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貌不恭 淫雨 服妖 雞禍 青眚 屋自壞 訛言 旱 謠 狼食人
《五行傳》說及其佔應,《漢書•五行志》錄之詳矣。故泰山太守應劭、給
事中董巴、散騎常侍譙周並撰建武以來災異。今合而論之,以續《前志》雲。
《五行傳》曰︰“田獵不宿,飲食不享,出入不節,奪民農時,及有奸謀,
則木不曲直。”謂木失其性而為災也。又曰︰“貌之不恭,是謂不肅。厥咎狂,
厥罰恆雨,厥極惡。時則有服妖,時則有龜孽,時則有雞禍,時則有下體生上之
痾,時則有青眚、青祥,惟金l木。”說雲︰氣之相傷謂之l。
建武元年,赤眉賊率樊崇、逢安等共立劉盆子為天子。然崇等視之如小兒,
百事自由,初不恤錄也。後正旦至,君臣欲共饗,既坐,酒食未下,群臣更起,
亂不可整。時,大司農楊音案劍怒曰︰“小兒戲尚不如此!”其後遂破壞,崇、
安等皆誅死。唯音為關內侯,以壽終。
光武崩,山陽王荊哭不哀,作飛書與東海王,勸使作亂。明帝以荊同母弟,
太後在,故隱之。後徙王廣陵,荊遂坐復謀反自殺也。
章帝時,竇皇後兄憲以皇後甚幸于上,故人人莫不畏憲。憲于是強請奪沁水
長公主田,公主畏憲,與之,憲乃賤顧之。後上幸公主田,覺之,問憲,憲又上
言借之。上以後故,但譴敕之,不治其罪。後章帝崩,竇太後攝政,憲秉機密,
忠直之臣與憲忤者,憲多害之,其後憲兄弟遂皆被誅。
桓帝時,梁冀秉政,兄弟貴盛自恣,好驅馳過度,至于歸家,猶馳驅入門,
百姓號之曰“梁氏滅門驅馳”。後遂誅滅。
和帝永元十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皆淫雨傷稼。
安帝元初四年秋,郡國十淫雨傷稼。
永寧元年,郡國三十三淫雨傷稼。
建光元年,京都及郡國二十九淫雨傷稼。是時羌反久未平,百姓屯戍,不解
愁苦。
延光元年,郡國二十七淫雨傷稼。
二年,郡國五連雨傷稼。
順帝永建四年,司隸、荊、豫、兗、冀部淫雨傷稼。
六年,冀州淫雨傷稼。
桓帝延熹二年夏,霖雨五十余日。是時,大將軍梁冀秉政,謀害上所幸鄧貴
人母宣,冀又擅殺議郎邴尊。上欲誅冀,懼其持權日久,威勢強盛,恐有逆命,
害及吏民,密與近臣中常侍單超等圖其方略。其年八月,冀卒伏罪誅滅。
靈帝建寧元年夏,霖雨六十余日。是時,大將軍竇武謀變廢中官。其年九月,
長樂五官史朱 等共與中常侍曹節起兵,先誅武,交兵闕下,敗走,追斬武兄弟,
死者數百人。
熹平元年夏,霖雨七十余日。是時,中常侍曹節等,共誣白勃海王悝謀反,
其十月誅悝。
中平六年夏,霖雨八十余日。是時,靈帝新棄群臣,大行尚在梓宮,大將軍
何進與佐軍校尉袁紹等共謀欲誅廢中官。下文陵畢,中常侍張讓等共殺進,兵戰
京都,死者數千。
更始諸將軍過雒陽者數十輩,皆幘而衣婦人衣繡擁{髟屈}。時,智者見之,
以為服之不中,身之災也,乃奔入邊郡避之。是服妖也。其後更始遂為赤眉所殺。
桓帝元嘉中,京都婦女作愁眉、啼妝、墮馬髻、折要步、齲齒笑。所謂愁眉
者,細而曲折。啼妝者,薄拭目下,若啼處。墮馬髻者,作一邊。折要步者,足
不在體下。齲齒笑者,若齒痛,樂不欣欣。始自大將軍梁冀家所為,京都歙然,
諸夏皆放效。此近服妖也。梁冀二世上將,婚媾王室,大作威福,將危社稷。天
誡若曰︰兵馬將往收捕,婦女憂愁, 眉啼泣,吏卒掣頓,折其要脊,令髻傾邪,
雖強語笑,無復氣味也。到延熹二年,舉宗誅夷。
延熹中,梁冀誅後,京都幘顏短耳長,短上長下。時中常侍單超、左 br />
璜、具瑗、唐衡在帝左右,縱其奸慝。海內慍曰︰一將軍死,五將軍出。家有數
侯,子弟列布州郡,賓客雜襲騰翥,上短下長,與梁冀同佔。到其八年,桓帝因
日蝕之變,乃拜故司徒韓寅為司隸校尉,以次誅 ,京都正清。
延熹中,京都長者皆著木屐;婦女始嫁,至作漆畫五采為系。此服妖也。到
九年,黨事始發,傳黃門北寺,臨時惶惑,不能信天任命,多有逃走不就考者,
九族拘系,及所過歷,長少婦女皆被桎梏,應木屐之象也。
靈帝建寧中,京都長者皆以葦方笥為妝具,下士盡然。時有識者竊言︰葦方
笥,郡國讞篋也;今珍用之,此天下人皆當有罪讞于理官也。到光和三年癸丑赦
令詔書,吏民依黨禁錮者赦除之,有不見文,他以類比疑者讞。于是諸有黨郡皆
讞廷尉,人名悉入方笥中。
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貴戚皆
競為之。此服妖也。其後董卓多擁胡兵,填塞街衢,虜掠宮掖,發掘園陵。
靈帝于宮中西園駕四白驢,躬自操轡,驅馳周旋,以為大樂。于是公卿貴戚
轉相放效,至乘輜 以為騎從,互相侵奪,賈與馬齊。案《易》曰︰“時乘六龍
以御天。”行天者莫若龍,行地者莫若馬。《詩》雲︰“四牡 ぼ,載是常服。”
“檀車煌煌,四牡彭彭。”夫驢乃服重致遠,上下山谷,野人之所用耳,何有帝
王君子而驂服之乎!遲鈍之畜,而今貴之。天意若曰︰國且大亂,賢愚倒植,凡
執政者皆如驢也。其後董卓陵虐王室,多援邊人以充本朝,胡夷異種,跨蹈中國。
熹平中,省內冠狗帶綬,以為笑樂。有一狗突出,走入司徒府門,或見之者,
莫不驚怪。京房《易傳》曰︰“君不正,臣欲篡,厥妖狗冠出。”後靈帝寵用便
嬖子弟,永樂賓客、鴻都群小,傳相汲引,公卿牧守,比肩是也。又遣御史于西
邸賣官,關內侯顧五百萬者,賜與金紫;詣闕上書佔令長,隨縣好丑,豐約有賈。
強者貪如豺虎,弱者略不類物,實狗而冠者也。司徒,古之丞相,壹統國政。天
戒若曰︰宰相多非其人,尸祿素餐,莫能據正持重,阿意曲從。今在位者皆如狗
也,故狗走入其門。
靈帝數游戲于西園中,令後宮采女為客舍主人,身為商賈服。行至舍,采女
下酒食,因共飲食以為戲樂。此服妖也。其後天下大亂。
獻帝建安中,男子之衣,好為長躬而下甚短,女子好為長裙而上甚短。時益
州從事莫嗣以為服妖,是陽無下而陰無上也,天下未欲平也。後還,遂大亂。
靈帝光和元年,南宮侍中寺雌雞欲化雄,一身毛皆似雄,但頭冠尚未變。詔
以問議郎蔡邕。邕對曰︰“貌之不恭,則有雞禍。宣帝黃龍元年,未央宮雌雞化
為雄,不鳴無距。是歲元帝初即位,立王皇後。至初元元年,丞相史家雌雞化為
雄,冠距鳴將。是歲後父禁為陽平侯,女立為皇後。至哀帝晏駕,後攝政,王莽
以後兄子為大司馬,由是為亂。臣竊推之︰頭,元首,人君之象。今雞一身已變,
未至于頭,而上知之,是將有其事而不遂成之象也。若應之不精,政無所改,頭
冠或成,為患茲大。”是後張角作亂稱黃巾,遂破壞。四方疲于賦役,多叛者。
上不改政,遂至天下大亂。
桓帝永興二年四月丙午,光祿勛吏舍壁下夜有青氣,視之,得玉鉤、 各一。
鉤長七寸二分, 周五寸四分,身中皆雕鏤。此青祥也,玉,金類也。七寸二分,
商數也。五寸四分,徵數也。商為臣,徵為事,蓋為人臣引決事者不肅,將有禍
也。是時梁冀秉政專恣,後四歲,梁氏誅滅也。
延熹五年,太學門無故自壞。襄楷以為太學前疑所居,其門自壞,文德將喪,
教化廢也。是後天下遂至喪亂。
永康元年十月壬戌,南宮平城門內屋自壞。金l木,木動也。其十二月,宮
車晏駕。
靈帝光和元年,南宮平城門內屋、武庫屋及外東垣屋前後頓壞。蔡邕對曰︰
“平城門,正陽之門,與宮連,郊祀法駕所由從出,門之最尊者也。武庫,禁兵
所藏。東桓,庫之外障。《易傳》曰︰‘小人在位,上下咸悖,厥妖城門內崩。’
《潛潭巴》曰︰‘宮瓦自墮,諸侯強陵主。’此皆小人顯位亂法之咎也。”其後
黃巾賊先起東方,庫兵大動。皇後同父兄何進為大將軍,同母弟苗為車騎將軍,
兄弟並貴盛,皆統兵在京都。其後進欲誅廢中官,為中常侍張讓、段 等所殺,
兵戰宮中闕下,更相誅滅,天下兵大起。
三年二月,公府駐駕廡自壞,南北三十余間。
中平一年二月癸亥,廣陽城門外上屋自壞也。
獻帝初平二年三月,長安宣平城門外屋無故自壞。至三年夏,司徒王允使中
郎將呂布殺太師董卓,夷三族。
興平元年十月,長安市門無故自壞。至二年春,李唷 岫煩を倉校 br />
嘧方傯熳櫻 浦 轡耄 ∩展 睢 敲擰 俑 襠幔 瘧 耤@ 湟韻隆 br />
冬,天子東還雒陽,唷 嶙飛系講苧簦 猜映擻哧 兀 憊飴謊 嗽 くぐ br />
宣 、少府田 等數十人。
《五行傳》曰︰“好攻戰,輕百姓,飾城郭,侵邊境,則金不從革。”謂金
失其性而為災也。又曰︰“言之不從,是謂不V。厥咎c,厥罰恆陽,厥極憂。
時則有詩妖,時則有介蟲之孽,時則有犬禍,時則有口舌之痾,時則有白眚、白
祥、惟木l金。”介蟲,劉歆傳以為毛蟲。V,治也。
安帝永初元年十一月,民訛言相驚,司隸、並、冀州民人流移。時,鄧太皇
專政。婦人以順為道,故《禮》“夫死從子”之命。今專主事,此不從而c也。
世祖建武五年夏,旱。《京房傳》曰︰“欲德不用,茲謂張,厥災荒,其旱
陰雲不雨,變而赤,因四陰。眾出過時,茲謂廣,其旱不生。上下皆蔽,茲謂隔,
其旱天赤三月,時有雹殺飛禽。上緣求妃,茲謂c,其旱三月大溫亡雲。君高台
府,茲謂犯,陰侵陽,其旱萬物根死,有火災。庶位逾節,茲謂c,其旱澤物枯,
為火所傷。”是時,天下c逆者未盡誅,軍多過時。
章帝章和二年夏,旱。時,章帝崩後,竇太後兄弟用事奢c。
和帝永元六年秋,京都旱。時,雒陽有冤囚,和帝幸雒陽寺,錄囚徒,理冤
囚,收令下獄抵罪。行未還宮,澍雨降。
安帝永初六年夏,旱。七年夏,旱。
元初元年夏,旱。二年夏,旱。六年夏,旱。
順帝永建三年夏,旱。五年夏,旱。
陽嘉二年夏,旱。時,李固對策,以為奢c所致也。
沖帝永熹元年夏,旱。時,沖帝幼崩,太尉李固勸太後兄梁冀立嗣帝,擇年
長有德者,天下賴之,則功名不朽。年幼未可知,如後不善,悔無所及。時太後
及冀貪立年幼,欲久自傳,遂立質帝,八歲。此不用德。
桓帝元嘉元年夏,旱。是時,梁冀秉政,妻、子並受封,寵逾節。
延熹元年六月,旱。
靈帝熹平五年夏,旱。六年夏,旱。
光和五年夏,旱。六年夏,旱。是時,常侍、黃門c作威福。
獻帝興平元年秋,長安旱。是時,李唷 嶙ㄈㄗ菔隆 br />
更始時,南陽有童謠曰︰“諧不諧,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是時,更
始在長安,世祖為大司馬平定河北。更始大臣並c專權,故謠妖作也。後更始遂
為赤眉所殺,是更始之不諧在赤眉也。世祖自河北興。
世祖建武六年,蜀童謠曰︰“黃牛白腹,五銖當復。”是時,公孫述c號于
蜀,時人竊言王莽稱黃,述欲繼之,故稱白;五銖,漢家貨,明當復也。述遂誅
滅。
王莽末,天水童謠曰︰“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
地上安得民!”時,隗囂初起兵于天水,後意稍廣,欲為天子,遂破滅,囂少病
蹇。吳門,冀郭門名也。緹群,山名也。
順帝之末,京都童謠曰︰“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案順帝即
世,孝質短祚,大將軍梁冀貪樹疏幼,以為己功,專國號令,以贍其私。太尉李
固以為清河王雅性聰明,敦詩悅禮,加又屬親,立長則順,置善則固。而冀建白
太後,策免固,征蠡吾侯,遂即至尊。固是日幽斃于獄,暴尸道路,而太尉胡廣
封安樂鄉侯、司徒趙戒廚亭侯、司空袁湯安國亭侯雲。
桓帝之初,天下童謠曰︰“小麥青青大麥枯,誰當獲者婦與姑。丈人何在西
擊胡,吏買馬,君具車,請為諸君鼓嚨胡。”案元嘉中涼州諸羌一時俱反,南入
蜀、漢,東抄三輔,延及並、冀,大為民害。命將出眾,每戰常負,中國益發甲
卒,麥多委棄,但有婦女獲刈之也。吏買馬,君具車者,言調發重及有秩者也。
請為諸君鼓嚨胡者,不敢公言,私咽語。
桓帝之初,京都童謠曰︰“城上烏,尾畢逋,公為吏,子為徒。一徒死,百
乘車。車班班,入河間。河間奼女工數錢,以錢為室金為堂。石上慊慊舂黃粱。
梁下有懸鼓,我欲擊之丞卿怒。”案此皆謂為政貪也。城上烏,尾畢逋者,處高
利獨食,不與下共,謂人主多聚斂也。公為吏,子為徒者,言蠻夷將叛逆,父既
為軍吏,其子又為卒徒往擊之也。一徒死,百乘車者,言前一人往討胡既死矣,
後又遣百乘車往。車班班,入河間者,言上將崩,乘輿班班入河間迎靈帝也。河
間奼女工數錢,以錢為室金為堂者,靈帝既立,其母永樂太後好聚金以為堂也。
石上慊慊舂黃粱者,言永樂雖積金錢,慊慊常苦不足,使人舂黃粱而食之也。梁
下有懸鼓,我欲擊之丞卿怒者,言永樂主教靈帝,使賣官受錢,所祿非其人,天
下忠篤之士怨望,欲擊懸鼓以求見,丞卿主鼓者,亦復諂順,怒而止我也。
桓帝之初,京都童謠曰︰“游平賣印自有平,不闢豪賢及大姓。”案到延熹
之末,鄧皇後以譴自殺,乃以竇貴人代之,其父名武字游平,拜城門校尉。及太
後攝政,為大將軍,與太傅陳蕃合心戮力,惟德是建,印綬所加,咸得其人,豪
賢大姓,皆絕望矣。
桓帝之末,京都童謠曰︰“茅田一頃中有井,四方縴縴不可整。嚼復嚼,今
年尚可後年鐃。”案《易》曰︰“拔茅茹以其匯,征吉。”茅喻群賢也。井者,
法也。于時中常侍管霸、甦康憎疾海內英哲,與長樂少府劉囂、太常許詠、尚書
柳分、尋穆、史佟、司隸唐珍等,代作唇齒。河內牢川詣闕上書︰“汝、潁、南
陽,上采虛譽,專作威福;甘陵有南北二部,三輔尤甚。”由是傳考黃門北寺,
始見廢閣。茅田一頃者,言群賢眾多也。中有井者,言雖厄窮,不失其法度也。
四方縴縴不可整者,言奸慝大熾,不可整理。嚼復嚼者,京都飲酒相強之辭也。
言食肉者鄙,不恤王政,徒耽宴飲歌呼而已也。今年尚可者,言但禁錮也。後年
鐃者,陳、竇被誅,天下大壞。
桓帝之末,京都童謠曰︰“白蓋小車何延延。河間來合諧,河間來合諧!”
案解犢亭屬饒陽河間縣也。居無幾何而桓帝崩,使者與解犢侯皆白蓋車從河間來。
延延,眾貌也。是時御史劉┘ㄒ榱 櫚郟 ┤ 討校 諧J毯罾牢菲淝捉 br />
必當間己,白拜┤┤教 兀 蛄釧玖Ъ卻偕敝 3 か儷ゅ 計涔π⑶ 稅斡 br />
其弟 ,致位司徒,此為合諧也。
靈帝之末,京都童謠曰︰“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上北芒。”案到中平
六年,史侯登躡至尊,獻帝未有爵號,為中常侍段 等數十人所執,公卿百官皆
隨其後,到河上,乃得來還。此為非侯非王上北芒者也。
靈帝中平中,京都歌曰︰“承樂世董逃,游四郭董逃,蒙天恩董逃,帶金紫
董逃,行謝恩董逃,整車騎董逃,垂欲發董逃,與中辭董逃,出西門董逃,瞻宮
殿董逃,望京城董逃,日夜絕董逃,心摧傷董逃。”案“董”謂董卓也,言雖跋
扈,縱其殘暴,終歸逃竄,至于滅族也。
獻帝踐祚之初,京都童謠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案千
里草為董,十日卜為卓。凡別字之體,皆從上起,左右離合,無有從下發端者也。
今二字如此者,天意若曰︰卓自下摩上,以臣陵君也。青青者,暴盛之貌也。不
得生者,亦旋破亡。
建安初,荊州童謠曰︰“八九年間始欲衰,至十三年無孑遺。”言自中興以
來,荊州無破亂,及劉表為牧,民又豐樂,至此逮八九年。當始衰者,謂劉表妻
當死,諸將並零落也。十三年無孑遺者,言十三年表又當死,民當移詣冀州也。
順帝陽嘉元年十月中,望都蒲陰狼殺童兒九十七人。時,李固對策,引京房
《易傳》曰“君將無道,害將及人,去之深山以全身,厥妖狼食人”。陛下覺寤,
比求隱滯,故狼災息。
靈帝建寧中,群狼數十頭入晉陽南城門嚙人。
譯文︰
《五行傳》與解說及其征兆應驗,《漢書,五行志》的記載已經很詳備了。
已故泰山太守應劭、給事中董巴、散騎常侍譙周,都撰述過建武以來的災異情況。
現匯集各書加以論述,以接續《漠書,五行志》。
《五行傳》說︰“國君****無節制,飲食不祭獻,出入官廷不合時節,耽誤百姓的耕作時機,以及有邪惡的陰謀,則樹木不茂盛成材。”這是指木失去本性而成災。
《五行傳》又說︰“國君相貌不恭敬,稱作不肅。
其災禍為狂傲,其懲罰為連降大雨,其極點很凶險。
時而表現為服妖,時而出現龜孽,時而出現鸚禍,時而表現為下肢生長在上身的怪病,時而出現青色的災異或凶兆,這是僉氣滲害木氣。”解釋說︰五行之氣互相傷害稱作滲。
建武元年,赤眉賊軍首領樊崇、逢安等人共同扶立劉盆子焉皇帝。
然而樊崇等人對待劉盆子如同小兒,凡事自主,完全不加約束。
後正月初一那天,君臣準備聚宴,全體入座,酒宴尚未開始,群臣就輪流起立,混亂不堪。
當時大司農楊音握劍發怒說︰“小兒游戲也不至于如此!”其後赤眉里果然失敗,樊崇、逢安等人全部被處死。
惟獨楊音被封為關內侯,年老而死。
光武帝去世,山陽王劉劑哭喪時不悲痛,並寫匿名信給東海王,勘其叛亂。
明帝因劉劑是自己的同母弟,太後尚未去世,所以隱瞞不判罪。
其後將劉劑遷為廣陵王,最終因再次陰謀反叛而自殺。
章帝時,竇皇後之兄竇憲因皇後很得章帝的寵愛,所以人人都懼怕竇憲。
竇憲于是仗勢要求奪佔沁水長公主的田產,公主畏懼竇憲,交出田產,竇憲因此而輕視公主。
其後章帝親臨公主封地,發覺此事,責問實意,竇憲又上奏說是借田。
章帝因竇皇後的緣故,僅僅譴責了竇憲,沒有判罪。
章帝去世後,竇太後代理朝政,竇憲執掌軍政大權,大臣中與竇憲意見相左的忠義正直之士,大多被竇憲陷害,此後實意兄弟終于被全部處死。
桓帝時,梁冀把持朝政,梁氏兄弟門第高貴為所欲為,喜好策馬狂奔,到回家時,仍然急馳入門,百姓稱之為“梁氏向滅門驅馳”,其後果然舉族被處死。
和帝永元十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陰雨連綿損壞莊稼。
安帝元初四年秋季,郡國十處陰雨連綿損壞莊稼。
丞寧元年,郡國三十三處陰雨連綿損壞莊稼。
建光元年,京城及郡國二十九處陰雨連綿損壞莊稼。
當時羌人反叛長時間未能平定,征調百姓駐守邊境,長期不能回家,百姓愁苦。
延光元年,郡國二十七處陰雨連綿損壞莊稼。
二年,郡國五處連續降雨損壞莊稼。
順帝永建四年,司隸、劑州、豫州、充州、冀州蔭雨連綿損壞莊稼。
六年,冀州陰雨連綿損壞莊稼。
桓帝延熹二年夏季,連降大雨五十余日。
當時,大將軍梁冀把持朝政,謀害桓帝寵愛的娶貴人的母親宣,又擅自處死議郎邴尊。
桓帝準備處死梁冀,又畏懼他把持朝政時間很久,勢力強盛,恐怕引起叛亂,危害官員百姓,秘密與親近大臣中常侍單超等人策劃計謀。
同年八月,梁冀終于因罪被舉族處死。
靈帝建寧元年夏季,連降大雨六十余日。
當時大將軍竇武密謀廢殺宦官。
同年九月,長樂五官史朱璃等人與中常侍曹節共同發兵,首先誅殺竇武,雙方在宮闕下交戰,竇武戰敗退走,追斬竇武兄弟,因此而死者數百人。
熹平元年夏季,連降大雨七十余日。
當時中常侍曹節等人,共同誣奏勃海王劉悝陰謀反叛,同年十月處死劉悝。
中平六年夏季,連降大雨八十余日。
當時靈帝剛剛去世,遺體尚未安葬,大將軍何進與佐軍校尉袁紹等人共同謀劃誅殺廢除宦官。
靈帝入葬文陵完畢,中常侍張讓等人共同殺死何進,雙方兵士在京城交戰,因此而死者數千人。
更始將軍劉玄部下眾將率軍經過雒陽的有數十隊,都包著頭巾,身著婦女所穿的彩色半袖衫。
當時有學問的人看到後,認為服裝不合于制度,會導致人身的災禍,于是紛紛逃往邊境郡縣躲避。
這是服妖。
其後劉玄果然被赤眉軍殺死。
桓帝元嘉年問,京城婦女流行描愁眉,化啼妝,梳墮馬髻,行折腰步,含齲齒笑。
所謂愁眉,是描成細而彎曲的眉毛。
啼妝,是用薄粉擦拭在雙目之下.仿佛有淚痕的樣子。
墮馬髻,是將發髻梳在頭的側邊。
折腰步,是步行時扭動腰部,仿佛雙足不在下肢的步態。
齲齒笑,是笑起來仿佛牙疼,不露出欣喜得意的笑貌。
這種裝扮姿態,最初是大將軍梁冀的妻子所作,京城風行,中原地區爭相效仿。
這近似于服妖。
梁冀家兩代連任大將軍,與皇室結為婚姻,作威作福,將要危害漢朝。
上天的告誠仿佛說︰兵馬將要前往梁家逮捕梁氏,梁氏婦女憂愁,皺眉哭泣,小吏士卒強拉硬拽,折斷她們的腰椎,發髻也傾斜散亂,雖勉強說笑,已毫無趣味。
到延熹二年,梁氏全族果然被處死。
延熹年間,梁冀被處死後,京城的包頭巾時興額頭短而兩腳長,上部短而下部長。
當時中常侍單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在桓帝左右,肆行奸惡。
天下惱怒說︰一將軍死,五將軍出現。
各家都有數人封侯,其子弟分布焉各州郡長官,賓客門人紛紜升遷,上短下長,正與梁冀征兆相同。
到延熹八年,桓帝因日食的變異,于是任命原司徒韓寅為司隸校尉,逐步誅殺鏟除五侯勢力,京城政治方 清明。
延熹年問,京城顯貴之家都愛穿木屐;剛出嫁的婦女,甚至在屐上繪制漆畫並配以彩色鞋帶。
造是服妖。
到延熹九年,黨錮之禍開始,黨人被傳訊到黃門北寺監獄,許多人面臨災禍時惶恐不安,不想听天由命,紛紛逃亡躲避拷問,牽累九族被拘捕,他們所經之處,敢于收留者往往全家老少婦女都被拘捕,正應驗了木屐的征兆。
璽帝建寧年問,京城顯貴之家都用蘆葦制的方盒作為化妝用具,普通士人也是如此。
當時有見識的人私下說︰蘆葦制的方盒,原是各郡國上報有疑問的案件時的用具;如今作為珍愛的東西使用,意味著天下人都將觸犯法律而被司法官員議罪。
到光和三年癸丑日頒布大赦詔令,赦免那些因與黨人有牽連而被禁錮的官吏百姓,凡有不見于文案,而類似受牽連的疑案則重新審 。
因此有黨人的各郡都將案件上報廷尉,其人名全部放入葦方盒中。
靈帝喜好穿胡人服裝,掛胡式帷帳,睡胡式床,坐胡式座,吃胡人食品,听胡人的箜篌和笛子演奏的音樂,看胡人舞蹈,京城貴族皇親都競相效仿。
這是服妖。
其後董卓統率胡人軍隊,佔據京城,搶劫宮庭,挖掘皇家陵墓。
靈帝在宮中的西園用四頭白驢套車,親自駕駛,奔馳周旋,作為娛樂。
于是公卿大臣貴族皇親競相效仿,甚至用驢駕婦女乘用的有帷蔽的輜車、斬車作為出行的車騎,互相搶奪毛驢,驢的價格與馬相同。
按《易經》說︰“據時節乘六龍以巡行上天。”巡天沒有比乘龍更合適的,漫游大地也沒有比駕馬更適宜的。
《詩經》說︰“四馬強壯,運載常服。”“戰車鮮明,四馬強盛。”驢不過是負載重物,遠途運輸,出入山谷,為山野村夫所驅使的牲畜,與帝王君子毫無關系,如今卻成為貴族皇室的車駕用牲。
如此遲鈍的牲畜,現在這般貴重。
上天的意思仿佛是說︰國家將要大亂,賢人愚夫將本末倒置,凡執掌朝政者都像驢那麼愚蠢。
此後董卓欺凌虐待皇室,大量提拔邊郡之人任職朝廷,胡夷等少數民族,凌駕踐踏中原地區。
熹平年間,官中給狗加冠帶綬,作為玩樂。
有一只狗突然跑出宮,跑進司徒府的府尸弓,凡見到此情景的人,無不驚訝奇怪。
京房《易傳》說︰“國君行為不端,大臣將要篡位,其征兆是狗戴冠而出。”此後靈帝寵信任用奸臣子弟,皇太後永樂宮的賓客、宮中鴻都門的學生,都相互推薦提拔,公卿大臣,州牧郡守,處處都是。
靈帝又派遣御史在西園出賣官職,關內侯價值五百萬錢,授予金印紫綬;還可以入朝上書申請擔任縣令或縣長,根據縣的好壤,價格高低不同。
這些人中強橫者貪暴如虎狼,懦弱者則如行尸走肉,實為戴上冠帽的狗。
司徒即古代的丞相,統領朝政。
上天的告誡仿佛是說︰宰相大多不能勝任,尸位素餐,不能正直慎重,一味曲意奉承;如今做官的人都同狗一樣,所以狗跑入官府之門。
靈帝多次在西園中游樂嬉戲,命令後官采女裝扮成客舍主人,自己身穿商人服裝,走進客舍,采女陳設酒食,于是一起飲酒作樂。
這是服妖。
仳後天下大亂。
獻帝建安年間,男子的服裝,流行上身長而下身短,女子的服裝則喜好長裙而短上衣。
當時益州從事莫嗣認為這是服妖,意味著陽氣不能下泄而陰氣不能上升,天下還未能平定。
後返回雒陽,果然天下大亂。
靈帝光和元年,南宮侍中寺中的雌雞將要變成雄鸚,全身的羽毛都像雄雞,只有頭和雞冠尚未改變。
靈帝下詔書詢問議郎墓量。
蔡邕上奏說︰“國君相貌不恭敬,則有雞禍。
宣帝黃龍元年,未央宮中雌雞變成雄雞,但不會啼鳴,不生雞距。
這一年元帝剛剛即位,立王皇後。
至初元元年,丞相史家中雌雞變成雄鸚,有雞冠雞距,嗚聲響亮。
當年皇後的父親王禁封陽平侯,女兒立為皇後。
到哀帝去世,皇後代理朝政,王莽以皇後兄子的身份出任大司馬,由此作亂。
臣私下推測,頭是元首,是君主的象征;現在雞的全身已經改變,頭尚未變,而皇上已經知道了這件事,是將要發生事變卻不能成功的征兆。
如果應付的措施不得當,朝政不加改變,雞頭上長出冠,則災禍就將愈來愈大。”其後張角叛亂,號稱黃巾軍,束漢王朝于是衰落。
各地苦于賦稅徭役,叛亂者日益增多。
皇上仍不改變朝政,最終導致天下大亂。
桓帝永興二年四月丙午日,光祿勛屬吏房舍的牆壁之下夜間冒出青氣,察看時,發現玉鉤、玉殃各一塊。
玉鉤長七寸二分,玉玖圓五寸四分,上面都雕刻著花紋。
這是青色的凶兆。
玉,在五行中屬于金類。
七寸二分,是五音中商音之數。
五寸四分,是五音中征音之敷。
商象征臣子,征象征事情,大意是權臣執政者不肅敬,將有災禍。
當時梁冀執政專權,四年後,梁氏舉族被處死。
延熹五年,太學門無故自行損壞。
襄楷認為太學是古代供天子咨詢的官員居住的地方,太學的門自行損壞,標志著禮樂法度即將淪喪,文章教化即將廢棄。
此俊天下果然死喪禍亂。
永康元年十月壬戌日,南宮平城門內房屋自行毀壞。
金氣滲害木氣,木受傷害。
同年十二月,桓帝去世。
靈帝光和元年,南宮平城門內房屋、武庫房屋以及武庫外東牆房屋先後毀壞。
蔡邕上奏說︰“平城門,是正南門,與南官相連,郊祭大典時天子法駕由此出入,是各宮門中最尊貴的。
武庫,是宮禁中收藏兵器的地方。
束牆,是武庫的外部屏障。
《易傳》說︰‘小人佔據官位,君臣悖亂,其征兆為城門內部倒塌。
’《潛潭巴》說︰‘宮瓦自動墜落,象征諸侯強盛,凌駕天子。
’這都是小人竊據高位擾亂法度的征兆。”此後黃巾軍首先興起于東方,出兵征討,武庫兵器大部動用。
皇後同父兄何進任大將軍,同母弟何苗任車騎將軍,兄弟同時尊貴,都在京城統率軍隊。
其後何進準備誅殺廢除宦官,被中常侍張讓、段 等人殺死,雙方兵士在宮闕下交戰,互相誅殺族滅,天下戰亂由此而起。
三年二月,公府停放車駕的廊房自行毀壞,共計南北三十多問。
中平二年二月癸亥日,廣陽城門外房屋自行毀壞。
獻帝初平二年三月,長安宣平城門外房屋無故自行毀壞。
到三年夏季,司徒王允指使中郎將呂布殺死太師董卓,誅殺其三族。
興平元年十月,長安集市門無故自行毀壞。
到=年春季,李催、郭汜在長安城中交戰,李雇要挾劫持獻帝,移居李雇駐守的堡壘中,將宮殿、城門、官府、百姓房舍全部燒毀,放縱兵士搶劫公卿百官。
冬季,獻帝東遷還都雒陽,李催、郭汜在曹陽追上獻帝,搶劫皇室輜重,殺死光祿勛鄧淵、廷尉宣、少府田合等數十人。
《五行傳》說︰“國君喜好戰爭,輕視百姓生命,修築城郭,侵奪邊境,則金鐵不從人意。”這是指金喪失本性而成災。
又說︰“臣下不听從國君之言,稱作不火。
其災禍為越位,其懲罰為久旱不雨,其極點使人憂愁。
時而出現詩妖,時而發生介蟲之孽,.時而出現犬禍,時而發生口舌怪病,時而出現白色的災異或凶兆,這是木氣滲害金氣。”介蟲,劉歆《五行傳》作“毛蟲”o父,意思是治。
安帝永初元年十一月,民間受謠言驚擾,司隸、並州、冀州百姓流亡。
當時鄧太後把持朝政。
婦女以順從為美德,所以《禮書》有“丈夫去世則順從兒子”之命。
如今鄧太後專安帝之權,這是不順從反而越位。
世祖建武五年夏季,旱災。
京房氏《易傳》說︰“國君恩德不施于百姓,這稱作張,其災禍是荒年,其旱情是連續陰雲卻不降雨,變而成為四月持續酷熟。
眾人出行曠日持久,逭稱為廣,其旱情是禾苗不生。
君臣之間互相蒙蔽,這稱為隔,其旱情是天酷熟三個月,經常有冰雹砸死飛禽。
國君廣選妃子,這稱為僭,其旱情是三個月持續溫熱無雲。
國君重用台府官員,這稱為犯,陰氣侵犯陽氣,其旱情是萬物從根枯死,出現火災。
品級低的官員逾越法度,這稱為僭,其旱情是水澤中的植物干枯。
被火燒傷。”當時天下越位叛逆者尚未全部平定,軍隊出征大多曠日持久。
章帝章和二年夏季,旱災。
當時章帝去世,竇太後兄弟把持朝政奢侈越分。
和帝永元六年秋季,京城旱災。
當時雒陽監獄中有冤屈的囚犯,和帝親臨雒陽監獄,審訊囚犯,為冤屈的犯人平反,將雒陽縣令逮捕入獄抵罪。
和帝離開監獄,尚未返回宮中,天降時雨。
安帝永初六年夏季,旱災。
七年夏季,旱災。
丞初元年夏季,旱災。
二年夏季,旱災。
六年夏季,旱災。
順帝永建三年夏季,旱災。
五年夏季,旱災。
陽嘉二年夏季,旱災。
當時李固奏答策問,認為這是因奢侈越位所致。
沖帝永熹元年夏季,旱災。
當時沖帝幼年去世,太尉李固勸太後兄長梁冀扶立嗣位的皇帝,應選擇年長有德的人,天下賴以安定,則梁氏的功績與名聲不朽。
年幼的孩子未來如何尚不可知,將來如果不好,則悔之莫及。
當時太後與梁冀貪圖扶立年幼者為帝,以使長期把持朝政,于是扶立質帝,年僅八歲。
這是不服從有德的人。
桓帝元嘉元年夏季,旱災。
當時梁冀執掌朝政,妻子兒子全部受封,寵幸超過禮制。
延熹元年六月,旱災。
靈帝熹平五年夏季,旱災。
六年夏季,旱災。
光和五年夏季,旱災。
六年夏季,旱災。
當時常侍、黃門越位,作威作福。
獻帝興平元年秋季,長安旱災。
當時李催、郭汜把持政權,恣意放縱。
更始時期,南陽郡有兒童歌譎說︰“和諧不和諧,在赤眉。
得不得天下,在河北。”當時更始將軍劉玄在長安,光武帝任大司馬,率兵平定河北。
更始大臣都越位擅權,所以出現童謠之妖。
其後更始果然被赤眉軍殺死,確實是更始一朝的不安定在于赤眉軍。
世祖則從河北興起。
光武帝建武六年,蜀中有兒童歌謠說︰“黃牛白腹,五銖錢當恢復。”當時公孫述在蜀地自立為帝,人們私下說︰王莽自稱黃帝,公孫述想要繼王莽稱帝,所以稱白帝;五銖錢,是漢朝的貨幣,說明漢朝應當復興。
公孫述果然被誅滅全族。
王莽末年,天水郡有兒童歌謠說︰“出昊門,望緹群。
見一跛子,說想上天;假如天可以上,地上哪里還有百姓!”當時隗囂最初起兵于天水,其後野心逐漸擴大,想做天子,最終失敗而死。
隗囂小時因病跛足。
昊門,是冀縣的外郭門。
緹群,是山名。
順帝末年,京城有兒童歌認說︰“直如弓弦,死于道邊。
彎曲如鉤,反而封侯。”案順帝去世後,質帝短侖,大將軍梁冀貪圖扶立皇族中關系疏遠而年幼的人為帝,作為自己的功績,以便把持朝政,以權行私。
太尉李固認為清河王素性聰明,通曉詩書,喜好禮樂,加之親屬關系較近,立年長者為帝則順,選仁善者為帝則政權穗固。
但梁冀建議太後,罷免李固,征蠡吾侯入朝,扶為皇帝。
李固當日即被關押並死于獄中,並將尸體放在道路上示眾。
而太尉胡廣封為安樂鄉侯,司徒趙戒封為廚亭侯,司空袁湯封為安國亭侯。
桓帝初年,天下流傳兒童歌謠說︰“小麥青青大麥枯,誰來收獲婦與姑。
丈夫何在西擊胡,吏買馬,君備車,請為諸君鼓嚨胡。”案元嘉年間,諒州各羌族同時反叛,南下侵入蜀郡、漢中郡,向東搶掠三輔地區,危及並州、冀州,極大地危害百姓。
朝廷命令將領出征,每戰必敗,中原地區加倍征發士卒,麥子多爛在地裹,只有婦女從事收獲。
吏買馬,君備車,是指征發繁重,連本應免去賦役的有秩位的人都要準備車馬出征。
請為諸君鼓嚨胡,意思是不敢公開談論,只好竊竊私語。
桓帝初年,京城有兒童歌譎說︰“城上烏,尾畢逋。
公為吏,子為徒。
一徒死,百乘車。
車班班,入河閑。
河閑奼女工數錢,以錢為室金焉堂。
石上慊慊舂黃粱。
梁下有懸鼓,我欲擎之丞卿怒。”案此童謠說的都是執政者的貪婪。
城上烏,尾畢逋,即身處高位,利益獨佔,不與下人共有,是指天子多聚斂財物。
公焉吏,子為徒,是說蠻夷將要反叛,百姓中父子相繼為軍吏士卒前往征討。
一徒死,百乘車,即言討伐胡人,前赴後繼,一人已死,又派遣百輛車前往。
車班班,入河閑,是指桓帝即將去世,車駕眾多前往河閑迎立靈帝。
河閑奼女工數錢,以錢為室金焉堂,是說靈帝即位之後,其母親永樂太後喜好聚斂,黃金滿堂。
石上慊慊舂黃粱,說的是永樂太後雖積聚金錢,心中仍然常常感到不滿足,派人舂黃粱而食。
梁下有懸鼓,我欲擊之丞卿怒,是指永樂太後教導靈帝,讓他出賣官爵收取金錢,做官者無法勝任,天下忠誠之士心懷不滿,想擊懸鼓以求見天子,但丞卿等掌管懸鼓的人,也同樣是阿諛奉承之輩,他們生氣地阻止我擊鼓。
桓帝初年,京城有兒童歌譎說︰“游平賣印自有平,不闢豪賢及大姓。”案延熹末年,鄧皇後被廢自殺,于是立竇貴人焉後,其父名竇武,字游平,任命為城門校尉。
到桓帝去世,竇太後代理朝政,竇武封大將軍,與太傅陳蕃同心協力,選用人才以德為標準,任命的官員都能夠勝任其職,而豪族大姓,都因此而絕望。
桓帝末年,京城有兒童歌謠說︰“茅田一頃中有井,四方縴縴不可整。
嚼復嚼,今年尚可後年鐃。”案《易經》說︰“拔茅草則根相牽連,以類相從,其征兆為吉。”茅比喻眾賢人。
井,指法度。
當時中常侍管霸、甦康憎惡天下英雄賢哲,與長樂少府劉囂、太常許詠、尚書柳分、尋穆、史佟、司隸唐珍等人互相勾結。
河內人牢川入朝上書說︰“汝南、穎川、南陽等地黨人,上求虛名,作威作福;甘陵郡黨人分焉南北二部,三輔地區黨人活動尤為劇烈。”因此將黨人傳訊到黃門北寺監獄拷問,黨人開始被禁錮不得做官與交往。
茅田一頃,是指當時天下賢士眾多。
中有井,是說黨人雖處境困難,卻能不失法度。
四方縴縴不可整,是說奸惡之徒大盛,無法整治。
嚼復嚼,是京城宴飲時人們相互勸酒所說的話。
形容高官厚祿者目光短淺,不憂慮朝政,只管沉溺于飲酒作樂。
今年尚可,指今年對黨人還只是禁錮不許做官交往。
後年鐃,是說後年陳蕃、竇武被處死,天下大亂。
桓帝末年,京城有兒童歌謠說︰“白蓋小車何延延。
河閑來合諧,河閑來合諧!”棄解犢亭隸屬饒陽郡河閑縣。
不久桓帝去世,使者與解犢侯都乘白色車篷的車從河閑入京城。
延延,形容車乘眾多的樣子。
當時御史劉 建議扶立解犢侯為靈帝,任命劉 為侍中,中常侍侯覽擔心劉 與靈帝親近,必然會說自己的壞話,奏請靈帝任命劉 為泰山郡太守,借機命令司隸校尉逼迫劉 自殺。
靈帝長大一些以後,思念劉 的功績,于是選拔任用劉 的弟弟劉合,直至擔任司徒,逭就是合諧的意思。
靈帝末年,京城有兒童歌謠說︰“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上北芒。”案中平六年,史侯劉辯即位為帝,獻帝尚未有封爵名號,被中常侍段 等敷十人所脅迫,公卿百官都跟隨在後,一起到達黃河邊,後來 得以回宮。
這是侯不像侯王不像王一起上北芒的意思。
璽帝中平年間,京城有歌譎說︰“承樂世董逃,游四郭董逃,蒙天恩董逃,帶金紫董逃,行謝恩董逃,整車騎董逃,垂欲發董逃,與中辭董逃,出西門董逃,瞻宮殿董逃,望京城董逃,日夜絕董逃,心摧傷董逃。”案“董”指董卓,說董卓雖然跋扈,放縱他的殘暴,最終還是逃竄,直至舉族被誅殺。
獻帝剛即位時,京城有兒童歌謠說︰“千里草,何青青。
十日卜,不得生。”案千里草為董字,十日卜為卓字。
凡分析宇形,一般是從上部分起,左右分合,沒有從下部開始分析的。
現將這兩個字如此分,天意仿佛是說︰董卓從下官近逼高官,以臣子欺凌天子。
青青,形容突然興盛的樣子。
不得生,是說董卓不久就要失敗死亡。
建安初年,荊州有兒童歌謠說︰“八九年間始欲衰,至十三年無孑遣。”是說從東漢建立以來,荊州始終未發生動亂,直到劉表任州牧,百姓又富有安樂,從此時到建安八九年。
當始衰,是說劉表的妻子將死,部下眾將逐漸削弱。
十三年無孑遺,是指建安十三年劉表又將去世,百姓將要被遷居到冀州。
順帝陽嘉元年十月問,望都郡蒲陰縣狼咬死兒童九十七人。
當時李固上奏,引用京房氏《易傳》說︰“國君暴虐,即將禍害人,人們離開朝廷躲入深山以保全自身,其妖是狼吃人。”順帝省悟,連連征召天下隱居和長久滯留于低位的士人,狼災 得以平息。
靈帝建寧年間,群狼數十頭進入晉陽南城門咬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