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一百一十九  志第二十九 輿服上

類別︰史部 作者︰(南朝*宋)範曄 書名︰後漢書

    原文︰

    玉輅 乘輿 金根 安車 立車 耕車 戎車 獵車

    車 青蓋車 綠車 皂蓋車 夫人安車 大駕 法駕 小駕

    輕車 大使車 小使車 載車 導從卒 車馬飾

    《書》曰︰“明試以功,車服以庸。”言昔者聖人興天下之大利,除天下之

    大害,躬親其事,身履其勤,憂之勞之,不避寒暑,使天下之民物,各得安其性

    命,無夭昏暴陵之災。是以天下之民,敬而愛之,若親父母;則而養之,若仰日

    月。夫愛之者欲其長久,不憚力役,相與起作宮室,上棟下宇,以雍覆之,欲其

    長久也;敬之者欲其尊嚴,不憚勞煩,相與起作輿輪旌旗章表,以尊嚴之。斯愛

    之至,敬之極也。苟心愛敬,雖報之至,情由未盡。或殺身以為之,盡其情也;

    弈世以祀之,明其功也。是以流光與天地比長。後世聖人,知恤民之憂思深大者,

    必饗其樂;勤仁毓物使不夭折者,必受其福。故為之制禮以節之,使夫上仁繼天

    統物,不伐其功,民物安逸,若道自然,莫知所謝。《老子》曰︰“聖人不仁,

    以百姓為芻狗”。此之謂也。

    夫禮服之興也,所以報功章德,尊仁尚賢。故禮尊尊貴貴,不得相逾,所以

    為禮也,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所以順禮也。順則上下有序,德薄者退,德盛者縟。

    故聖人處乎天子之位,服玉藻邃延,日月升龍,山車金根飾,黃屋左 ,所以副

    其德,章其功也。賢仁佐聖,封國受民,黼黻文繡,降龍路車,所以顯其仁,光

    其能也。及其季末,聖人不得其位,賢者隱伏,是以天子微弱,諸侯脅矣。于此

    相貴以等,相以貨,相賂以利,天下之禮亂矣。至周夷王下堂而迎諸侯,此天

    子失禮,微弱之始也。自是諸侯宮縣樂食,祭以白牡,擊玉磬,朱干設,冕而

    《大武》。大夫台門旅樹反坫,繡黼丹朱中衣,鏤簋朱,此大夫之c諸侯

    禮也。《詩》刺“彼己之子,不稱其服”,傷其敗化。《易》譏“負且乘,致寇

    至”,言小人乘君子器,盜思奪之矣。自是禮制大亂,兵革並作;上下無法,諸

    侯陪臣,山{次呆}藻。降及戰國,奢c益熾,削滅禮籍,蓋惡有害己之語。競

    修奇麗之服,飾以輿馬,文玉纓,象鑣金鞍,以相夸上。爭錐刀之利,殺人若

    刈草然,其宗祀亦旋夷滅。榮利在己,雖死不悔。及秦並天下,攬其輿服,上選

    以供御,其次以錫百官。漢興,文學既缺,時亦草創,承秦之制,後稍改定,參

    稽《六經》,近于雅正。孔子曰︰“其或繼周者,行夏之正,乘殷之輅,服周之

    冕,樂則《韶》、《舞》。”故撰《輿服》著之于篇,以觀古今損益之義雲。

    上古聖人,見轉蓬始知為輪。輪行可載,因物知生,復為之輿。輿輪相乘,

    流運罔極,任重致遠,天下獲其利。後世聖人觀于天,視斗周旋,魁方杓曲,以

    攜龍、角為帝車,于是乃曲其,乘牛駕馬,登險赴難,周覽八極。故《易•震》

    乘《乾》,謂之《大壯》,言器莫能有上之者也。自是以來,世加其飾。至奚仲

    為夏車正,建其恚 鴇吧舷攏 饔械燃丁V蓯掖蟊福 儆辛埃 俟ヂ刖右br />
    焉。一器而群工致巧者,車最多,是故具物以時,六材皆良。輿方法地,蓋圓象

    天;三十輻以象日月;蓋弓二十八以象列星;龍緹澹 嘵鵪腴簦 韻蟠蠡穡br />
    鳥澹 遑鵪虢希 韻箴然穡恍芷熗澹 遑鵪爰紓 韻蟛巍 ュ還硭澹br />
    四仞齊首,以象營室;弧旌枉矢,以象弧也︰此諸侯以下之所建者也。

    天子玉路,以玉為飾,樊纓十有再就,建太常,十有二澹 咆鷚返兀 br />
    月升龍,象天明也。夷王以下,周室衰弱,諸侯大路。秦並天下,閱三代之禮,

    或曰殷瑞山車,金根之色。漢承秦制,御為乘輿,所謂孔子乘殷之路者也。

    乘輿、金根、安車、立車,輪皆朱班重牙,貳轂兩轄,金薄繆龍,為輿倚較,

    文虎伏軾,龍首餃軛,左右吉陽,鸞雀立衡,<木>文畫,羽蓋華蚤,建大紓br />
    十有二澹  趙律  恚 簫癇舞,金 方,插翟尾,朱兼樊纓,

    赤易茸,金就十有二,左 以優N參   謐篁W馬軛上,大如斗,是為德車。

    五時車,安、立亦皆如之。各如方色,馬亦如之。白馬者,朱其髦尾為朱雲。

    所御駕六,余皆駕四,後從為副車。

    耕車,其飾皆如之。有三蓋。一曰芝車,置<輻車>耒耜之,上親耕所

    乘也。

    戎車,其飾皆如之。蕃以矛麾金鼓羽析幢翳,<輻車>冑甲弩之。

    獵車,其飾皆如之。重輞縵輪,繆龍繞之。一曰<門翕>豬車,親校獵乘之。

    太皇太後、皇太後法駕,皆御金根,加交絡帳裳。非法駕,則乘紫車。

    雲<木>文畫,黃金涂五末,蓋蚤。左右,駕三馬。長公主赤車。大貴人、

    貴人、公主、王妃、封君油畫車。大貴人加節畫。皆右而已。

    皇太子、皇子皆安車,朱班輪,青蓋,金華蚤,黑<木>文,畫文,金涂

    五末。皇子為王,錫以乘之,故曰王青蓋車。皇孫則綠車以從。皆左右,駕三。

    公、列侯安車,朱班輪,倚鹿較,伏熊軾,皂繒蓋,黑,右。

    中二千石、二千石皆皂蓋,朱兩。其千石、六百石,朱左。長六尺,

    下屈廣八寸,上業廣尺二寸,九文,十二初,後謙一寸,若月初生,示不敢自滿

    也。景帝中元五年,始詔六百石以上施車,得銅五末,軛有吉陽。中二千石

    以上右,三百石以上皂布蓋,千石以上皂繒覆蓋,二百石以下白布蓋,皆有四

    維杠衣。賈人不得乘馬車。除吏赤畫杠,其余皆青雲。

    公、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會朝若蠶,各乘其夫之安車,右,加

    交絡帷裳,皆皂。非公會,不得乘朝車,得乘漆布輜車,銅五末。

    乘輿大駕,公卿奉引,太僕御,大將軍參乘。屬車八十一乘,備千乘萬騎。

    西都行祠天郊,甘泉備之。官有其注,名曰甘泉鹵簿。東都唯大行乃大駕。大駕,

    太僕校駕;法駕,黃門令校駕。

    乘輿法駕,公卿不在鹵簿中。河南尹、執金吾、雒陽令奉引,奉車郎御,侍

    中參乘。屬車三十六乘。前驅有九逶坪保  lt;門翕>戟,皮軒鸞旗,皆大夫載。

    鸞旗者,編羽旄,列系幢旁。民或謂之雞翹,非也。後有金鉦黃鉞,黃門鼓車。

    古者諸侯貳車九乘。秦滅九國,兼其車服,故大駕屬車八十一乘,法駕半之。

    屬車皆皂蓋赤里,朱,戈矛弩{服},尚書、御史所載。最後一車懸豹尾,豹

    尾以前比省中。

    行祠天郊以法駕,祠地、明堂省什三,祠宗廟尤省,謂之小駕。每出,太僕

    奉駕上鹵簿,中常侍、小黃門副;尚書主者,郎令史副;侍御史,蘭台令史副。

    皆執注,以督整車騎,謂之護駕。春秋上陵,尤省于小駕,直事尚書一人從,其

    余令以下,皆先行後罷。

    輕車,古之戰車也。洞朱輪輿,不巾不蓋,建矛戟幢麾,<輻車>輒弩服。藏

    在武庫。大駕、法駕出,射聲校尉、司馬吏士載,以次屬車,在鹵簿中。諸車有

    矛戟,其飾幡迤 慕暈で桑 貧卻印噸芾瘛貳N狻き鎩侗 吩疲骸壩薪磧懈牽br />
    謂之武剛車。”武剛車者,為先驅。又為屬車輕車,為後殿焉。

    大使車,立乘,駕駟,赤帷。持節者,重導從︰賊曹車、斧車、督車、功曹

    車皆兩;大車,伍伯弩十二人;闢車四人;從車四乘。無節,單導從,減半。

    小使車,不立乘,有,赤屏泥油,重絳帷。導無斧車。

    近小使車,蘭輿赤轂,白蓋赤帷。從騶騎四十人。此謂追捕考案,有所敕取

    者之所乘也。

    諸使車皆朱班輪,四輻,赤衡軛。其送葬,白堊已下,灑車而後還。公、卿、

    中二千石、二千石,郊廟、明堂、祠陵,法出,皆大車,立乘、駕駟。他出,乘

    安車。

    大行載車,其飾如金根車,加施組連璧交絡四角,金龍首餃璧,垂五采,析

    羽流甦前後,雲氣畫帷裳,<木>文畫曲,長懸車等。太僕御,駕六布施馬。布

    施馬者,淳白駱馬也,以黑藥灼其身為虎文。既下,馬斥賣,車藏城北秘宮,皆

    不得入城門。當用,太僕考工乃內飾治,禮吉凶不相干也。

    公卿以下至縣三百石長導從,置門下五吏︰賊曹、督盜賊、功曹,皆帶劍,

    三車導;主簿、主記,兩車為從。縣令以上,加導斧車。公乘安車,則前後並馬

    立乘。長安、雒陽令及王國都縣加前後兵車,亭長,設右,駕兩。弩車前

    伍伯,公八人,中二千石、二千石、六百石皆四人,自四百石以下至二百石皆二

    人。黃綬,武官伍伯,文官闢車。鈴下、侍閣、門蘭、部署、街里走卒,皆有程

    品,多少隨所典領。驛馬三十里一置,卒皆赤幘絳雲。

    古者軍出,師旅皆從;秦省其卒,取其師旅之名焉。公以下至二千石,騎吏

    四人,千石以下至三百石,縣長二人,皆帶劍,持ベ  傲校b弓九。

    諸侯王法駕,官屬傅相以下,皆備鹵簿,似京都官騎,張弓帶,遮出入稱促。

    列侯,家丞、庶子導從。若會耕祠,主縣假給闢車鮮明卒,備其威儀。導從事畢,

    皆罷所假。

    諸車之文︰乘輿,倚龍伏虎,<木>文畫,龍首鸞衡,重牙班輪,升龍飛

    。皇太子、諸侯王,倚虎伏鹿,<木>文畫,吉陽,朱班輪,鹿文飛

    ,縉煬褰盜9  瀉睿 新狗埽 譫N,朱班輪,鹿文飛,九br />
    降龍。卿,朱兩,五褰盜6  韻賂鞔涌破罰  N車以上,軛皆有吉陽

    。

    諸馬之文︰案乘輿,金 方,插翟象鑣,龍畫糸忽,沫升龍,赤扇

    汗,青兩翅,燕尾。駙馬,左右赤珥流甦,飛鳥節,赤膺兼。皇太子或亦如之。

    王、公、列侯,鏤文髦,朱鑣朱鹿,朱文,絳扇汗,青翅燕尾。卿以下有者,

    緹扇汗,青翅尾,當盧文髦,上下皆通。中二千石以上及使者,乃有駕雲。

    譯文︰

    《尚書》說︰“根據成績公開選用人才,要依照功勞賞賜車馬服飾。”這說的是過去聖人興辦天下最大的有利的事,除去天下最大的有害的事,聖人親自作事,身體力行,操心費力,不怕酷暑嚴寒,使天下的百姓和萬物,都能平安生長,不遭受夭折和欺凌的災禍。

    所以天下的百姓,對聖人尊敬愛戴,親近聖人像親近父母一樣;取法聖人,奉養聖人,像敬仰日月一樣敬仰聖人。

    愛聖人就想讓聖人長命百歲,于是就不怕勞碌,共同來建造宮殿,上有房梁,下有屋檐,為官殿遮風擋雨,目的是希望聖人長壽;尊敬聖人是想使聖人更有尊嚴,于是兢不怕辛苦,共同來制作車輛旌旗作為標識,以此使聖人更有尊嚴。

    這就是愛到極點,敬到頂峰了。

    假如從心里愛敬,盡管最大限度地報效了,情意還沒有完全表達出來。

    有人以死報效,算盡了自己情意;世世代代祭祀,彰明聖人的功績。

    因此流傳後世的福澤輿天地同樣長久。

    後代聖人,懂得體恤百姓廣大深重憂思的,一定會享受到其中的樂趣;用勤勞仁德養育萬物而不使其夭折的,一定會得到萬物的回報。

    所以為百姓制定禮來加以節制,使那些至仁的人秉承天意統攝萬物,不夸耀自己的功勞,百姓萬物都舒適平安,好像按自然遵行一樣,不知道感謝什麼人。

    《老子》說︰“如果聖人不仁德的話,就會把百姓當作祭祀完了就可以踐踏遺棄的芻狗。”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禮服的產生,目的是用來酬報有功和彰顯德行,尊敬仁義崇尚賢能。

    所以禮的作用是使尊者尊、貴者貴,不同等級不許超越,這就是制禮的目的。

    不是某個等級的人不許使用那個等級的服飾,用來表明依禮而行。

    依禮則上下有秩序,德少的退下,這樣居上位的德厚者,就多了。

    所以聖人處在天子的位置,戴玉藻而前後垂覆,有日月和飛龍上升圖案的旌旗,乘坐用黃金裝飾、作為祥瑞象征的山車,黃繒車蓋,左腓馬軛上豎起 旗,以此與天子的德澤相應,目的是表彰天子的功績。

    賢能仁德的人輔佐聖明天子,得到封地和百姓,穿著繡有黼黻花紋的衣服,乘坐轄車,車上豎起有下降龍形圖案的旗,用來彰顯他的仁德,光大他的賢能。

    到了末世,聖人不能處于天子之位,賢者隱伏起來,所以天子衰微孱弱,諸侯脅迫天子。

    這樣就以等級相互比高貴,以財物多寡相互誹謗,以利益相互賄賂,天下的禮儀大亂了。

    到周夷王走下堂去迎接諸侯,逭就失掉天子的威儀,是衰微孱弱的開始。

    從此諸侯享用天子的音樂和飲食,用白色公牛祭祀,奏響玉磬,用黃金裝飾朱盾,戴冕舞蹈《大武》。

    這是諸侯僭越天子之禮。

    大夫宮室有台門,正當門道立屏,在兩楹之間有反爵之坫,有黼紋繒帛制成的丹朱中衣,鏤刻的籃簋和朱色冠帶,這是大夫僭諸侯之禮。

    《詩,曹風?侯人》譏刺說“那位大夫的衣服與身份不相稱“,悲傷那些敗壞禮儀的現象。

    《周易》譏刺說“背負著財物乘車,招引盜賊來”,說的是低賤者乘坐君子之車,盜賊想搶奪他的財物。

    從此禮制大亂,到處發生戰爭;上下都沒有法可遵循,諸侯和陪臣,不過是柱上方木和梁上短柱一類小材。

    後來到了戰國,服飾僭越愈加嚴重,毀滅禮書,這樣做大約是厭惡禮書中有妨害自己的話。

    競相制作奇物艷麗服裝,修飾車馬,則用圖案華美的毛織品和玉飾肇纓,象牙馬鑣和涂金馬鞍,爭相以奢侈焉榮。

    為爭奪錐尖和刀刃那麼大的利益,殺人就像割草一樣,被殺者的宗廟祭祀也隨之被斷絕。

    對自己有名利的事,即使因此而死也不後悔。

    到了秦國兼並天下,搜羅各種車服,最好的供天子用,差一些的賞賜百官。

    漢朝建立,文學典籍已經殘缺,當時處于百廢待興之時,沿襲秦朝的禮制,後來逐漸修正確定,其間參考了《六經》,使禮制近于合理正確。

    孔子說︰“假如有繼承周朝而當政的,采用夏代的歷法,乘坐殷代的轄車,服用周代的冠冕,音樂就用《韶舞》。”所以撰寫《輿服志》收在《後漠書》之中,以此來考察古今禮儀增堿變化的道理。

    上古的聖人,看到旋轉的蓬草開始懂得制造車輪。

    車輪運行就能載物,由萬物推及到人生,又據此制造了車箱。

    車箱放在車輪之上,流動運轉沒有盡頭,能承擔重荷到達遠處,天下之人都因車輿而獲得利益。

    後代聖人觀察天象,看到斗宿旋轉,其中魁星方形杓星曲形,連接東方蒼龍的角宿,構成天帝車輦的形象,于是做成彎曲的車轅,駕上牛馬,踏上險途和奔赴急難,巡 八方極速之地。

    所以《易經》中《震》卦在《干》卦之上,就叫《大壯》卦,意思是說車服中沒有什麼能凌駕在它上面的。

    從此以後,世世代代增加它的裝飾。

    到了奚仲做夏禹車正時,豎起有飾物或圖像的旗幟,上下尊卑,各有等級。

    周代官制最為完備,官有六類,百工是其中之一。

    一種器物而能匯聚各種工匠的智慧和技巧的,車體現的最充分,所以萬物都按一定季節取用,造車的各種用材都是最好的。

    方形車箱取法于地,圓形頂蓋象征上天,三十根輻象征每月三十天;頂蓋二十八根傘骨象征二十八宿;繪畫交龍形的旗幟有九條飄帶,長七仞與車干相平,用來象征大火星;繪畫鳥形的旗幟有七條飄帶,長五仞與車較相平,用來象征鶉火星;繪畫熊形的旗幟有六條飄帶,長五仞與肩相平,用來象征參星和伐星;畫龜形的旗幟有四條飄帶,長四仞與頭相平,用來象征營室星;在旌旗上繪畫流矢形,用來象征弧星︰這是諸侯以下所豎立的旗。

    天子玉轄車,以玉做裝飾,馬面有鏤金飾物,馬腹帶和頸帶上飾有十二圈五彩絲,豎起太常旗,旗上有十二條飄帶,長九仞,拖地,旗上的日月和飛升的龍形,象征上天的光明。

    從周夷王以下,周王朝衰弱,諸侯也乘坐以玉裝飾的大轄車。

    秦國兼並天下後,查閱夏、商、周三代的禮儀,有人說作為殷代祥瑞的山車,以黃金涂飾。

    漢代承襲秦代的禮制,天子乘坐就叫乘輿,也就是所說的孔子乘坐殷代的轄車。

    乘輿、金根車、安車、立車,車輪都是有朱色花紋的雙重車輞,雙轂雙轄,金箔的相交龍形,裝飾車箱的倚和較,軾上有虎形飾物,龍首餃在軛上,左右各有一個吉祥筒,金烏安置在衡上,鹿頭龍紋畫在輔上,羽飾車蓋,車蓋四周飾有金花,豎立大旗,有十=條飄帶,在旗上晝日月和飛升龍形,駕六匹馬,象牙的馬勒,鏤刻涂金的馬面當盧,金馬冠連接鐵制方刨,刨上插雉尾,朱色雙絲細絹做馬腹帶和頸帶,赤色毛線替代絲線,金絲十二匝,左側 旗用耗牛尾裝飾,在左側彰「馬的軛上,像斗那樣大,這就是德車。

    五時車,坐式、立式都如此。

    五時車分別與本方位顏色相同,馬的毛色也如此。

    如果是白色馬,就把鬃和尾染成朱色,就變成神馬朱鬣了。

    上述車駕都是六匹馬,其余都駕四匹馬,在後邊跟隨的是副車。

    耕車,它的裝飾與上述車相同。

    有三個傘蓋。

    另一種名稱又叫芝車,把末耜放在車上盛箭的地方,這是皇帝親耕時所坐的車。

    戎車,它的裝飾與上述車相同。

    在車輻上安置戈矛、軍旗、指揮進退的四全六鼓和羽飾旌旗,鏜甲弓弩盛在車箱之中。

    獵車,它的裝飾與上述車相同。

    雙重車輞,車輪沒有文飾,交錯的龍形環繞在其上。

    另一名稱又叫闔豬車,皇帝親自打獵時乘坐。

    太皇太後、皇太後法駕儀仗,都駕金根車,再加上縱橫交錯織成的帷幔。

    如果不是法駕儀仗,就乘坐紫色毛線做成帷幕的斬車,在軸車晝著雲紋和鹿頭龍紋,用黃金涂飾車的五個端頭和傘骨。

    有左右駢馬,共駕三匹馬。

    長公主乘坐用赤色毛線做成衣蔽的靳車。

    大貴人、貴人、公主、王妃、封君乘坐油漆繪畫的鞍車。

    大貴人增加符節、在車軸上繪畫。

    都是只有右矧『馬罷了。

    皇太子、皇子都坐安車,朱色花紋的車輪,青色車蓋,金花裝飾傘骨,黑色鹿頭龍紋,車轄上有繪畫,車軸上有文飾,用黃金涂飾車的五個端頭。

    皇子被策封為王,賞賜這種車讓他乘坐,所以叫做王青蓋車。

    皇孫就乘坐綠車跟隨。

    都是左右有彰「馬,共駕三匹馬。

    公和列侯乘坐的安車,有朱色花紋的車輪,較上畫倚鹿形,軾士畫伏熊形,黑繒車蓋,黑色車轎,右側有駢馬。

    中二千石和二干石的官員都是黑色傘蓋,兩側車輻都是朱色。

    那些千石和六百石的官員,左側車轄是朱色的。

    車轄長六尺,下端收縮後寬八寸,上端固定在板上,寬一尺二寸,九種紋飾,十二個開端,後來為了表示謙敬,寬度減少一寸,如初月形,表示不敢自滿。

    漢景帝中元五年,開始韶令六百石以上官員施用車輻,允許用銅裝飾車的五個端頭,軛上有吉祥筒。

    中二千石以上官員有右駢馬,三百石以上用黑色布蓋,千石以上用黑繒做車蓋,二百石以下用白布做蓋,都有四方遮蔽車蓋柄的布。

    商人不許乘坐馬車,除了吏車蓋柄的下部有赤色繪畫外,其余都是青色。

    公、列侯、中二千石和二千石的夫人,朝會或者蠶事,分別乘坐其夫的安車,右側有副『馬,再加上縱橫交錯織成的帷幔,都是黑色的。

    不是因公事集會,不許乘坐朝車,可以乘坐漆布輜斬車,用銅裝飾車的五個端頭。

    天子大駕儀仗,公卿做導引,太僕駕車,大將軍做陪乘。

    隨行車八十一輛,備齊了千乘萬騎。

    到西都郊祀祭天,像甘泉宮似的離宮別館準備齊全。

    官員持注,叫做甘泉儀仗。

    在束都只有遠行用大駕儀仗。

    大駕儀仗,太僕監管馬匹和駕車;法駕儀仗,黃門令監管馬匹和駕車。

    天子法駕儀仗,公卿不在儀仗之中。

    河南尹、執金吾、雒陽令做導引,奉車郎駕車,侍中做陪乘。

    隨從車三十六輛。

    前導有九牌雲罕車九輛,鳳凰閣戟車九輛,皮軒鸞旗車九輛,都是大夫乘坐。

    鸞旗用羽旄編織,安置在幢旁。

    百姓中有人稱之為雞翹,這是不對的。

    後面有金錘黃鐵,黃門鼓車。

    古代諸侯有副車九乘。

    秦國滅九國後,兼有各國車服,所以大駕儀仗隨從車八十一輛,法駕儀仗隨從車堿半。

    隨從車都是黑蓋赤裹,朱色車轄,有戈矛弩菔,尚書、御史乘坐。

    最後一輛車懸掛豹尾,豹尾車以前的車隊如同在禁中。

    去郊外祭天用法駕儀仗,祭地、明堂祭儀仗節省十分之三,祭祀宗廟節省得更多,稱之為小駕儀仗。

    每次出行,太僕駕車在儀仗之前,中常侍、小黃門做副手;如果是尚書主管儀仗,尚書郎、尚書令、尚書史做副手;如果是侍御史主管儀仗,蘭台令、蘭台史做副手。

    都持注,用來督察車騎,稱為護駕。

    春秋雨季拜謁陵墓,特別減省小駕儀仗,只有直事尚書一人跟隨,其余肖書令以下,都是先前曾跟隨拜謁,後來取消了。

    輕車是古代的戰車。

    通體朱色的車輪車箱,沒有帷幔沒有傘,豎立矛戟和幢麾,把弩放在軾上,駕雨匹馬。

    平時收藏在武器庫中。

    大駕、法駕儀仗出行,射聲校尉、司馬吏士乘坐,依次為隨從車,在儀仗隊中。

    各車都有矛戟,車上裝飾的轄、脖、旗幟都是五彩,規定依據《周禮》。

    昊將孫武《兵法》說︰“有帷幔有傘,稱之焉武剛車。”武剛車是先驅車。

    有時又做後從車中的輕車,是殿後的車。

    大使車,御者站立著駕車,駕四匹馬,赤色車帷。

    執持符節的,雙重的前驅和後從︰賊曹車、斧車、督車和功曹車各兩輛;大車,五人之長的伍伯持鎖弩有十二人;作為前驅的有四人;隨從車有四乘。

    沒有符節的,前驅車和後從車都是各一輛,總車數減少一半。

    小使車,御者不是站立著駕車,有駢馬,赤色屏帷上施用油漆,雙層絳色車帷。

    前驅沒有斧車。

    近小使車,有蘭輿和赤色車轂。

    白色傘蓋,赤色帷幔。

    隨從的駕御者四十人。

    造就是所說的追查搜捕考查按驗,按敕令捕取罪犯的人乘坐的車。

    各種使車車輪都涂成朱色花紋,四輻,赤色橫軛。

    如果是送葬,在涂有白色的堊車以下,直至灑車以後,各種使車返回。

    公、卿、中二千石和二千石,郊祭、廟祭、明堂祭、謁陵,法駕儀仗出行。

    都用大車,御者站立著駕車,駕四匹馬。

    非法駕出行,乘坐安車。

    大行載車的裝飾輿金根車相同,再加上用絲線結系的並列美玉交織在四角,金龍口中餃著壁玉,下垂五彩,車箱前後有羽毛和流甦,帷裳上畫著雲形,曲輻上畫著鹿頭龍紋,長度與車相同。

    太僕駕車,駕六匹布施馬。

    布施馬是毛為清白色鬃為黑色的馬。

    用黑色藥燒灼馬身上的毛,使其成為虎紋。

    已經下葬,馬就出賣,車藏在城北的秘宮,馬和車都不許進入城門。

    當要用時,太僕和考工就遇到宮內修飾整治,禮制中吉禮和凶禮不相干犯。

    公卿以下至縣三百石長吏的前驅和後從,安排門下五吏︰賊曹、督盜賊、功曹,都帶劍,分乘三輛車做前驅;主簿、主記,分乘兩輛車做後從。

    縣令以上的,加前驅斧車。

    公爵乘坐安車,前後都是二馬並列,站著駕車。

    如果是長安令、雒陽令以及王國都縣,則前後都增加兵車,亭長,車有右腓馬,共駕兩匹馬。

    鎖弩車前有五人之的伍伯,如果是公爵就是八人,如果是中二干石、二千石和六百石就都是四人,從四百石以下到二百石都是二人。

    黃色綬帶,武官做伍伯,文官登上前驅車。

    鈴下、侍合、門蘭、部署、街里走卒,都有規定,多少由所屬部門決定。

    驛馬三十里路一換,士卒都是赤色幀,絳色臂套。

    古代軍隊出動,師旅都同時隨行;秦代堿省兵卒,只取師旅的名稱。

    公爵以下至二千石,有騎吏四人,千石以下至三百石,有縣長吏二人,都帶劍,拿著菜戟做先導,擎著弓袋九張。

    諸侯王法駕儀仗,官屬在傅相以下,都準備儀仗,儀仗好像京都的官騎,挎著弓,帶著箭袋,列隊遮攔出入,很整齊。

    如果是列侯,就用家丞、庶子做先導和後從。

    如果是朝會、耕籍、祭祀,則主理其事的縣邑臨時供給前驅車和衣飾鮮明的兵士,備齊儀仗。

    前驅和後從之事完畢,供給的一切就停止了。

    各種車的圖案如下︰天子之車,車較飾倚龍,車軾飾伏虎,車輔飾鹿頭龍紋,橫軛飾龍首,並裝飾鸞烏,雙層車輞,車輪有花紋,畫有飛升龍形的軸頭飾物。

    皇太子、諸侯王,車較飾倚虎,車軾飾伏鹿,輔輜飾鹿頭龍身,帶吉祥筒,車輪有朱色花紋,畫有鹿形的軸頭飾物,旃旗有九旒,畫著下降的龍形。

    公爵和列侯,車較飾倚鹿,車軾飾伏熊,黑色車,車輪有朱色花紋,晝有鹿形的軸頭飾物,九旒之旗,畫下降的龍。

    卿,車兩輻都是朱色,五旒之旗畫下降的龍。

    二千石以下官員的車飾各依其品級而定。

    各種裙車之上,橫軛都有吉祥筒。

    馬匹上的裝飾︰天子車駕上的馬,金馬冠連接鐵制方刨,晝乞上插雉尾,象牙的馬勒,總上畫龍形,沫上繪畫飛升龍形,赤色扇汗,兩翅青色,燕尾形。

    駕駙車的馬,左右有赤色耳飾和流甦,飛鳥形符節,赤色胸帶。

    皇太子車乘的馬飾有時與天子的相同。

    王、公、列侯,鏤金馬面當盧,染飾鬃毛,朱色馬勒,朱色的總上繪畫鹿形,朱色花紋,絳色扇汗,青翅燕尾。

    卿以下有腓馬的,緹色扇汗,青翅燕尾,鏤金馬面當盧,染飾鬃毛,上下都通用。

    中二千石以上和使者,以腓馬駕車。


如果你對後漢書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後漢書》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