,恩澤要求長遠的,才能高的人做輕微的事就能獲取好名聲,無能的人擔當重任,就會身敗名裂。
士人不因為有利就改變自己的追求,不因為有害而改變自己的志向,努力做到孝順父母、敬重長者、盡忠于君主、盡信于朋友,即使死了也不後悔。
聰明卻只用于自己,不如愚笨而努力為了大家,所以說,機巧而虛偽不如笨拙而忠誠。勤學好問不知疲倦,是修養自身的方法,教育引導不知厭倦,是幫助別人提高修養的辦法,因此看重謙虛的人,才能應對各種變化而合乎時宜。帽子雖然不舊的,但一定戴在頭上;鞋子雖然是新的,也必定穿在腳上。上下有分別,不能違反。一顆忠心可以事從許多位君主;但許多不同的心不能事從一個君主。所以說︰你心要正,你話要少。
萬物之中找到了根本的就能生存,百事之中掌握了規律的就能成功。有道的地方,天下歸順;有德的地方,天下尊貴;有仁的地方,天下愛戴;有義的地方,天下敬畏。屋子漏了,人就要離開,水淺了,魚兒就要游走;樹高大,鳥兒就來棲息;德高望重,士人就來歸附;嚴守禮法,百姓就會敬畏;忠誠守信,士人願為效死。
衣著雖然破舊,品行一定要美好;頭發雖然蓬亂,一定要規矩。機遇在于順應時勢,作為在于順從規律,得當,就有五倍的益處;攻伐不當,就遭+倍的害處。
尊貴一定以卑賤為根本,高一定以低為基礎。上天將要賦予他重任,必定先要讓他勞苦心志,上天將要毀滅他,必定先要累積他的罪惡。
孝敬父母,誠信交友。+步大小的沼澤里,一定會有香草;+戶人家的地方,一定會有忠義的人。
草木秋天都枯死了,只有松柏仍有生機;水漂浮萬物,只有玉石沉留不動。饑渴難耐得到飲食,誰不高興?救濟窮困急難的人,還怕有什麼得不到呢。看他做事的方法,看他結交的朋友,對這個人就可以了解了。坐車騎馬,不用勞苦就能到達千里之遙,乘上舟船,不用游泳就能橫渡江海。智慧大不過缺少疑惑,行事大不過沒有後悔,看一個人料理家事,教育子女,足以知道他的為人。利益不可兼獲,賞賜不可加倍。草率不周全的籌謀,不能實施;違反法紀的心思不能滋長。
上天恩賜不去接受,反而會遭到懲罰;時機來了不能抓住,反而會招致禍殃
天地不分親近疏遠,它常賜福善良的人。天道運行自有規律,不因為堯帝的仁愛而存在,也不因為夏架的殘暴而消亡。積德行善的人家,必定吉慶有余;惡貫滿盈的人家必定殃及子孫。
因為一次吃飯被噎住的緣故,就不再吃飯;因為一次跌佷」的緣故,就不再走路(這是糊涂)。
心胸象天地一樣廣闊的人光明正大;行為象用來校正曲直的繩墨一樣正直的人美德顯明。
地位高貴道德高尚的人隨順;事情重大道德低下的人不吉利。說活可疑的人不要冒犯他,行為可疑的人不要跟隨他。囊緣之類的小蟲會蛀倒房子的立柱和大梁。蚊蛇之類的小蟲會咬跑牛羊。
發問花言巧語的不要應答,荒誕虛假的話不要散播。先謀劃後做事就能成功;先做事後謀劃就會失敗。
不要縱欲享樂廢棄事業,不要因為貧困低微自己看輕自己,不要因為嗜好傷害自己,不要因為貪欲妨害生存,不要因為奢侈聞名,不要因為富貴驕傲自滿。
歡喜憤怒不適當,這叫不明情理;粗暴酷虐達不到目的;反而受到傷害。怨恨產生是因為得不到報償,災禍產生在幸福之中。
一句話說錯了,四匹快馬也追不回來;一句話並不緊急,四匹馬的速度也不能追上。
飛鳥順風翱翔,借助風力來輔助氣力;餃著蘆葦飛翔,用來防備獵人箭矢。
鏡子因為精致明亮,美麗和丑陋自然顯現,映照分明;衡器公平沒有偏私,輕的重的一稱量便可知道。
蓬草生長在大麻中,不用扶持自然挺直生長;白色的沙子落進黑泥中,與黑泥一樣都成了黑色。
時光啊,時光啊,短暫得來不及商議。到了最緊急的時刻,連喘息的功夫都沒有。
辛勞不肯停止,最後也會自行歇息;緊張忙碌不肯放松,最終也要松弛下來。
沒有什麼事不做的人,沒有一件事能做成;沒有什麼追求不想的人,沒有一個想法能夠實現。
做了許多正直的事情,累積起來,福祥不會不來的;做了許多邪惡的事情,累積起來,災禍不會不來的)
勤勉能戰勝貧困,恭謹能戰勝禍端,慎重能戰勝危害,戒備能防止災難。
做善事的人,上天用福德來回報他;做惡事的人,上天用災禍來回報他。
君子順利得意時象水一樣平靜,小人順利得意時象火一樣躁動。
別人低毀非議自己,是因為心力不濟;別人尊重夸贊自己,是因為心力強盛。
信心充足,做任何事都算不了什麼;信心喪失,就是自己的意志也不能維護。
子女如果不孝順,就不是我的子女,朋友交往不守信用,就不是我的朋友。
食物吃進嘴中,身體就壯實;澆灌樹根,樹葉就茂盛。樹根受到傷害,枝葉就要枯稿,樹根扎得深,樹梢就粗大。
行善的人就獲得道義,做惡的人就失去道義。
惡毒的話不要說;苟且的話不要听。
專行狡詐不長遠,喜好虛妄不持久。
正義的人不自欺欺人,廉潔的人不任意索取。
把錢財當作蓬草,把身體看作珍寶。慈愛年幼的,敬重年長的。
听到狗叫不驚恐,稱之為金城。常常避免危險失敗,稱之為不悔。
富貴時一定要想著貧窮,壯年時期一定要想到年老,年齡雖然幼小,但思慮一定要早。
講求禮的人能相互死難,不懂禮的人也能相互死難。
尊貴不和驕奢相約,驕奢自動就來了;驕奢不和敗亡相約,敗亡自動就來了。
跌傷的人日夜盼望能起身活動,盲人始終不忘想看見東西。
聰明的人從領悟開始,最終達到和諧順利;糊涂的人從玩樂開始,最終導致衰傷。
高山上可以仰望到的,大路是可以走到的。力量雖然達不到,但心中一定要想著努力去做。
慎重對待結束就象開始那樣,要時常用它來告誡警示。兢兢業業,小心翼翼,慎重地處理好每天的事情。
聖人求心正,最好的方式莫過于安心靜氣;賢能的人處置事情,自然和一般人不同。
喜歡說別人的壞處的人,別人也會說他的壞處。喜歡憎惡別人的人,也會被別人憎恨。
豐衣足食人們才能懂得光榮和恥辱;糧倉充足了,人仃才能懂得禮義節操。
江河泛濫,不會持續很多天;疾風暴雨,一會兒就會結束。
福澤來自細微的善行,災禍產生于一時的疏忽。日日夜夜憂心害怕,就怕事情不能終結。
經過了雕刻琢磨,最終返樸歸真。物體相互背反,最終又歸回原狀。
順流而下行船,容易到達目的地;借助風力奔馳,容易跑得遠。
軍隊不事先排定陣勢,就不能對付敵人;計謀不事先考慮周全,就不能應付突發情況。
內心不正,名聲不顯,對外交往不能圓通,是通向災禍的大門;直率但不能受委屈的人,不能和他有太多的交往;正直但不能圓通的人,不能和他長期在一起。
要求自己處處謹慎,不要隨便講話。
狂妄的人講的話,聖人听時要有選擇。
能忍受恥辱的人就平安,能忍受恥辱的人就能生存。
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感到寒冷了,河水浩蕩奔流,它發源于高山。
毒害智慧沒有比貪酒更厲害了,耽誤事情沒有比沉酒享樂更厲害了,敗壞廉恥沒有比迷戀女色更厲害了,摧垮剛強就會使自己變得軟弱。
富有了要知道滿足,顯貴了要主動隱退。
先為事情憂慮的人最後得到快樂,先輕視事情的人最終就要憂愁。
幸福在于接受別人的勸告,這是生存的基礎。恭敬謙讓,清正廉潔,就不被毀謗;仁義慈善,關愛別人,一定會受到別人的褒獎。勸告而人家不接受,以後就不要再與他共事。做事情不妥當,會被老百姓怨責,後悔在于輕妄,禍患在于顯揚。
蒲且整理箭上的絲繩,野鴨大雁就悲哀地鳴叫;逢蒙擺弄弓箭,老虎豹子就要嚎叫。
河流因為曲折所以能流遠,大山因為有緩坡所以能顯出高峻,道因為順遂自然所以能變化,德因為純正深厚所以能調大。
說別人的好處,就象被膏脂米汁潤澤,說別人的壞處,就象被長戟刺痛。做好事不直率,最終必定不能公正,做壞事不知悔改,最終必定會造成惡果。
經歷了死與生,才懂得人之間交結的真情;經歷了貧與富,才懂得人之間交往的態度;經歷了貴與賤,才看出交情的厚與薄;經歷了興盛與落敗,才能顯出交情的真偽。
先要宣揚實施仁德禮義,然後才能使用武力
剛洗過頭的人必定要清清帽子,剛洗過澡的人必定要整整衣服。
打了敗仗的將領,不能和他談論勇敢;亡了國的臣子,不能和他談論才智
井上沒有富膏,因為水井太狹窄;園林中沒有高大的樹木,因為園林太小。
注重小的忠義,會敗壞大的忠義;追逐小的利益,會葬送大的利益。
自己要求自己特別容易,自己請求別人特別困難
水流激蕩,就會波急浪涌;發箭迅疾,就能射遠。人竭力追求功名,但不可以敗壞聲望。
品行低下的人求取官爵會因此死去,德高行厚的人求取官爵會因此而發達。禍和福並不是從地里冒出來,也不是天上落下來,而是自己釀成的。
窮鄉僻壤邪說多,小聰明毀壞大智謀。花言巧語使信譽廢棄,小恩小惠損害大道義。
不窘迫就需早早思慮周全,不困厄就需早做準備。
要想別人不知道,不如自己不去做;要想別人听不見,不如自己不去說。
不應該說的話不說,以躲避災患;不應該做的事不做,以躲避危險;不應該索取的東西不去索取,以躲避欺詐;不應該爭奪的東西不爭,以躲避壞名聲。
明眼人在昏暗中能看清東西,聰明人能在事情未形成時預先謀算,听覺靈的人能在悄無聲息中听出端緒,有遠慮的人在事情未發生時預先戒備)。
世上的人都混濁一片,只有我清白無瑕,大家都昏醉了,只有我仍舊清醒。
相違背相分離的災難,無處不能發生。毀棄敗壞的事一旦開始,就從此發展起來。江河大潰決是從螞蟻洞開始的,高山因為小塌落而導致大崩潰。淫亂的事開始發展緩慢,後來越變越厲害。
水火金木互相輪轉相克相生。卑下但中正的可以擴張,高大而偏斜的最後要崩塌。直率得就象箭一樣的人會早死,正直如繩墨筆直的人被稱道。
災禍產生于貪婪欲求,福祥產生于自己約束自己,聖人用心性導引耳朵眼楮;小人卻用耳朵眼楮來誘導心性。
高居上位的人,他的憂患在于昏駿不明察,處在低下位置的人,他的憂患在于不忠實
人們知道施肥育田,不知道學禮修身。
行得端,做得正,品德好,就能一直保全自己。見到敗亡就知道生存的可貴,見到霜花就知道冰凍的嚴寒。
胸懷闊大在于喜歡平和,恭恭敬敬在于事奉父母。
順應時勢容易實施仁政,順從天道容易使人顯達。
鑽營求利的人多有憂患,輕易許諾的人少講信用。
追求顯貴的人不如尊重別人,貪求財富的人不如保全自身。財富不如仁義高尚,權勢不如道德尊貴。
父親不能喜愛沒有出息的兒子,君王不能愛護不守法規的百姓,君王不能獎賞沒有建立功勞的臣子,臣子不能為不仁德的君王獻身。
了解善于駕車的人不如去問馬,了解善于治政的人不如去問百姓。
把卑賤當尊重,把屈從伸張,聖人所依據的就是取法上君子行德以全其身,小人行貪以亡其身君子遵行仁德來保全自己,小人放縱貪欲而毀掉自己。
用禮義相互勸勉,用仁德相互激勵。修養了自身,也受到別人的贊譽。
懂得命運的人不抱怨上天,了解自己的人不怨恨別人。
做人如果不懂得愛人,就不能施行仁義;巧言餡議而不適當,就不能讓人相信。
說優點時不要說到自己,說缺點時不要說到別人。
居上位的人清心少欲,在下面的就清廉公正,百姓樸實。
未來的事可以彌補,過去的事就不能追悔挽回了。
心中不先深思熟慮,做事就難達目的,談話缺少言辭就不會快樂。
善不可以靠虛偽得到,惡不能借助言辭除去。
挨近集市沒有屋舍,田地中沒有田廬,君子雖然困頓卻執守仁善正道而不會違背。
不用仁義剛武治理,就不能安定天下。
水失去了源泉,河流就要枯干,人失去了信譽,名聲就不能傳揚。
正義勝過邪惡就吉利,邪惡勝過正義就毀滅。
許多高明的人共同的謀劃,不如趕上機遇;聰明才智過人,不如遇上好時代。
心地卑鄙的人,不能授予便利的權勢;本質愚笨的人,不能交給他好用的工具。
常變主意常失敗,言語過多失誤多
帽子和鞋不能同時收存,品德高尚的人不能和品質惡劣的人一同為官。
官高位尊的人憂慮深,傣祿豐厚的人責任大。
積德不在多少,積怨不在大小,不論多少還是大小,必定會有報應,本來這就是它的規律。
果鳥遭到鴻鳥,鴻鳥問︰“你想到哪去?”果鳥說︰“我要遷移到東方。”鴻鳥問︰“什麼原因?”果鳥說︰“鄉里的人都厭惡我的叫聲,所以要東遷。”鴻鳥說︰“你只要改變叫聲就行了;不能改變叫聲,遷到東方,人們也會厭惡你的叫聲。”
聖人穿衣服,只求合身遮體;他們吃東西,只求吃得安逸。適體的衣服,節制飲食,不听任嘴和眼的誘惑。
曾子說︰“鷹馨認為高山還是太低,把窩巢築在山頂上。富膏魚鱉,認為深淵還是太淺,在水底下打洞。最終它們所以被人們捕獲,是因為有誘餌。君子如果不貪求利祿,就不會禍害自己。”
曾子說︰“太親密了就會想互簡慢,太莊重了就不易親近
因此,君子的親近,只滿足于彼此快樂;君子的莊重,只滿足于完成禮節就罷了”
曾子說︰“進入這個國家,說話能被群臣信任,就可以停留在這里;忠義能在君臣中實行,就可以在這里做官;恩澤能給予百姓,就可以這里安居了。”
嘴是關口,舌頭操縱機關,說出的話不妥當,四匹馬的力量也追不回了。嘴是關口,舌頭是兵器,說出的話不合適,反而會傷害自身,話是自己說出來的,不能不讓人听,行為發生在近處,不能阻止傳到遠方。言行是君子最關鍵的東西,言行一旦發生,就成為榮譽與恥辱的根本,怎麼可以不慎重呢!所以蒯子羽說︰“說話就象射箭,箭尾已離開了弓弦,即使後悔了也不能追上讓它退回來了。”《詩經》上說︰“白玉上的斑點,還可以磨掉,這語言的過失就無可奈何了。”
毛蟲頗像蠶,鱔魚頗像蛀。人們見到蛇和毛蟲,沒有不身體戰 的。可是女工整理桑蠶,打魚的人捕捉鱔魚,不厭惡它們,為什麼呢?因為想要賺錢。打魚的人衣服被浸濕,打獵的人追逐奔跑並非他們樂意這樣做,做這種事是出于謀生的考慮。
登上高處使人想要遠眺,面對深淵使人想要窺視深處,為什麼呢?因為他處在的地方使他這樣。駕車讓人恭敬,射箭讓人端直,為什麼呢?那是他們的姿態造成的。
百姓的死有五種情況,聖人能免除其中的三種,不能除其中的兩種。饑餓干渴死亡的,可以免除;挨涼受寒死亡的,可以免除;遭受戰爭災害死亡的,可以免除。壽命到頭了死亡的,不可以免除;長了癰疽死亡的,不可以免除。饑餓干渴死亡的,肚子里沒有東西;挨凍受寒死亡的,外面嚴寒,身體不能抵御;遭受戰禍死亡的,品德不忠誠。壽命到頭了死亡的,歲數已經過完了,長了癰疽死亡的,氣血耗盡了。所以說,內心不持正,對外的欲望就產生了,對外欲望產生,就多有怨恨不滿的,怨恨不滿多了就會生出疾病。所以清心寡欲,不刻意追求,血氣就得以平和。
各種行為的根本,就在一句話。一句話說得合適,可以退掉敵人,一句話說得恰到好處,可以保衛國家,音響不能獨自發聲,影子不能脫離曲折的物體而變直,事物必定按它的類屬而相集聚,所以君子自己講話要謹慎
背著石頭奔赴深淵,做起來很難,可是申屠狄做了,但君子不看重他。盜躊凶惡貪婪,但聲名象日月一樣,與舜、大禹一同流傳而沒有消失,然而君子也不看重他
君子有五種恥辱的事︰早上不入朝,燕朝時不商論國事,君子認為是恥辱;身居官位,對治政沒有應有的主張,君子認為是恥辱;有了治政的主張辦法,卻不去實施,君子認為是恥辱;已經取得效果,但喪失了,君子認為是恥辱;土地有余力而百姓不寬裕,君子認為是恥辱。
君子雖然困厄,也不留在情勢危亡的國家;即使貧窮,也不接受昏贛君王的傣祿。在亂世中很尊貴,和暴君同在一起,是君子的恥辱。一般人把損傷外形當作恥辱,君子把毀滅仁義當作恥辱一般人看重利益,清廉的人看重名聲)
聖明君主的制度,獎賞從重,懲罰從輕,供人飲食以青年人做標準,讓人勞作以老年人為標準)
君子的話少但實實在在,小人的話很多但+分虛華。
君子學習,听到耳朵里,深藏在心中,並親身去實行。君子辦事情,開始時不值得看,但最終時就比不了了。君子不怎麼考慮福,但反復考慮禍。君子有所取的時候要選擇人,但給予時就不加選擇了。君子做事,扎扎實實,看來卻好象虛空,才學深厚看來卻象沒有。
君子干事什麼都充分準備,就不會發生什麼意外的事情。
君子不會為飲食而慚愧,不會為獲得而屈辱。君子為能實現志向而快樂,小人為滿足個人的欲望而快樂。君子不把自己所不喜歡的強加到他所喜歡的上面去。
君子有終身的憂慮,但沒有一時的災患,順遂正道做事,遵循常理說話,高興時不輕浮,憤怒時不責難。
君子的過錯,好象日蝕月蝕一樣,對日月的明亮沒有什麼妨害;小人做點好事,就象狗兒向著強盜狂叫,狸貓夜里出現,對善德沒有什麼助益
聰明的人不胡作非為,勇敢的人不隨意殺戮。
君子親近仁義,農夫親近谷物。
事奉君王不能進諫他們的意見,就辭去他們的官爵,不能實行他們的義理,就辭去他們的傣祿。
治政有時招來盜寇,行為有時招來恥辱。不去努力做而收獲自動到來,這種事天下不會有
凶猛的野獸猶豫遲疑,比不上蜂互哲人施毒;高談闊論卻不著邊際,還不如粗淺的議論有作用。
秦朝信奉同姓分封統治天下的方法,直至衰亡,並未改變同姓分封的做法,而君王死,國家亡。所以君王治理天下,重要的是推行法治,不在于信賴同姓宗親。
高山的頂端沒有美麗的大樹,因為太陽過分照射而受到傷害;大樹下面沒有美麗的青草,是因為過于陰濕而受到傷害。
鐘子期死了,俞伯牙割斷琴弦摔破琴身,是認為世間上沒有值得自己為他彈奏的人了;惠施死了,莊子沉默無語,是看到世間沒有可一起交談的人了
修養身心,是智慧的府庫;樂善好施,是仁愛的開始;懂得取予,是德義的驗證;’懂得恥辱,是勇敢的條件;立業顯名,是行事的最終追求
薦舉賢能會受到最高的獎賞,埋沒賢能會受到最重的處罰,這是古代通行的義理。在朝廷上授予爵位,在鬧市上懲治罪人,這是古代通行的法則
自然規律微妙但很明晰,看似平淡但大有作用。不按規律而得到,不順時勢而發生的,這都是虛妄的成功。得到了還會失去,安定了還會傾復
福是災禍的大門,對是錯的尊長,治是亂的先導。事情無論始終都沒有憂患,還沒有听說過。
枝葉不會忘記它的樹根,受人恩德不忘記報答,見到有利一定要想到能否危害自己。所以君子集中精神留意這三方面,吉祥就能延及子孫。
兩個高的不能同在,兩個大的不能相容,兩種勢力不能相處,兩個顯貴的人不能共事。他們在一起,必定要相互爭功。所以君子節制嗜好欲望。各守本分而滿足,于是能夠長遠。節制欲望而听從勸諫,尊敬賢能而不輕慢,任用能人而不輕視。做君主的能做到這三點,他的國家一定強大,百姓也不會離開流散。
沉默的人不說錯話,忠厚的人不做錯事,木制的馬不能行走,但也不消耗飼料,驥驥這種良馬每日奔馳千里,鞭子依舊不離開它的脊背。
一寸一寸地度量,到了一丈長時必定會少,一鐵一鐵地去稱量,到了一石時必定會多。用石稱,用丈量,公平而少有差錯;一根根的選絲,一粒粒的數米,煩瑣而且弄不清楚。所以大處著眼容易做聰明事,小處著眼,爭辯曲直,難以做出智慧的事。
有吞沒船只的大魚,游蕩離開海水,被小小縷蟻制約,因為離開了它生存的地方;猿猴失去樹木藏身,被狐豬捕捉,因為不是它棲息的處所。騰蛇游蕩在霧氣中升騰,騰龍駕著雲彩而飛升,猿猴有了樹木就能攀躍,魚兒有了水就能暢游,因為所生活的地方適宜啊
君子廣泛地學習,仍擔心自己學不到,已經學到了,又擔心不能做。已經做了,還擔心不能謙讓。
君子不羞于向人學習,不羞于向人請教。向人討教,是獲取知識的根本;勤于思考,是獲取知識的方法。這是說提倡依靠他人的知識來增加自己的知識,不看重只會單獨運用自己的知識學習知識。
天地萬物的規律是︰到了極點就走向反面,滿盈了就會減少。五彩一時光亮耀眼,到時候也有變化,樹木茂盛青草豐足,到時候也會凋零。萬物有興盛有衰落,哪能听任自己呢
百姓困苦就不會有仁義,勞累過度就要滋生奸詐,社會安寧就要施行教化,有了危難就要謀求出路,事情發展到極點就走向反面,滿盈了就要減少。所以君子不追求滿盈也不要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