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外篇一 [附錄]鄭小谷文集《監司統部辨》(據劉氏《識語》引)

類別︰史部 作者︰章學誠(清) 書名︰文史通義

    黃帝畫天下為九州,至禹而名天下以九州,雖時有變更,皆此地也,周末之天下乃以國計,秦初之天下乃以郡計,其後郡大而州小,郡同而國異。

    然漢時仍分為十三州,統以十三部。唐之疆域等于漢,改十三部為十五道,其監司則曰觀察使,或曰廉訪使,又曰節度使。宋之疆字小于唐,又改十五道為九路,其監司曰轉運使,或曰提刑使,又曰鹽運使。曰道曰路,無分九州名目;為軍為府,猶領九州疆界也。至元而以京朝內官監司外台,曰某地中書行省,而秦漢所謂州郡者無所系;明因之改稱布政使司,而漢、宋所謂道、路者益無歸。于是稱統部者窮于詞,而舉監官曰某省曰某司,名之不正,無怪乎詞之不文矣。顧元人不曰省而曰行省,明非朝中之省也。明人不曰司而曰使司,明非朝官之司山。而當時第白省,不曰司,蓋直以元人之省當唐朱之道、路,而替漢人之部矣。明時修《一統志》,稱各省為各布政使司,國初修《一統志》,亦稱各省為布政使司,非不知巡撫之職已領方伯之權也,顧其名雖疆吏,其官本京餃,侍郎稱部,兼御史稱院,亦如布政之稱使司耳。

    章實齋謂本可稱十八省使司,當稱十八省部院。且雲其自作古文,于某省必曰某部院,省文則曰某部,諸院必曰諸部院,省文或曰諸部,此則妄以為從時而誤之甚者。今之巡撫,猶明之巡按,漢之刺史;而其權則隋之總管,唐之節度也。使漢人作文,于總部不曰某州而曰某牧,唐人作文,于統部不曰諸道而曰諸使,尚得謂之文乎?昔人謂作文者,地名官名宜從時,其說是也。然窮則變,變則通,言亦不能不中節。以不可通之詞,施于不可解之處,則無論摩古、從時,皆非也。夫唐虞以來之制,至秦而大變;漢唐以來之制,至元而盡變。如一國號也,唐、虞、夏、商、周、秦、漢、唐、宋皆地也,而元以後,則私撰矣。一王號也,汝南、淮南、東平、北平、汝陽、汾陽亦地也,而元以後,則別制矣。稱州稱部,變而稱道稱路,再變而稱省稱司,亦其勢之不得不然者也。


如果你對文史通義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文史通義》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