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太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自焉游焉。夫然後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兌命曰︰“敬孫務時敏,厥修乃來”,其此之謂乎!
【解釋】
時,時常,常規。時教,按照常規組織教學。如春夏禮樂,秋冬詩書
正業,正課。
退息,放學回家。
居學,在家中完成作業,發展個人志趣。
縵,琴弦。琴瑟等類絲樂,指燕樂
安,熟練地。
博依,廣博的掌握修辭技巧。依,比喻。
雜服,各種生活瑣事,如衣冠、灑掃、進退、登降、應對、投壺、沃盥、器物等。
興,提倡。
藝,藝術,技能,文娛活動。
藏,復習功課。焉,代詞,指代“學”。
修,潛修新知。
息,休息。
游,游玩。
親,親近。
師輔,老師及其輔導。
反,違背。
孫,讀x n,通“遜”,謙恭。
時,時刻。敏,勤勉。
厥,代詞,這樣。
【譯文】
太學進行教育的辦法是︰在規定的時間里學習進行正課,在學生課外休息的時候也會布置各種發展個性的課外作業。
因為,課外不練習操弄雜樂器,課內就不能熟練的演奏琴瑟;課外不廣泛的學習一些修辭技巧,課內就不能切實的學好《詩經》;課外不在生活環境中去學習各種雜事,課內就不能全面的掌握禮儀知識。總之,如果在課外不提倡各種娛樂游戲活動,學生就會感動枯燥無味而不會有學習熱情去學好正課。
所以,德才兼備的人圍繞學習這件大事,是這樣做的︰無論是在課堂學習的時候,還是在家中復習功課的時候;無論是在課余休息的時候,還是在娛樂游戲的時候,他都會為提高學習效率而努力。
太學這樣合理安排了學生的作息,學生才能靜下心來搞好學習,親近師長,愉快的與同學和諧相處,對于所學習的思想理念有堅定地信仰。學生完成學業畢業以後,離開了學校師長,也就不會去做背叛師長,違背原則的事情了。
《尚書•兌命篇》說︰“只有嚴肅的恭順的重視學業,並且精進不懈的為了學習而想方設法付出各種努力,這樣去做了,學業才能有所成就”,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解讀】
第六章講的是教育要尊重規律,張弛有致,寬緩優柔。
古代教育家們深諳教育的規律,懂得安排學生的作息。既有正課的緊張學習,又有課余課外的作業與游樂的具體要求。這樣的安排,讓學生愉快學習,個性發展,反過來又促進學業精進。研讀至此,不禁為古代教育家的科學教育人性化教育,深深折服。
中國教育從什麼時候起,就走火入魔了,就把“科學發展”和以人為本的“人性”兩個字丟到爪哇國里去了呢?
寒冬過後,正是“春和景明”好時節,漢水河畔,長江江灘,風箏高舉,與雲天嬉戲。可是,扯著風箏線的人,都是年逾花甲的老年人,沒有青少年的身影。我們的學生,是沒有課余課外的!
有人會反駁︰“誰說的,每節課不是有下課的10分鐘嗎?”
有嗎?那個10分鐘的鈴有一個折扣,就是10分鐘里包含了2分鐘預備鈴。預備鈴響,學生當坐在了教室,老師當站到了教室門口;于是,課間明明白白只有8分鐘。某上堂課老師因為某個激動原因,而拖堂幾分鐘,課間就經常只有3分鐘到5分鐘。這幾分鐘里,學生要做的事情有打水喝、買早點、買零食,上廁所,準備下節課文具、就不懂問題請教師長等等,個個都忙了個不亦樂乎。有時間去發展有關于學習的志趣愛好嗎?
課間事故,再也不是什麼偶發個案,而已經成為中小學學校談虎色變的新名詞了。今年開學,某區初一某學生,課間沖出教室沖到食堂買早點,拿上早點根本來不及吃,又趕緊沖回教室,結果在走上座位的那一剎那,他捏著早點猝然倒下,倒在了他的座位上,停止了呼吸!
有人還會說︰“他為什麼不能在上早自習之前解決過早問題?”
你知道學生早自習是什麼時間嗎?
這個人如果在學校做領導,一定是一個冷血的動物。初中高中學生早自習早至7︰00開始,是很多學校的通例。7︰00早自習,就意味著學生必須在7︰00以前進入教室,就意味著他至遲得在清晨太陽還沒有升起的時候,頂著月亮出門;就意味著他每天只有不到6個小時的睡眠。再怎麼早?
這麼短的課間,也有學生可以騰出一點空空來,做什麼呢?莫說放風箏,就是折個紙飛機飛飛,那你就試試看!學生可以做的只有兩件事,一是做作業,二是聊天。
有人對于中國學生自理自立刻苦堅忍能力比不上我們咬牙切齒的某國青少年,而扼腕,卻沒有去審度一下,我們的青少年,在“時間加汗水”的苦行僧式的教育管理理念下,一屆一屆的在接受著怎樣煉獄似的無效教育?如果談考試,談作業,中國青少年的自理自立刻苦堅忍,應該在全世界傲視群雄。
學生戲言︰喝過了高考這碗酒,世界上還有什麼酒,我們不能對付!
有官員會說︰“咦,學校課程安排里,不是給學生安排了藝術教育、創新教育、勞技教育等等發展學生志趣的課程嗎?我們下學校視察評估,課表上都有啊。”
是的,課程安排里是有的,也的確存在過這樣的課表,不過,那課表是臨時性課表,專供視察評估時使用,是專門在特定時間貼出來給你們領導又逼著要升學率又想討個國際好名聲的領導看的;而常規課表里,就只有高考中考列入了考試科目的課程。初中我還不太清楚,高中學校,就連自習課都被取消了。下午放學後晚上上課前的一段時間,叫作“下自習”,老師是要進課堂輔導的,這個輔導當然是要收費的,校方就規定了,老師不能讓學生自習,要麼考試,要麼講課,要把學生所有的時間都佔滿。
朋友的孩子在外校讀高一。春節假期跑來學習語文,興趣盎然,生怕掉了課。開了學,因為連一個完整的星期天也沒有,作業堆積如山,只好放棄來學習了。他說︰“作業太多了,受不了了。”
一個七歲的小女孩,沒有親手放過一次風箏。她帶著厚厚的鏡片,告訴我說︰“我一天到黑只曉得學學學。”
沙月曾經寫寫過一篇“見不到太陽的人”,寫的就是高中的老師和學生,朋友戲稱“那不是礦工嗎”?其實,比礦工害慘,因為,在這樣不講科學發展不講人性關懷的教育下,學生毀掉的是他們的未來。
今天央視小崔約了一撥子人討論“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在大學生就業心理上大做文章。大學生就業難,莫以為全是“金融危機”惹的禍,其實,學生寒窗十他好幾年,還就是沒有學到立身成人的本事。越是“優秀”的,越是窩囊。學的,是出了考場,就百無一用的東西。比如,那個西北農民工說,你們到我們那里幫忙培訓一下村官的電腦常識。試問,有幾個大學生能夠擔得起這個擔子?
前日,某科技報前主編也建議,讓大學生帶薪去進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工作,幫助進行下崗農民工培訓。乍一听,是個金點子。可是,把考場上走出來的考神考霸送到農村,又能跟別人培訓什麼呢?
大學生就業難,哪里是什麼就業心理問題呢?
基礎教育的種種弊端,林林總總,根源卻是只有一個︰高考的現行制度。
高考要改,不改不行了!
為了孩子,我們繼續聲嘶力竭的大聲疾呼︰高考,請你有點人性的科學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