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教成四則

類別︰子部 作者︰不詳 書名︰學記

    【原文】

    大學之法.禁于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解釋】

    1.法︰原則。

    2.豫︰同“預”,學生的錯誤沒有發生之前。

    3.可︰適當。有了興趣和需求,能夠接受教育,不反感教育。

    4.陵︰同“凌”,超越。

    5.節︰教育教育深淺的次序、程度等。這里指學生實際,包括年齡實際和智力水平以及家庭背景、身體條件諸實際。

    6.施︰讀y ,教育教學。

    7.孫︰同“遜”,循序漸進,講究次序。

    8.善︰進步提高。互相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共同進步。

    9.興︰起,成功。

    【譯文】

    太學教育的原則是︰在學生的錯誤還沒有萌發之前,就加以防範教育,這叫作預防性原則;在學生有了興趣需求的時候,不失時機地進行教育,這叫作相機性原則;教育教學按照規律按部就班循序漸進,不去超越學生的年齡特征等實際,這叫作次序性原則;大家一起學習,互相觀摩切磋,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叫作合作性原則。這四點就是教育教學成功的要訣.

    【解讀】

    第八章從正面提出太學教育教學的四大原則。四大原則與當代教育原理,同出一轍,有很強的科學性與人文性。

    四個原則所昭示的就是教育成功的四個原因。

    第一個原則是預防性原則。“禁于未發”,是要防患于未然。這需要教育者細心體察學生的個性發展的趨勢,對于一些有不良發展苗頭的征兆,要及時把握,幫助學生澄清是非正誤,優化學生個性。這樣,學生對于批評性的教育才不會產生抗拒心理,有利于教育的良性實施。

    學生的什麼問題可能會發,什麼時候是未發,怎樣才能讓其不發,怎樣才能禁發。能夠回答這些問題的教育者,他光是有教育者的良知是不夠的,他必須具有洞察發見的教育智慧。

    第二個原則是相機性原則。“當其可”,是要察言觀色,創造或者捕捉得當的教育時機,相機教育。如孔子實施啟發式時的兩大時機,“憤”和“悱”,謂之“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並非所有的時候都是教育好時機,有的時候,火候不到,是非常糟糕的時候,教育急功躁進,操之過急,會得不償失,還會激化矛盾,把學生推到反面。沒有相機教育的智慧,教師會做得很痛苦,很無效。有的時候,火候已過,這個時侯,積極性疲軟了,興趣熱情減退了,注意力也不急中了,當然就難以達到有成的標準。

    第三個原則是次序性原則。“不陵節而施”,強調的就是那個“節”。節者,度也。把握學生的什麼度呢?他的年齡層次度,他的智力水平度,他的家庭背景讀,他的身體條件度等等,都是教育者必須清晰了解的。你了解了,才能遵實際層次,進行個性化教育,真正做到循序漸進,科學教育,人性教育。

    把中學的大學的英語教材硬是要活活的塞給低幼兒童,把高中大學才要去參與的奧林匹克硬是要作為小升初的或者火箭實驗重點的學生階級區分標準,非要從高一開始就把學生押解上高考的戰車,一周不拼六天半則不讓學生休息,這些違背規律的戕害後人的做法,為什麼就沒有辦法來治理呢?

    昨天,某示範高一的學生告訴我,星期天上午要開始在學校上課了。這就是說,升學率要從高一開始拼起。而她的學校早就在高一上學期期中就編分了文理班級,就把學生分成了火箭實驗重點平行特色五個階層,已經在進行星期六全日制上課(包括晚自習)。學校領導要業績,不惜違背教育規律,以犧牲學生健康與未來為代價。高考制度,生產了一批這樣不講科學發展沒有人性思維的基層學校領導。這些人辛辛苦苦的,折磨學生和老師,同時把自己也累了個半死,問題是,他們搞的是教育嗎?

    教育講究規律,其中就有計劃性和系統性。揠苗助長的教育,是愚不可及的。但是愚蠢也罷,問題是後果很嚴重︰那些被“揠”出來的“苗”,就被毀在了生命的起點上啊。

    前三個原則是從教師的角度指示教育成功的三個原因。教師教育有方,這個“方”就體現在這樣三個原則上。

    第四個原則是合作性原則。“相觀而善”,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氛圍中,有了見仁見智可以開展辯爭的舞台,有了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省而相互切磋,互相警醒促進的空間時間,就能夠更有效的實現和諧合作共贏共長。這個原則是從學生的角度來說的。

    在這個原則下,學校里培養的是一種現代化的團隊精神,一種主動進取的創新精神,熔冶的是健康的情感心態價值觀念。學生要注意學習務必要有“益友”,給自己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假定學校真的沒有良師,教師教學無方,但是,你有“益友”,共同切磋促進,你還是可以完成學業,甚至可以很優秀的完成學業。在合作學習的環境里學習,有的是彼此接納,沒有相互隔膜;有的是各顯其才,沒有嫉賢妒能;有的是互惠共贏,沒有傾軋打擊。

    周洪宇先生在其倡導的陽光教育之上,推進一步,開始了“和合教育”的實踐。他的和合教育所承傳的正是我們中國傳統教育的精萃。他主張在學校教育進行“合育”,就是以和合、中和理念為指導,對學生實施和諧、合群、合作、協作等方面的教育。

    沙月帶班,非常注意幫助學生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起若干個合作學習的建構,提供合作平台,提供合作共享的機會。一個數學組合,一個英語組合,一個文學組合,等等,學生都可以在某個領域傲視群雄,強化和強大自己的自信,以成功的陽光心態去展示自己,去接納他人。

    所謂原則,既是教育的規律,也是教育者的智慧。四大原則有運行規律,有操作方法,還涵蓋了教育過程要恪守的兩個基本的科學理念︰尊重學生,發展學生。

    被我們好多偶像級人物批判得體無完膚的古代教育史籍里,居然有這麼先進前衛的東西,令我們這些今人,為之驕傲的同時,也為之汗顏吶︰有幾個教師有幾個學校領導懂得我們古人早就總結出來了的教育規律呢?


如果你對學記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學記》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