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正誤卷三 論語上 為政

類別︰子部 作者︰清•顏元 書名︰顏元集

    問爾儼曰︰「夫子三十方守之固,四十方不惑,五十方知命【雲雲。】乃顏子三十二歲已去聖人止一問。設壽如顏子,將不得為聖人乎」?儼久之,不能對,請問。予曰︰「夫子立時,聖人規模已定,但聖人精細,見的此方是立。不惑時,已自天命了徹了,聖心見的此方是不惑。自他人視之,吾子為生安之聖,一發齊到矣。而聖心則真覺十五至七十原有許多層次也,生來便志學,便用功,便終身用功無已時。此便是聖人純一不已處,便是生知安行處。非不志學,不用功,乃是生安聖人也。聖人偏是終身志、終身學」。儼雲︰「然則朱注至立,『無所事志矣』;至不惑,『無所是守矣』等,不通乎」?予曰︰「朱子之學,妄謂與孔門別是一路,覺說來都不親切。然或是吾未嘗的滋味,亦不敢輕非之也。」

    辛未游中州,鄢陵王篤周問此章,吾為解之。有雲︰不惑即是明,明德謂心體光照,全無蔽謬處。試將論語各「惑」字反看便明。注「于事物所當然,皆無所疑」,只見不痛快。【「吾十有五」章】

    樊遲嘗為孟氏家臣,或此時樊遲得常見孟氏,故告之使轉曉之乎?【「孟懿子問孝」章】

    辛未年督學顧氏試取卷有此題,文曰︰「和氣之下必無告勞之子弟矣,愉色之前必無缺養之父兄矣。」李孝廉介石甚為擊節。【「子夏問孝」章】

    由此章想見其聰明力量,真是天生了一對孔子,好個大聖人胎壞。其死也,夫子焉得不慟哭,焉不說是「天喪予」?【「吾與回言終日」章】

    朱子看理多,重心而輕行,故將「以」訓「為也」,「由」訓「意之所從來」。予妄謂︰人嘗有主意如何,而畢竟做不來、行不出的,看人主意還定不得人。故先看他「所以」;是主意如何。「所由」,所行也。次看他所行如何。「所安」,所樂也。終看他如此是所安否,而人無遁情矣。或說為長。【「視其所以」章】

    溫有三義︰習也,暖也,也。重習其所學,如鳥數飛以演翅。又將所以得者暖之,不令冷。又脫洗一層,另煥發一番,如以湯沃毛,脫退之意。蓋古人為學,全從真踐履、真涵養做工夫。至宋人,則思、讀、作三者而已。故訓「溫,尋繹也」。一字千里矣。【「溫故而知新」章】

    此處批注「學」字,何其了當!【批「學而不思則罔」注「不習其事」二句】

    錯,也。又厲石也。詩雲︰「他山之石,可以為錯」。言舉正直之人使之錯治諸枉,則民心服矣;若反舉屈枉之人使之錯治諸直,則民不服矣。試觀堯舉舜,使之誅四凶;舜舉皋陶,使之糾正天下,直錯枉也。漢用十常侍而清流被禍,明用崔魏而東林遭刑,枉錯直也。「舍置」之解未聞。【「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章】

    定公初年,孔子不仕。朱注︰「孔子之不仕,有難以語或人者」。蓋以季氏逐昭立定,而定公但知立己之為德,不思逐其兄之罪,孝友安在?故孔子之答甚渾厚,而本意亦明。朱注「至理亦不外是」,會其微矣,但未直揭出耳。【「或謂孔子曰」章】


如果你對顏元集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顏元集》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