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九十八  志第八 祭祀中

類別︰史部 作者︰(南朝*宋)範曄 書名︰後漢書

    原文︰

    北郊 明堂、闢雍 靈台 迎氣 增祀 六宗 老子

    是年初營北郊,明堂、闢雍、靈台未用事。遷呂太後于園。上簿太後尊號曰

    高皇後,當配地,郊高廟。語在《光武紀》。

    北效在雒陽城北四里,為方壇四陛。三十三年正月辛未,郊。別祀地、位

    南面西上,高皇後配,西面北上,皆在壇上,地理群神從食,皆在壇下,如元始

    中故事。中岳在未,四岳各在其方孟辰之地,中營內。海在東;西瀆河西,濟北,

    淮來,江南;他山川各如其方,皆在外營內。四陛及中外營門封神如南郊。

    地、高後用犢各一頭,五岳共牛一頭,海、四瀆共牛一頭,群神共二頭。奏樂

    亦如南郊。既送神,瘞俎實于壇北。

    明帝即位,永平二年正月辛未,初祀五帝于明堂,光武帝配。五帝坐位堂上,

    各處其方。黃帝在未,皆如南郊之位。光武帝位在青帝之南少退,西面。牲各一

    犢,奏樂如南郊。卒事,遂升靈台,以望雲物。

    迎時氣,五郊之兆。自永平中,以《禮讖》及《月令》有五郊迎氣服色,因

    采元始中故事,兆五郊于雒陽四方。中兆在未,壇皆三尺,階無等。

    立春之日,迎春于東郊,祭青帝句芒。車旗服飾皆青。歌《青陽》,八佾舞

    《雲翹》之舞。及因賜文官太傅、司徒以下縑各有差。

    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車旗服飾皆赤。歌《朱明》,八佾舞

    《雲翹》之舞。

    先立秋十八日,迎黃靈于中北,祭黃帝後土。車旗服飾皆黃。歌《朱明》,

    八佾舞《雲翹》、《育命》之舞。

    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車旗服飾皆白。歌《西皓》,八佾舞

    《育命》之舞。使謁者以一特牲先祭先虞于壇,有事,天子入囿射牲,以祭宗廟,

    名曰劉。語在《禮儀志》。

    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黑帝玄冥。車旗服飾皆黑。歌《玄冥》,八佾舞

    《育命》之舞。

    章帝即位,元和二年正月,詔曰︰“山川百神,應祀者未盡。其議增修群祀

    宜享祀者。”

    二月,上東巡狩,將至泰山,道使使者奉一太牢祠帝堯于濟陰成陽靈台。上

    至泰山,修光武山南壇兆。辛未,柴祭天地群神如故事。壬申,宗祀五帝于孝武

    所作汶上明堂,光武帝配,如雒陽明堂禮。癸酉,更告祀高祖、太宗、世宗、中

    宗、世祖、顯宗于明堂,各一太牢。卒事,遂覲東後,饗賜王侯群臣。因行郡國,

    幸魯,祠東海恭王,及孔子七十二弟子。四月,還京都。庚申,告至,祠高廟、

    世祖,各一特牛。又為靈台十二門作詩,各以其月祀而奏之。和帝無所增改。

    安帝即位,元初六年,以《尚書》歐陽家說,謂六宗者,在天地四方之中,

    為上下四方之宗。以元始中故事,謂六宗《易》六子之氣日、月、雷公、風伯、

    山、澤者為非是。三月庚辰,初更立六宗,祀于雒陽西北戍亥之地,禮比太社也。

    延光三年,上東巡狩,至泰山,柴祭,及祠汶上明堂,如元和二年故事。順

    帝即位,修奉常祀。

    桓帝即位十八年,好神仙事。延熹八年,初使中常侍之陳國苦縣祠老子。九

    年,親祠老子于濯龍。文為壇,飾淳金器,設華蓋之坐,用郊天樂也。

    譯文︰

    這年年初營造北郊,明堂、闢雍、靈台,沒有舉行祭祀。

    把呂太後的廟遷到墓地中。

    追贈薄太後為高皇後,在北郊高祖廟配祭。

    具體記敘在《光武紀》中。

    北郊祭在雒陽城北四里,建造有四道台階的方形壇。

    建武三十三年正月辛末日,舉行郊祭。

    在其它地方祭祀地神,神位面向南,以西焉上,以高皇後配祭,面向西,以北面為上,都在壇上,土地山川諸神隨同配享,都在壇下,用平帝元始年間舊例。

    中岳在西南偏南方的未位,四岳分別在本方位的東南偏柬的孟辰之地,在山上四圍壘土建房。

    大海在東方;四瀆中黃河在西方,濟水在北方,淮河在東方,長江在南方;別的山川分別在自己的方位,都在外側四圍壘土建房。

    四道台階連續祭祀以及山中河外土營門的封神與南郊祭相同。

    地神和高皇後各用一犢祭祀,五岳共享一牛祭祀,海、四瀆共享一牛祭祀,群神共用二牛祭祀。

    奏樂也與南郊祭相同。

    已經送別了神只,把祭品和供桌埋在壇北。

    明帝即位,永平二年正月辛末日,當初在明堂祭祀五帝,以光武帝配祭。

    五帝的座位在堂上,分別在自己的方位。

    黃帝在未位,都與南郊祭的座位相同。

    光武帝在東方青帝之南,稍後一些,面向西。

    犧牲各用一犢,奏樂與南郊祭相同。

    祭事完畢,就登上靈台,觀察雲氣以預測吉凶。

    立春、立夏等五時迎祭,就是五郊祭祀。

    從永平年問,由于《禮讖》和《禮記,月令》記載五郊迎祭的服飾顏色,于是就采用元始年間舊例,在雒陽四方舉行五郊祭祀。

    中央方位的郊祭在未地,祭壇直徑都是三尺,毫階不分級。

    立春日,在束郊舉行迎春祭,祭祀青帝句芒。

    車旗服飾都是青色。

    歌唱《青陽》,八行舞人跳《雲翹》舞。

    于是賞賜文官太傅、司徒等以下官員絹絲,依官級而有所不同。

    立夏日,在南郊舉行迎夏祭,祭祀赤帝祝融。

    車旗服飾都是赤色。

    歌唱《朱明》,八行舞人跳《雲翹》舞。

    在立秋前十八日,在中央舉行迎黃靈神祭,祭祀黃帝後土。

    車旗服飾都是黃色。

    歌唱《朱明》,八行舞人跳《雲翹》、《育命》舞。

    立秋日,在西郊舉行迎秋祭,祭祀白帝蓐收。

    車旗服飾都是白色。

    歌唱《西皓》,八行舞人跳《育命》舞。

    派謁者用一特牲先在壇上舉行安神祭,準備廟祭,天子進苑囿之中射獵犧牲,用來祭祀宗廟,這項行動叫軀劉。

    具體敘述的話在《禮儀志》中。

    立冬日,在北郊舉行迎冬祭,祭祀黑帝玄冥。

    車旗服飾都是黑色。

    歌唱《玄冥》,八行舞人跳《育命》舞。

    章帝即位,元和二年正月,下詔說︰“山川百神,應該祭祀的尚未全部祭祀。

    你們討論增加應該享受條祀的神只。”這年二月,皇帝到東方巡 ,將要到泰山,在路上就派遣使者持一太牢,在濟陰成陽靈毫祭祀帝堯n皇帝到泰山,整治光武帝在山南建造的祭壇。

    辛末日,依舊例焚柴祭祀天地群神n壬申日,在孝武帝所造的汶上明堂宗祀五帝,以光武帝配祭,同于雒陽明堂的禮儀。

    癸酉日,依次在明堂告祭高祖、太宗、世宗、中宗、世祖、顥宗,每次祭祀都用一太牢。

    祭事完畢,就朝拜束方青帝,賞賜王侯和群臣。

    于是就視察州郡和封國,到魯,祭祀束海恭王,也祭祀了孔子和他的七十二弟子。

    四月,回到京城。

    庚申日,到高祖廟、世祖廟祭祀報告回到家,各用一特牛。

    還為靈台十二門作詩,分別按月份送上。

    和帝時沒有增加或改動。

    安帝即位,在元初六年,據《尚書》歐陽氏學說,認為六宗,在天地和四方之中,即是上下和四方之宗。

    按平帝元始年間舊例,認為六宗是《易》中說的六子之氣——日、月、雷公、風伯、山、澤——的說法是不對的。

    三月庚辰日,最早建立六宗,在雒腸西北戌亥之地祭祀,禮儀比照太社祭祀。

    安帝延光三年,皇帝到東方遜視,到泰山,焚柴祭祀,以及在汶上明堂祭祀,同于章帝元和二年舊例。

    順帝即位,整治後定為經常性祭祀。

    桓帝即位十八年,喜歡神仙一類的事。

    在延熹八年,最早派中常侍到陳國苦縣祭祀老子。

    延熹九年,親自在濯龍祭祀老子。

    用華美毛織物做壇,用純金綠飾器物,設置有傘蓋的座位,用祭天的音樂。


如果你對後漢書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後漢書》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