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博采众长 垂示永久

类别:其他 作者:康熙 书名: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训曰:朕自幼留心典籍,比年已来所编定书约有数十种①,皆已次第告成。至于字学②,所关尤切。《字汇》失之简略③,《正字通》涉于泛滥④。兼之各方风土不同,语音各异,司马光之《类编》⑤,分部或未明;沈约之声韵⑥,后人不无訾议⑦;《洪武正韵》多所驳辩⑧,迄不能行,仍依沈韵。朕参阅诸家,究心考证,如我朝清文以及蒙古、西域、洋外诸国,多从字母而来,音虽由地而殊,而字莫不寄于点画,两字合作一字,二韵切为一音⑨,因知天地之元音发于人声紒紛矠,人声之形象寄于字体。故朕酌订一书,命曰《康熙字典》紒紜矠,增《字汇》之阙遗,删《正字通》繁冗,务使详略得中,归于正当,庶可垂示永久云紒紝矠。

    【注解】

    ①比年:近年。②字学:研究文字形、音、义之学。③《字汇》:字书。十四卷。明梅膺祚著。④《正字通》:字书。十二卷。清张自烈著。泛滥:指内容庞杂。⑤《类编》:文字学著作。十五卷,每卷各分上、中、下,故亦称四十五卷。宋王洙、司马光编。⑥沈约(441-513年):南朝声韵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于声韵主“四声八病”之说。著有《宋书》、《四声韵谱》等。⑦訾议:非议。⑧《洪武正韵》:韵书。简称《正韵》,十六卷。明洪武时乐韶凤、宋濂等奉诏编撰。驳辩:辩论是非,否定他人的意见。⑨切:以二字切合成一音。唐以前韵书称反,宋以后称切,合称反切。此处指拼音。紒紛矠元音:此处指最早的声音。紒紜矠《康熙字典》:清代官修的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撰。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故名。紒紝矠垂示:留给后人示范。

    【译文】

    从小就留心对经书典籍的学习,近年来主持编写已成稿的书大约有几十种,都已经陆续完成。至于对文字形、音、义等的研究,我更是密切关注。明朝人梅膺祚所著的《字汇》一书,缺点在于过于简略,本朝人张自烈所著《正字通》涉及的内容不免过于庞杂。加之中国各地风土人情不同,语音也各不一样,因此,宋朝司马光的《类编》,各部分的分类间或有不清楚的地方;南朝沈约的声韵学说,后代人也对它有所批评;明代的《洪武正韵》对他书的意见多所否定,但却未对音韵提出正确读法,因此并未流行开来,人们还是依照沈约的音韵去正音。我阅读,参照了各家的意见,潜心推究、考证,发现如本朝的满文以及蒙古文、西域文、海外各国的文字,大都是从字母拼读而来,发音虽然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但字的形体无不是由点、画构造而成,两个字母合成一个字,两个韵可以反切成一个音。因而我懂得了天地最早的元音,是由人声所形成的;人声的形象就是借助于字体来显示出来的。所以,我考虑要编一部字典,名为《康熙字典》,补充《字汇》的缺漏,删削《正字通》的繁琐、芜杂,一定要使它详细适度,成为一部比较正确、适用的工具书。能够做到这样,就可以留给后人作为典范了。

    【评语】

    康熙晚年对修书最感兴趣,成果也以晚年最多。他一生自撰及组织才能之士编纂的书籍达六十余种,其中绝大部分在五十岁之后完成。修书之所以成为康熙晚年“最乐之事”,并非单纯出于兴趣,而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康熙治国数十年,建树甚多,成效卓著,守成、创业之功绩,举世公认。因此,他珍惜自己的事业,总结治国之经验,渴望能传之千秋万代。他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君主,深知科学文化的价值不可忽视,因而肯下功夫、花工本进行整理,使之发扬光大。他的思想是深邃的,经验是丰富的,留给后人的是一笔最宝贵的遗产。他一生兢兢业业,修身、齐家、治国,都十分认真,并投入全部精力,自信每个体会对后人都有益处。这一切,使他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写出来、留下去的强烈欲望,如蚕吐丝,欲罢不能。康熙晚年亲自组织纂修的书籍,不乏传世之作。如《清文鉴》、《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子史精华》、《佩文韵府》、《骈字类编》、《广群芳谱》、《律历渊源》等,已成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修成的《康熙字典》,吸收历代字书的有益成分,并加以补充和发展。其突出特点是:1。收字最多,达47035字;2。在辨形、注音、释义、引例等方面,都比以前字书完备、细密、实用;3。编排体例采用明代字书行之有效的部首检字法,并将部首及部中之字均按笔画为序,查阅较为便捷。这一方面体现了他对文化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从细小做起,完成大一统的伟大抱负。


如果你对康熙教子庭训格言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康熙教子庭训格言》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